巫国平
江西省宜丰县中医院内科 336300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脑组织受到脑动脉硬化病变影响而致供血不足,患者伴随反复发作的眩晕、头痛等自觉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病情严重时还存在致残风险,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主张对慢性脑供血不足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西医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多采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减轻其临床症状,但常规西医治疗的疗效不够理想,随着中医学在临床上逐渐引起重视,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取得了良好进展。慢性脑供血不足对应中医学的“眩晕”“头痛”,其病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为本,以血瘀阻络为标,中医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养血行气,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作为一种中药注射剂,具有温肺益气、通畅血管等作用,本文为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特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80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5.04±12.73)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82±0.69)年;其中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22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41±12.56)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84±0.68)年;其中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压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后开展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慢性脑供血不足:①有眩晕、头痛等自觉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②有脑动脉硬化表现,但CT或MRI检查未发现血管器质性脑组织病变;③超声检查发现脑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脑动脉血流灌注减少。(2)无器质性脑病。(3)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1)存在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2)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研究中途失访或脱落。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选择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mg/片;给药方法:口服,1次/d,100mg/次)+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5;规格:25mg/片;给药方法:口服,1次/d,75mg/次)+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58;规格:10mg/片;给药方法:口服,1次/d,40mg/次),持续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选择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0226;规格:5ml∶17.5mg,含银杏黄酮苷4.2mg),2次/d,每次取10ml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滴注,持续2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采用氧化酶法检测;(3)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采用流式细胞仪、黏度计测定;(4)不良反应(恶心、头晕、皮疹、腹痛等)发生率。
1.5 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3]:(1)痊愈:眩晕、头痛等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超声复查显示脑动脉血流灌注完全恢复;(2)显效:眩晕、头痛等自觉症状显著缓解,超声复查显示脑动脉血流灌注改善至少70%;(3)有效:眩晕、头痛等自觉症状有所缓解,偶尔发作,超声复查显示脑动脉血流灌注改善至少30%;(4)无效:眩晕、头痛等自觉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超声复查显示脑动脉血流灌注改善不足3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血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用药后发生恶心1例、头晕1例、皮疹1例;对照组用药后发生腹痛1例,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7.5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发的脑血管病变,其临床特征为脑部突发性供血不足,患者发病后伴随有四肢无力、眩晕、头痛等症状,由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速度较缓慢,在临床上易被忽视,长此以往,患者病情往往会继续进展,导致其症状加重,严重甚至会致残,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4-5]。
现阶段,西医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尚无特效药物,常规药物治疗方案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案相似,即多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药物。其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抑制血管内血小板活化、聚集,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有利于改善脑血管内血流灌注情况,而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可对肝脏组织内的胆固醇合成予以抑制,增强肝脏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活性,加快胆固醇在肝脏内的代谢速率,有利于减少血管内堆积的脂质,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情况[6-7]。但部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不够理想,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为吸取了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优点的综合性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临床关注。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一种现代医学病名,其在中医学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该疾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亏虚、髓海不足为本,以痰浊血瘀阻络为标,根据其病机,中医主张采用养血填髓、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8]。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是一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制剂,临床上银杏叶提取物相关制剂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银杏叶提取物提取自银杏叶,银杏叶味甘苦涩,性平,入肺经、肾经,《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叶可温肺益气、降痰,在现代药理学中,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苷,银杏黄酮苷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还可刺激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内皮舒张因子生成,促使动脉舒张,改善血液循环,还可对血管内脂质予以清除,降低血浆黏度,促进血管内血流灌注恢复,解除脑供血不足状况。
本文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因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中的银杏黄酮苷可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体内发挥清除自由基、舒张血管、清除血管内脂质等作用,从而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进而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9];(2)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因为观察组采取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西药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该方案中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降低血脂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细胞损伤,增大血管内血流量,逐渐恢复脑部血液供应,缓解因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发的症状,由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与西药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合用可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从而增强药物治疗效果[10];(3)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尽管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多采用了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但由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其药物毒性作用极轻微,通常不会带来副作用,患者可安心使用。
综上所述,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遏止病情进展,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