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恒
语海泛舟,传道难觅似安庆者。赤炎稻田,少年乘风破浪负重行。斜阳草树,幽僻麦梗,人道书香尚浓。忆往昔,山黄叶飞,心似庄生晓梦。
春蚕笃定,瑰虻比兴,执鞭由道金陵。三十二年,授业解惑,吟啸且徐行。顺天应时,逆境昂扬,弟子身心相映。凭谁问:“庆哥老矣,尚能怒放否?”
夏丏尊先生在《我之于书》中写道:“我不喜欢向别人或图书馆借书,借来的书,我好像过不来瘾似的,必要是自己买的才满足。”在关注、仰慕汲安庆老师许久后,我终于入手了汲老师的《怀抱生命的教育》,汲老师的文字是难得的精神慰藉。
且行——石破不可夺坚,丹磨不可夺赤
“对自己思想的臃肿处、陈腐处、错漏处,我也会叮咬。文本解读中的‘裸读,教学设计的不断翻新,论文写作中的绝不重复……无一不是自我叮咬的体现。”汲老师如是说,亦如是做。面对朋友所说:“给我多少钱,干多少事!”汲老师劝慰道:“咱不能总想着为校长做事,而应想着为自己做。提升自我,福泽他人,这才是生命的开花!”汲老师为当下一些疲于教务、忽视提高职业素养的教师提供了正面的榜样示范。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说:“教育不像其他专门职业如医学、法律和工程,它对公众来说是比较开放和易于理解的。这种关系的好处之一是教育工作者比专业工作者更容易响应社会需要。但是不利之处是较难使教育工作者养成专门知识的观念和专业意识。”一些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常常会因为教育行业之外的人对其有意见而产生焦虑。当进入陌生的环境,每个人在努力为生存而战时,汲老师选择了老老实实地提升自己的实力,选择了做最好的自己,因为这是一条使得灵魂安稳栖息的奋斗之路。
华东师范大学赵志伟副教授在《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一文中认为,当下的语文教师缺乏“专业意识”,语文教师不应轻易受普通人的指挥,即使是专家的话也要进行自我判断,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做到“专业过硬”。想来,汲老师自执教开始便把每一项工作都当作提升自我的机会,在追求极致之美中使得生命之花常开不败,而他所谓的“反抗性”和底气的生成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且思——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耕耘于自我的语文专业化成长之路,汲老师称读研使其脱胎换骨的便是“批判性思维”的产生。这种批判性思维在我看来是绝非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是基于涵养学识的精神生命成长。面对鲁迅小说、散文和杂文,朱光潜、李泽厚的美学著作,汲老师不仅做到“提要钩玄”,而且做到了“深度的生命沉潜”。
在读《狂人日记》时,汲老师惊奇地发现“黑夜”意象在11个部分或显或隐地出现,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思考,一篇被导师评价为“从黑夜意象的角度研究《狂人日记》,至今还没有学者涉及”的文章诞生了。因这篇文章,汲老師彻底改变了原先的阅读方式和思维品质。反观自己读研期间的读书过程,多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式的匆匆浏览。读过的书“整洁如新”,没有留下丝毫思考的痕迹,更别说获取书中的精神滋养。而汲老师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启悟、建构”的读书思考方式则为我提供了借鉴与提升的途径。
批判思维带来的质疑与思考使得汲老师对名家的思想怀有一种审慎接受的态度,也逐渐养成了“平等对话”的习惯。《独木真的可以成林吗?——质疑钱理群、潘新和教授的“立言立人”说》等一系列文章不断诞生。质疑批判大家的文章与观点该需要多大的底气和多么深厚的学术积淀呀!汲老师作为“思维的摔跤手”,在思维竞技场上同各路高手“公平博弈”,功力在与大侠的持续交手中得以快速提升,想必是极其幸福的!
反思自己的论文写作,多是偏向于“名家思想的演绎”,对名家、名师的观点多采取百分百接受的态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学术思辨能力薄弱,另一方面则是批判思维的严重缺失。而汲老师“六经注我”的自我体认之道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行走在教育途中,教师不能将目光仅限于“教学相长”,而应基于批判思维的介入,通过丰富多彩的知识实现他者与自我生命的花开。
且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庄子云:“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人如果静下来,将自己内心的杂念去除,选择致虚守静,福祉便会源源不断地来临。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汲老师摒弃逆师道而行的拍马溜须、不务正业之风,坚守师生生命共生之道,终获众弟子“告知行踪、分享优乐、促膝畅聊、写作鸣谢”的感恩回报。面对教学中形形色色的学生、层出不穷的班级管理问题,汲老师以一颗平和之心为自己广种福田,最终得到源源不断的福报。
在《为生命留痕——记我的导师潘新和先生》中,汲老师道出了自己博士在读期间昼夜苦读的状态:“以双倍,乃至三倍、四倍于他人的努力,将薄弱的基础夯实;用一流学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会通奥窔,不断创新,力争使自己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次讲座皆成精品,不辱老师厚望。”在超高压的状态下,汲老师真正实现了从浮躁到深思的质变。
阅读《怀抱生命的教育》时,汲老师的教育随笔曾多次令我动容。总有人抱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但透过书中灵动鲜活的文字,汲老师与众弟子心与心的交流、与生命的同生共长显得是那么纯净而美好。且行、且思、且吟,一位师者生命的宽度、厚度得以无限延展;在周而复始的四季里,其生命之花也得以常开不败,吐蕊扬芳。
(作者系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