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保证“互联网+教育”
在“停课不停学”中实现增值
尽管在此次“停课不停学”中,“互联网+教育”或将从被动替代中觅得难得的主动增值发展的机会,但如果不注意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也可能仅仅是一次消极替代而已。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停课不停学”的根本目的乃是在突发情况下保障教育有质量的正常开展。这使得“互联网+教育”须利用有利条件并充分结合已有的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经验,以不脱离教学实效与实际体验效能为前提,进行价值创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与数据统计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祝新宇
(来源:光明日报)
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
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现象,就是人们经过教育之后反而失去了一种探索的精神,失去了自己的兴趣,这种教育是对人的伤害。急功近利的教育、把人当成工具的教育,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学生本来应该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因為缺乏价值的判断和人文素养,使他们不能够做得更好或者发展得更好。我认为教育中应该树立起一种观念,就是一定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林建华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良好的教育应提升全体国民的文明素养
疫情拷问并检验的是国民素质。良好的教育,应该提升全体国民的文明素养。对人对事的文明言行、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公共秩序与规则、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的社会风气……所有这一切代表国民文明程度的素养,都来源于教育、巩固于生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蔡春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学排行应增加人才培养的权重
分析目前民间机构发布的各种大学排行榜,在评价指标设计中,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权重都不够。受排行榜影响,校长们在学校管理制度设计和资源分配时,很难不做一些有利于提高名次、有利于争取更多资源,却可能偏离大学本位、违背大学精神、无助于真正提高教育质量的决策。大学排名应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指标体系的首位。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志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教师“超负”的本质是多方对教师注意力的争夺
教师的“负担”问题在本质上是教师身处多委托多任务的工作结构中的注意力分配问题。当教师注意力被动地分配于过多与教师职业无关、无价值和无专业意义的事件,且其注意力经常被一些非专业事务打断而不能持续高度专注于专职工作时,教师对工作的感受负面、消极,就会产生负担过重、价值感低的心理感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赵树贤
【来源:福建教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