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松
我们为什么说文创是需要坚守的?一个文创企业,真正的盈利时间是它创立后的8-20年之间。如果想急于赚快钱,不要做文创。文创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需要坚持,这样子才能够做好。
“字在”这个品牌并不是一夕之间成长至此的,发展的路径也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在2009年-2013年期间,是无心插柳地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中国六大活字的系统收藏,包括泥、锡、木、铅、铜、瓷活字。直到收藏量成为中国活字收藏界的第一名,才慢慢领悟到木活字、铅活字等背后蕴藏的是中国文化史和文明史。
活字收藏是为了保护,不是作为己用,当收藏没有发挥其真正价值的时候,那么这个收藏也只是废物。所有的“藏”,一定是为大家而藏,大家都可以利用其价值一起来创造,这就是“字在”用活字做文创的初心。
2013年-2017年,“字在”处于一个“当见未萌,不断试错”的状态。在品牌诞生之际,是我人生最迷茫的阶段,收藏了这么多活字,却无的放矢。
这几年“字在”做了很多文创产品,包括抱枕、汉字墙、繁简对比等,这是不断试错的辛苦过程。“字在”招募了许多设计、文创、文字类研究者,每个月提供机票,让他们来批评我。
到了2017年,“字在”仍是在深闺无人知的状态,于是决定在深圳打造一个空间,让更多人了解“字在”在做什么事情。2018年字在空间开业,就是“字在”新生命的到来,因为品牌理念终于可以通过实体空间给大众呈现出来了。
2018年,“字在”的发展方向相对清楚了,这个时候希望可以让品牌坚持下去,并且快速奔跑。公司开年会的时候,我讲了九个字:“找对人,做对事,赚够钱”。把功底打好,而不是急于扩张产品。特别是在门店的销售中,需要稳定人、优化人、做对事,并且要直接看到现金流。
当把第一个场域做起来之后,“字在”开始测算目标:如果一天收入1.5万元,一个月就有45万元,一年是540万元,如果有20家这样的店铺,一年收入就是1亿元。因此,必须要有实体空间,才能讲好品牌故事。
字在空间大门的基础视觉设计第一稿是清华美院陈楠老师做的,放了一个很大的太湖石,但最终没有被使用。北京雕塑艺术家杨东鹰也给“字在”做了十几件雕塑作品,其中一件作品远看是一个“山”字。中国书法的“山”字,文字如山,汉字如山。放在大门的装置最后选择了“山”,它的高度整整有4.7米,灵感来源于“谁填沧海,我造昆仑”。搭起一个汉字创意的高山,我认为找到了“字在”的形,但还要找神。
中华文化的存在依靠于汉字文化的脉络不断。汉字本身彰显力量,即便是经历了外族侵略,也能够令外族统治者被汉字的力量同化。清朝科举考八股文,都是从四书五经里面摘出来的内容,是属于汉字汉文化的知识。因此汉文化从来没有被割断过。
文化创新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迸发耳濡目染的影响。个人、家庭、企业以及国家都在解决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活下来、活得好的问题;第二件事情,是活得安全的问题;第三件事情,就是要解决受人尊重的问题。
“字在”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年轻化,中国文化的国际化,也就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才能融入当代,例如现在已经不使用活字印刷印报纸和书,活字印刷早已失去传播主媒介的地位,没有创新的东西附加给它,它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用创意焕发汉字的无限活力
所以传统的东西需要通过年轻化来继承。苗绣也好,陶瓷也好,很多传统手艺人已步入耄耋之年,很多地方政府是给手艺人发几千几万元金额不等的资助,这种类似于“打吊瓶”的行为一旦停止,把输血管拔掉后,技艺就会失传。
传统文化新生命的开始,是自我造血能力开始的时候,创新力量与经济联动产生的造血能力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力。
字在空间开业的时候刚好收藏了一台废旧的铸字机,经过简单的修复,加了一个印着“字在”品牌Slogan的铜板,化身网红讲台,参与了字在空间每一场活动。字在空间第一场活动是“十全十美”汉字海报展,把中国平面设计的一线大咖,如靳埭强、王粤飞等人都请来做分享。字在空间不定期举办沙龙展览活动,邀请各界人士来分享、碰撞,萌生了许多有趣的创意。
创意大家都喜欢,但是没人掏钱也是失败的,所有创新产品必须导入买单者,例如青岛啤酒批量定制了“字在”的“开运开瓶器”;“文化茶”通过淘宝众筹一个月卖出了600多万元,这款产品目前获得了11个国内外的大奖,包括红点奖、IF奖、红星奖等。
文创要用轻力量去链接产业价值。“字在”品牌的产品布局中,涉及到茶、印章、时尚、首饰、家具、办公、文房和婚庆等多个体系,为这些产业增添文化价值与文化寓意,也让汉字文化在现代产业中获得新的表现形态。
一谈到中国文化,人人都会想到博大精深,往下深挖一定能挖出创意,但挖的越多就会越來越疲惫,越来越不懂。我的心得是:文创是在土地上插个杆子,等种子开枝散叶,看到蓝天和天空。
产品力有多强,天地就有多广阔
目前,中国文创的实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追求产品的量,一个瓶子零售价为3.5元,成本为3.2元,那就做10亿个瓶子,薄利多销,这就是纯产品思路;第二种,将“大”器物制作成“小”玩意,一个大编钟做成小的,一个大龙做小龙,一个大貔貅做成小貔貅;第三种,找到一个视觉图形贴到布包上、手机壳上、本子上,或者把传统文化纹样、用语,贴到当代产品上。这三种做法,都缺少精神上的解析,没有把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来。
尼采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目的,而是一座桥。”中国的文创是由多个维度共同构建的,文化、艺术、产品、营销,缺一不可。未来所有做文创的东西,可能都要先解决文化的问题。
中国有大好河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要做的是文化解构,再引入艺术,这叫精神力加实用性,每个产品都需要考虑其精神力是什么?实用性是什么?实用性就是卖点,精神力是它的核心价值。
“字在”卖得最好的产品之一就是“字在瓶”。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装了一个活字,巧妙的是这个字装进去,就倒不出来了,寓意“字在平安”。“字在”去谈判项目时,为了打破严肃的氛围,总会先送给甲方乙方这个礼物。当他打开礼物,看到他名字的那一瞬间,脸上的一抹温情就出来了。这就是产品精神的魅力所在。
“字在”的运营核心只有6个字——品牌、产品、标准。除了字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服务商,其他事情不做。品牌是“字在”的文化高度,产品是“字在”的支柱,标准是“字在”的变现能力,标准是“字在”的地,品牌是“字在”的天,“字在”的产品力有多强,“字在”的天地就有多开阔。
深化合作,打造有生命力的商业态
“字在”做完文化茶之后,与茶行业头部企业展开合作,比如一个企业,原来有1亿元的收入,与“字在”合作之后营收达到1.3亿元。合作成功了怎么分利呢?你得七成我得三成。中国人很多谈生意的方式都是先谈五五分,然后四六分,纠结太多,发展速度就慢了。
“字在”的产品分为三类:线上爆品,线下组合和主题系列。
线上爆品就是高频率消费的产品,在线上产品火爆的过程中,销量上去了,品牌的传播也随之而来。线下组合可以结合课程活动,例如链接孔子学院。虽然大家常常对孔子学院诟病,但因为不好,所以才有机会把它做得更好。
第三个主题系列是做产品,如果只是单个产品,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从产品延伸到一個系列,乃至一个空间业态,才会是有生命力的商业形态。所以,“字在”把“文化茶”变成了文化茶馆,这是往空间态走的,空间态再变成商业态。
“字在”如今的工作就是东方文化生活的创新孵化。
文创者总是很害怕,辛苦做出的创意被人抄袭。但“文化茶”在任何地方出现,就是“字在”的,抄袭品牌进入不了“字在”的渠道。文创者要把渠道把握到自己手上。
“字在”跟西西弗合作,在机场跟蔚蓝书店合作,今年预计开设100家店中店,但是“字在”的直营店只有6家,因为“字在”应该专心做文创产品,并且志在做中国最好的文字类文创。
因此我们所有合作方式流程如下:项目立项评判—项目策划书拟定—孵化资金筹集—商业运营管理。所有的合作都是利他的。
品牌经营便是人生哲学
品牌经营和汉字里蕴藏的人生哲学类似。
“人”字一撇一捺,做人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一撇看作是自己,另外一捺看作是别人。首要的是做自己,自己做强大了,才能与他人取得良性合作,这是做人。
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有我们永远在做“一”这个本源的事情,才能催生更多的价值,所以追求的东西是“一”,无关的业务都应该去掉。每一个人,一旦你定下“一”,你都会变成一个优秀的人。经年累月地做一件事,人基本上都能够获得成就,这也是中国所谓的“大道至简”。
做文创的过程中,多看看禾苗的“禾”字。在甲骨文“禾”字的形态是低下头的,在禾苗未成熟的时候去收割,收获的是草,所以一定是在成熟的时候去收获它才会有利,不能急功近利。等等,再等等,找到正确的方法时再用力深耕,这就是“字在”通过汉字找到的文创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