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妍珺
[摘 要]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否能够合理规划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并以此作为前进的动力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奋斗目标内容,揭示医学高职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更好的培养方案。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临床医学;目标内容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018-02
Locke提出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的存在能够使人们知道需要完成什么工作,以及知道必须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完成,而各种外来激励因素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自我统一性形成的关键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正是发展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觀察、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解决自我矛盾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综合分析与权衡自己的兴趣、能力、特点,合理规划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并以此作为前进的动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鲜有关于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目标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奋斗目标内容,从而揭示医学高职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引发思考,进而提出更好的培养方案。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次对象选择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大一(2018级6个班级,共计247人)及大二(2017级4个班级,共计169人)所有学生,共计416人。其中,大一学生中农村定向培养生为207人,非定向学生40人;大二学生169人均为农村定向培养生。回收有效问卷416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二)方法
1.研究方法
对4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身心健康培养、个人素质培养、学术水平提升、课余时间规划、未来职业规划等5大方面50个小项的目标内容,以此了解学生大学期间的目标内容。
2.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计量资料的统计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2018级(一年级)与2017级(二年级)学生的奋斗目标计划
一年级247人与二年级169人的目标分析显示(见文末表1),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P=0.046)、进一步提高处事能力(P=0.044)、积极端正学习态度(P=0.038)、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P=0.045)、获得任课教师的认可(P=0.033)、生活态度积极向上(P=0.047)、认真完成见习实习任务(P=0.033)等具体目标上,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可见明显差异。
(二)2018级(一年级)农村定向生与非定向学生奋斗目标计划
一年级247人中农村定向医学生(207人)与非定向(40人)的目标比较分析显示(见表2),在获得英语四、六级证书(P=0.047,P=0.039)、兼职打工锻炼能力(P=0.048)、升学考研继续进修提升(P=0.048)等具体目标上,定向与非定向医学生的奋斗目标计划可见明显差异。同时,可见一年级学生在提升学业水平大类中,迫切想实现目标的比例较高,如:取得毕业证书、每门考试都及格、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等,比例均达到70%以上。
三、讨论
王云责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期望培养目标作因素分析时,抽取了12个因素:道德品质、政治素质、现代社会适应能力、身心素质、职业心理素质、一般知识、职业相关学科知识、职业道德、临床技能、自我提高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专业知识。本研究统计的五大方面50个小项的目标内容基本涵盖了上述培养目标的内容,较为全面。
在研究中,临床医学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的目标分析对比结果提示,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处事能力、积极端正学习态度、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获得任课教师的认可、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认真完成见习、实习任务等具体目标上,一年级学生实现目标的愿望更为强烈,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之间可见明显差异。尤其在提高处事能力方面,67%的大一学生希望达成此目标,明显高于二年级学生,说明大一新生刚刚跨入大学校门很短时间内,有较大比例的人希望提升自己的处事能力。同时,一年级学生在提升学业水平大类中,迫切想实现目标的人数比例较高,如:取得毕业证书、每门考试都及格、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等,比例均达到70%以上。说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怀揣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希望在各方面都能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大学学习,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好奇感,更注重自己的成绩与专业能力,希望自己在毕业时能有体面的成绩。
一年级农村定向生与非定向学生的奋斗目标比较分析显示,在获得英语四、六级证书,兼职打工锻炼能力,升学考研继续进修提升等具体目标上,非定向学生实现目标的愿望更加强烈,定向与非定向生间的目标计划可见明显差异。说明非定向学生未来并没有限定,有多种可能,他们有更多的意愿获取更好的成绩,追求各方面的卓越,同时在课外生活中希望多兼职打工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定向医学生因为工作合同已经签订,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明显减轻,因此学习的欲望和动机也有所减弱。
在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时,应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首先是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多锻炼身体,多与人沟通,把学生培养成身体健康、心理阳光、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世纪大学生;其次注重全面提升个人素质、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将来都是基层医院的临床医生,如何做到医德高尚、医技精湛,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争取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医德的合格的当代医学生;同时,注重课余时间的分配,教育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如学会一项新的技能,多阅读、多学习,提升自己全方位的能力,定向医学生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非定向学生要及时做好未来职业规划。真正做到,把学生培养成“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当代合格大学生,为祖国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Locke EA,Latham GP.Work Motivation And Statisfaction: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J].Psychol Sci,1990(1):240-246.
[2]魏丽华,石运芝,崔海庆.对一年级医学新生学习适应状况的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1):37-38.
[3]颜玉炳,黄子杰,林大熙,等.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一年级学生目标设置的结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6):436-440.
[4]王云责.我国医学生培养目标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1-4.
[5]孙兴洋.让高职学生成人又成才[N].人民日报,2019-01-20(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