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上故事多

2020-04-27 14:35伊宁
走向世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沂蒙山命名山东

伊宁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名称也千差万别。近年来,通过各地地名普查,人们发现在山东鲁中南地区,有很多以“崮”为名的村落和城镇,如“垛崮村”“孟良崮”“崮山镇”。山东为何有如此多叫“崮”的地名?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这片神秘的地区,探寻其背后不为人知的“崮”文化。

众说纷呈的“崮”

乘车进入沂蒙山区,远望群山,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有的呈帽、桌、鸡冠、驼形状,成群耸立,雄伟峻拔,连绵不断。若航拍观察这种山峰,会发现其顶部平展开阔,周围是如同刀削的垂直峭壁,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就像给大山戴上一顶平顶帽,当地人称之为“崮”。

“崮”在中国“地貌家族”中,是齐鲁大地上一种独有的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中称为“方山地貌”,后更名为“岱崮地貌”。岱崮地貌的“发现”离不开一位名叫李存修的山东人。2007年春天,沂蒙山桃花盛开的时候,李存修应邀赴沂蒙腹地蒙阴县的岱崮参加一个笔会。代表们白天上山看桃花,晚上就在驻地交流诗歌创作。李存修上山半天后,就从会上消失了,原来他发现了沂蒙山中的崮群。

次日,在当地文化馆馆长陪同下,李存修两日内连着攀登了三四座比较典型、发育比较成熟的大崮,发现了这些崮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那就是在每座大山顶部,都有块突出的部位,它们像博士帽、像油篓、像碉堡、像笔筒……群崮林立、争耸天表、鬼斧神工、千姿百态、宛如画屏。

当时,李存修回顾自己游遍世界各大洲、考察过地球上无数名山大川的经历,也未见过如此奇特神妙的崮群。他又想到了国内所熟悉的“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和“丹霞地貌”,但以上四种地貌全然不能代表山东沂蒙山的崮群特点,因此他觉得这应是中国更加稀奇和不可替代的另一类地形地貌。

李存修把这些发现和判断写成文章《沂蒙望崮》,发表在北京的一家旅游文化杂志上。不久,《人民日报》海外版也发表了。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从北京请来了八九位地质地理学家,经过论证后正式将其定名为“中国第五地貌——岱崮地貌”。

中国的“岱崮地貌”典型分布在山东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区,临沂境内是岱崮地貌分布最典型区,其数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态之壮美,为世界罕见,素有“山东七十二崮奇观”的称号。当然,“七十二”并非精确数字,只是用以形容崮这一奇特地貌分布之广泛。事实上,整个沂蒙山区的崮,大大小小加在一起至少也有上千座之多。

揭秘岱崮地貌

地理专家认为,追溯岱崮地貌形成,应在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时代。当时,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個个突起的山地,风吹雨打、河流摆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地。经过千万年之后,山地逐渐降低成平原。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顶的山地,从而进入新一轮的侵蚀循环。

崮就是新一轮侵蚀循环的残留物,古生代沉积的碳酸盐石地层经受了抬升运动和强烈的内力作用之后,又经过风力和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以及重力的崩塌、坠落等外力作用,最终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

由于发育时间及形成作用力的差异,崮的形态各异,主要体现在崮的海拔高度以及岩石硬度上。崮的海拔一般在300-1000米之间,主要集中在海拔400-600米之间,崮体高度一般在10-100米之间。崮顶面积有大有小,崮体盖在山顶,一般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

在“山东七十二崮奇观”中,崮多以象形命名,如石人崮、拔垂子崮、油篓崮、马头崮、龙须崮;有的也以崮的作用和方位命名,如晨云崮、暸阳崮、透明崮、北岱崮、南岱崮;还有的以传说命名,如孟良崮、抱犊崮、和尚崮;还有以山脉适宜生长的植被命名,如松崮等。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崮当中,最有名的是孟良崮、岱崮、抱犊崮。孟良崮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属于沂蒙山地区蒙山山系的一部分。相传宋代杨家将中著名的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因而得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孟良崮因此名扬海内外。

岱崮地处临沂市境内,在孟良崮北面,分为南、北两个岱崮,且两崮相距仅1500米。只要控制了南北岱崮两个制高点,就控制住了这里的交通往来。据说人们爬上崮顶,远眺可以望见泰山,而泰山古称“岱”,此崮也就被命名为岱崮。

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境内的抱犊崮,海拔584米,为鲁南第一高峰。它以“雄、奇、险、秀”雄踞山东“七十二崮”之首,有“天下第一崮”之美称。据山左灵峰寺元朝碑文记载:相传东晋时道教学者葛洪弃官后,怀抱一牛犊上山隐居,垦荒种地,名闻帝阙,皇帝赐封为“抱朴老人”,又因山头四周绝壁悬崖,山顶平展开阔,故名抱犊崮。如今抱犊崮已是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6.8%,是山东罕见的天然杂木林汇集区。

正因为山东有这么多的崮,崮周围的很多村落、城镇也就以“崮”命名,因此就有了很多带“崮”的地名,而这些叫作“某某崮”的地名,也都分布在这些叫作“某某崮”的山周围。

崮与村名

一个村子自有了村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此前只是人的一种自然和原始的聚落,村名才是地域生命的起点。在历史的演变中,崮与村名有了联系,此后,这些村发生的一切,包括它的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全都无形地积淀在这看似只有几个字的村名里,并渐渐地在这村名里形成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隶属莱芜区凤城街道办事处的柳龙崮村,地处山区,东为龙崮山,西为大崮山。据《柳氏谱》记载,明末柳姓建村,因处龙崮山西侧,冠以姓氏,名柳家龙崮,简称柳龙崮。现村内有柳、王、陈、吕、宋五姓,柳、王两姓人口最多。

在烟台海阳市朱吴镇境内,有一个名叫“垛崮”的村庄。这个村庄很有特点,因为它建在一座大山的顶上。垛崮顶海拔标高393米,绝对数字虽然不大,但山体南侧十分陡峭,因此很显壮观。

根据村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姜姓建村。因地处垛崮顶西北麓,故命名垛崮村。清代中后期,冷姓、杨姓来此定居。现在村中已无姜姓,有冷、杨、程三姓。先民们为何迁到大山顶上建村?这一点没有明确记载,但据村里老人说,在过去兵荒马乱的年代,住在大山顶上比较隐蔽安全。

松崮顶后坡村位于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最南边的松崮之阴,村内250口人,5个姓氏,刘姓最多。属山岭地带,产小麦、玉米、红薯、花生、苹果和花椒等,据考证为清道光年间建村,因村坐落在松崮之阴,得名松崮后坡。1982年开展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松崮顶后坡,但村民和周边百姓感觉很拗口,所以还一直延续着原来的叫法。

村庄千差万别,村名也各有不同,但它蕴藏的文化都是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和智慧结晶,具有民族印记。从现在来看,许多文化元素也许表面上看不出具有多高的价值,却可能在与其他文化元素的融合中催生出新的文化果实。村庄作为山东崮文化的一部分,是光辉灿烂和丰富多彩的。

编辑/魏伟

猜你喜欢
沂蒙山命名山东
我和我的家乡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山东老家规 (中)
傅有田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过足官瘾
官瘾成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