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国,用初心纪录不平凡的瞬间

2020-04-27 08:51陈文图
走向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潍坊摄影艺术

陈文图

潍坊是“中国摄影之乡”。潍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摄影资源优质丰富,摄影群体庞大,有专业的摄影队伍和摄影人才,张景国就是其中一位优秀代表。他用镜头直观、震撼地描绘和讴歌了潍坊这.片土地的神奇,让它散发出别样魅力。

张景国,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两次获得山东省政府奖“泰山文艺奖”两次获潍坊市政府“风筝都文化奖”。出版《守望》《技艺.记忆》等摄影专著。2019年,其作品《寿光8.19水灾纪实》《植根沃土曲润中原》分别入选了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纪录类组照和长期关注单元,《植根沃土曲润中原》还入选首届“乡土中国”纪实摄影展、获得第二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金质收藏荣誉,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张景国的摄影之路是从“门外”开始的,2004年9月,已过不惑之年的张景国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学习摄影。从入门学习到练习创作,他和大多数,影友一样走过了一段“履历”丰富而又幸福的摄影学习之路。但十几年来对摄影的热情和喜爱不减,这是他学习进步的源动力。喜欢才会深人,热爱才能钻研。“摄影甚至改变了我的生活,看待问题的方式,审美意识的提高,积极乐观的心态……我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摄影让我的生活越发精彩。”张景国说。

张景国的作品早先多是单幅的,力争使用合适的镜头语言更好地表现个具体的事物,随着对某些题材的认识不断深人,开始尝试学习布局谋篇、系统表达、多元呈现,组照就成了更合适的表现形式。单幅作品创作对影像信息含量和艺术表达都有极高的要求,组照需要摄影师高超的图片编辑能力和丰富的知识架构。在他看来,选择哪种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更贴切于主题的表达。

近年来,张景国的创作主要聚焦在民生上,在他看来,“艺术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从百姓的生活中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2018年夏天,听到家乡寿光受灾的消息后,张景国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区,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租用木筏深入灾区一线,在洪水中背着摄影器材、拄着木棍,深一脚浅一脚地小心前行,在重點防疫区采访拍摄3天后又转移到纪台、羊口、营里等地继续采访拍摄。他早上5点出发,晚上9点回家,每天往返160公里。有艰辛、有泪水、有付出、有收获,最难忘的当然是人民的纯真与善良。

张景国自2013年开始逐渐接触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和艺术技艺让他深深折服。他决定要用摄影这种直观的艺术形式,记录和展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传承,这也是时代赋予摄影家的使,命。他拍摄了潍坊茂腔、年画等多项非遗项目与传承人的现状,在2013年拍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深刻地感受到时间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部分非遗传承人年龄偏大,有的已经在90岁以上,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是与时间赛跑的艺术家。后来他在选题中更加注重前瞻性和事物发展的可持续性,开始在两三个题材上设计长远规划。

谈起“泰山文艺奖”和“风筝都文化奖”的两次获奖,张景国说获此殊荣,对他是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是鞭策他不断学习前进的动力。这些荣誉和作品记录了他摄影的历程,从一定程度上说,比赛助推了他不断加深对摄影的认识,拓展了他摄影的视野,从聚焦身边的劳动者,关注百姓的生活,到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认识、理解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和深度逐渐得到扩展,作品创作的形.式、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赛是学习的重要途径,重在参与和交流。偶尔获奖的成就感对自己进一步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家国天下始于人民的餐桌,百姓的衣裳,国民的居所,生态的保护……生活的琐碎、人们的面貌就是时代的缩影。对于张景国来说,摄影最大的功用就是记录。摄影是时间的艺术,任何事物在时间面前都会苍白无力,照片也被岁月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历史价值。全国影展不变的导向正是记录时代风貌,关切百姓民生。艺术归根结底是以

人民为中心的。拍人民要接地气,聚焦身边最平凡的人是他最大的心愿,也是他摄影之路的初心。当下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巨变为摄影人提供太多可以拍摄的题材。他将继续肩负起摄影.人该有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潍坊摄影艺术
马可·波罗与潍坊风筝
809名实习师生乘“定制”专列回家
纸的艺术
风筝之都潍坊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