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 我愿是你的支流

2020-04-27 08:43贾建新
绿色中国 2020年2期
关键词:富春江黄公望富春山

贾建新

一座山,如果攀登的次数多了便对它产生眷恋,一座城,去的次数多了便对它产生情感,我去的次数最多的就是浙江的衢州。

衢州位于浙江省的西南,是浙、皖、赣、闽交通节点,所以自古有四省通衢的赞誉。而我来到衢州之后才知道衢州還是钱塘江的发源地,这使我对衢州的仰慕油然而生。因为,钱塘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江,没有之一。2019年8月,当我终于站在衢州开化县由乔石先生题写的“钱江源”那块石碑前,让那涓流沾湿了我的脚面时,内心是多么的激动。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千里之外杭州湾那平缓如绸,宽广无际的钱塘江。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见到钱塘江是在桐庐。记得那是一个流萤的盛夏,刚刚退去的大水使江边的树林还泡在水里。我们就住在离钱塘江不远的宾馆里,早上能听到刚刚靠岸的渔民贩卖鱼鲜的吆喝声。那时的钱江两岸还没有现在这样繁华,旅游业也正处在发展的萌芽阶段,可以说是桐庐最美的时期。当然也是钱塘江最美的时期。

在桐庐的日子里,我们充分享受着钱塘江赐予的温润,这温润来自这条江河上自古传颂的故事,如“严子陵钓台”。范仲淹有诗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位先生,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多次昭其做官辅政而不受,甘居山林躬耕垂钓的东汉高士严子陵。这位传说中终身不仕的隐居点就在桐庐。

说到严子陵恐怕了解的人不多,但提到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应该是妇孺皆知了,而画家笔下的富春江就是桐庐一带的山水写照。可见在这条江水滋养下的土地太丰腴,太秀丽,太温馨了。傍晚,我们登上桐君山,在桐君祠的风雨厅里饮酒品茶,欣赏着桐君山下富春江,分水江二水交带,余晖中渔舟泊港的迷人景色。670年前黄公望笔下的富春山居图也不过如此吧,江山的秀而静,风景的整而不散,笔精墨妙流芳百世。桐庐风光的美是钱塘江中段的经典,670年前激发了黄公望的创作欲望,670年后,这条江依然激励着见证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当代桐庐籍画家叶浅予先生,用画笔抒发对家乡巨变的赞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新富春山居新图》。可谓古往今来,画卷更迭;潇洒桐庐,堪称幸甚!

钱塘江自古是吴越分野之地,钱塘江南北两岸,可称“吴越并载之”。吴越文化是钱塘江文化的根基和母体。而钱塘江文化先天秉承了吴越文化的气质。钱塘江源头的衢州更是受北部吴语、皖南徽语、江西赣语、闽北方言的建州语等的影响,形成文化的多元性。两端相距千里,但文化兼容并蓄,而钱塘江之所以浩浩汤汤直涌东海,钱塘大潮千年不衰,还有赖于钱塘江上游不竭的支流和密布的水网,这其中衢州的水塔效应功不可没。我曾7次来过衢州,山水环绕,总是沿着这条江住行,饱揽了钱塘江发源地的迷人景色。如古田山的芹江、衢江上游马金溪、衢江、乌溪江等等所见江河无不舒缓恬静,翠碧如蓝,就如衢州的百姓性格娴静、人淡如菊、与世无争。

“浙江”、“之江”、“罗刹江”、“富春江”“钱塘江”、“衢江”、“新安江”……一路捋下来,你会觉得这条流缓漂碧的大河历经时代变迁却春光不老。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气候,大河两岸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钱塘江也结束了“云帆千片望中来”的历史,但大河两岸依旧绿树烟花,村舍错落,阡陌纵横。那年,在桐庐天目溪的漂流已经化为一片枫叶随江流飘入东海,而从齐溪镇淌出的涧水似乎还在我心田里徜徉,当江花在我眼前闪烁时,我会说:“我愿做你的支流——钱塘江”。

猜你喜欢
富春江黄公望富春山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愿君读读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的旅行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富春江的绿
沁人的绿,醉人的美
《富春山居图》旧事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磁过滤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