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兵 杜敏菊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与观察组(基于目标管理的针对性护理,4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可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目标管理理论 针对性护理 肾病综合征 儿童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argeted nursing based on goal management theory for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Method: A total of 80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4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targeted nursing based on goal management, 40 cases). Compare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negative emotions,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nxiety score (SAS) and depression score (SD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GQOLI-74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argeted nursing based on goal management theory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bad mood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肾病综合征(NS)为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好发于儿童,且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方法有限,且治疗周期长、疗效欠佳,常导致NS患儿依从性差、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日常生活质量[2],因此,长时间的有效护理对患儿的病情转归可能疗效更好。新型管理模式基于目标管理理论是指由管理者、被管理者共同制定目标,为达到有效目标而制定科学、可行、规范的实施计划。将该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当中,可规范护理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再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为提高NS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80例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NS患儿80例,纳入标准:肾病综合征诊断明确;年龄<14岁;各临床资料完整;家属愿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肾功能衰竭;合并其他肾脏器质性疾病;存在先天性肾脏缩小、缺陷等疾病;不配合本研究中护理措施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14岁,平均(8.98±2.34)岁,平均病程(3.82±0.41)年。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13岁,平均(8.76±2.44)岁,平均病程(3.69±0.44)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1)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讲解关于NS的临床表现、症状、诊断、治疗等知识。(2)进行常规用药、饮食、生活习惯等指导。(3)动态关注患儿的病情。(4)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维持舒适的环境。
观察组患儿实施基于目标管理的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1)成立护理小组,由本科室的高中级职称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上岗前统一进行针对性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且必须考核合格。(2)制定详细目标、计划,由责任护士对所管的患儿全面了解相关信息,详细登记其一般信息、病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建立个人档案。由经专业培训合格医师、护士与患儿、家属详细沟通,充分评估患儿病情,结合其基本信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目标及方案。(3)具体目标、计划的实施。①健康宣教。各责任护士通过与所管的患儿积极互动,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消除患儿对护士的恐惧心理。根据每个患儿及家属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不同特点,可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比如:讲故事、播放相关视频、分享成功病例等)向患儿及家属详细介绍NS相关的知识,并强调积极治疗的重要性、病情的预后,提高患儿、家属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治疗,以消除治疗的抵抗情绪。另外定期举行每周1次的关于NS的健康知识讲座,鼓励患儿、家属积极现场参与,可相互进行沟通、交流经验。②心理疏导。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存在自己内心的想法,往往因为自己患病而闷闷不乐,产生焦虑、抑郁心理,鼓励患儿多与同伴玩耍,积极参与同伴活动,并可适当地观看动画片、通故事等分散注意力,嘱患儿家属多予以鼓励、帮助、支持,可有效地减轻患儿不良心理情绪。③用药指导。按照医嘱指导患儿用药,并与患儿家属共同监督规律用药,对于较小的患儿、自制力较差的患儿,可鼓励患儿积极、遵嘱规律用药,以改善患儿用药情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动态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向主管医师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④饮食指导。患儿尽量进食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同时需保证每日足够的热卡,蛋白进食以优质蛋白为主(鱼类、瘦肉、牛奶等),若患儿出现慢性肾功能的损伤,则每日蛋白摄入量宜控制在0.65 g/kg左右,盐摄入量宜控制在3 g/d,同时注意补充适当维生素、微量元素,注意控制每天液体入量,记录每日出入量。⑤生活习惯的指导。注意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良好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适当进行锻炼(比如:早晨晨跑、晚饭后散步等),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利于生长发育。⑥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易导致感染、肾功能衰竭、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该类型患儿尽可能地为其提供独立的治疗环境,并保持治疗环境的干净,可进行每日一次的环境消毒,各种诊疗操作绝对无菌,另外患儿家属及探病亲属朋友等,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對于需卧床的患儿,需适当的翻身,并适当改变体位,可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条件允许下可适当在床边活动,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注意动态观察患儿下肢是否存在红肿、发热等情况。并注意记录患儿每日出入量,评估患儿肾功能情况,避免严重酸碱紊乱、电解质紊乱等,若出现少尿、无尿等,必要时可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通过医院自制问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分100分,>90分为治疗依从性优;80~90分为良;<80分为差。依从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采用焦虑量表评分(SAS)、抑郁量表评分(SDS)评估患儿不良情绪。其中SAS量表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1~4分,评分总分80分,总分50分以下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重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量表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1~4分,评分总分80分,总分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3)观察患儿肾功能衰竭、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评估患儿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间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
两组间护理前GQOLI-74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上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NS是指以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3]。该疾病治疗时间长,且需要服用激素类药物,易导致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对患儿生活、学习带来严重困扰,并产生不良心理情绪[4]。良好的护理干预可监督患儿用药、减轻不良心理,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基于目标理论的针对性护理以制定目标为基础,根据患儿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5]。本研究选取的80例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儿采用基于目标理论的针对性护理,从治疗依从性、不良心理情绪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寻找最合适的护理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秀丽[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观察组患儿采用基于目标理论的针对性护理,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始,采用不同的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及健康讲座形成,尽可能地使每位患儿、家属了解NS,并强调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并获得治疗成功病例的经验,使每位患儿、家属提高治疗信心,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7]。再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积极鼓励、关心、支持患儿内心的想法,并鼓励患儿多与同伴玩耍、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观看动画片等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可有效减轻患儿心理不良情绪[8-10]。观察组患儿肾功能衰竭、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基于目标理论的针对性护理针对不同病情、存在不同危险因素的患儿,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注意控制每日液体入量,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有效的预防肾功能损伤,并动态评估患儿肾功能,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进一步损伤。对于因病情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儿,适当活动四肢、按时有效翻身、床边活动,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11]。保持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时进行消毒,对探视亲属等进行适当隔离措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12]。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GQOLI-74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考虑为基于目标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可减轻患儿不良心理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通过规律用药、合适的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善,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从而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可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卓.肾病综合征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锦州:辽宁医学院,2014.
[2]李艳艳.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与过敏状态关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4.
[3]李君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桂林:广西医科大学,2013.
[4]张欣.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6.
[5]王卓,卢言慧,张磊,等.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其家庭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35(2):153-156.
[6]王秀丽.目标管理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3):2125-2129.
[7]李凤霞.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延续护理模式的构建[D].济南:山东大学,2018.
[8]邓芳菊,林丽,欧阳文姝,等.家属协同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5):115-116.
[9]李宇红,邵晓珊,江超,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肾组织中IL-17、IL-6、TGF-β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析[J].贵州医药,2015,39(1):65-67.
[10]张洁,吴红燕,宋敏,等.健康教育路径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4):1892-1895.
[11]张颖,陈娟.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J].实用臨床医药杂志,2016,20(24):190-191.
[12]宋玉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17.
(收稿日期:2019-10-28) (本文编辑:郎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