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东麓遇江南

2020-04-27 08:43高玉昆
散文百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元大都博园邢台

高玉昆

这里本就是一座百泉涌流、水源丰沛的“泉城”,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她因泉而殇,却又因泉而名。

这里本就是一座园林之城,从沙丘苑台到顺德府衙,彪炳和演绎着园林建构的考究和辉煌,可它因历经战乱和时代变迁,已不复当年盛状。

也许是某种机缘和巧合,也许是历史注定,如今,这座古城正在焕发着史无前例的生机和活力,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度,以精益求精的文思和匠心,复归昔日自然和文明的亨达盛昌。

这座古城就是冀南邢台,以水而著称,又以自己拥有的两位“园林水利古贤”而闻名。

时间追溯至13世纪,当时元大都的建筑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建筑之一,它的设计者刘秉忠是元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建筑设计师。刘秉忠既遵循建筑古训,又敢于创新发展,为元大都的城市建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时任都水监的郭守敬也参与了建筑工作。刘秉忠、郭守敬二人都是我引以为傲的邢台老乡。

刘秉忠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他不但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而且以《周礼·考工纪》中关于都城建设的思想为指导进行规划修建了元大都——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之制的一座都城。元大都的平面设计,皆以汉统治者建都思想为主导,即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新建之城街巷规划极有规律,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除了大、小街之外,还有384火巷、29弄通,颇为壮观。元大都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基础,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元大都从1267年开始修建,直到1285年才告完工,历时18年之久。元大都城墙周长28公里多,宫殿巍峨,寺庙雄伟,园圃美丽,街道宽敞,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欧洲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元大都的详细描述,引起西方人对东方帝国的无限神往。

遗址位于邢台广宗县的商朝沙丘苑台,在建设中肯定也有邢台人的参与,具体有谁,无从可考。若邢台人对于中国园林的特殊贡献从元大都算起,其功绩伟哉,后世者又有谁能超越呢?

历史上的邢台曾是一个百泉喷涌、取之不尽的“地下水库”。这座冀南古城在太行山东麓,演绎和记录着许多关于“泉”与“水”的历史传说和生发轨迹。

古书有载,“环邢皆泉,水涌百穴,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繁花斗艳、喷银吐玉。昔年稻田不下万顷”“顺德有一景,家家有口井”,泉出无数,故名“百泉”。泉区总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日出水量60万吨以上,最高可达80万吨,邢台也因此被誉为“泉城”。回溯半个世纪前,邢台依然称得上“泉城”,以邢台城西北的达活泉群和东南的百泉群为两大系统的自然泉水日日流淌不息,可谓“百泉齐鸣”。闻名的邢州古八景,其中“鸳水灵井”“达活名泉”“玉泉夕照”“柳溪春涨”四景与泉水相关。更有史学家赞道:“环邢皆泉,水涌百穴,其数量之多,涌量之大,水质之佳,景色之美,堪与山东济南媲美。”在当时水资源极其丰沛的邢台,环城四处皆是莲藕稻田,芦苇飞花,一派江南鱼米之乡的景象。

时光斗转,弹指之间,泉城——这个邢台人为之自豪骄傲的美誉曾一度弃丢。昔日泉水悉数干涸,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农业灌溉和百姓生活饮水用水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那“泉水叮咚响,十里稻花香”的自然田园风光便化为了历史的回忆。我们谈及那些过去如数家珍的消逝的泉水时,常常扼腕叹息。

现在的邢台,我们更多叫她“牛城”了。可这个别称的由来,在民间神话传说中仍与水有关,这似乎注定了这座城市的“水命”。可这“水命”却遭遇了“水荒”,我们期待她的命运发生逆转和轮回,可要待到何时呢?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绿色发展理念,着实令百姓深受鼓舞,为之欢呼。为实施此项战略,邢台市曾专门召开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推进大会,出台《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实施水生态修复及百泉复涌工程,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统筹兼顾、综合施治”的工作原则,采取压采、补源、强管等措施,确定了矿山企业关闭控制、企业改水节水、关闭自备井、地表水充分利用、泉域岩溶水压采及农业节水等“十大工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部门勠力同心,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压缩产能,坚持绿色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大力推进,邢台市仅用短短一年时间,实现了市区地下岩溶水位止跌回升,最高时回升18.08米,平均回升15米,全市极度缺水状况得以有效缓解。

可喜的是,我们有了科学、严密、正确的“药方”,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几代人为之骄傲的“水涌百穴,甘露四溢”的美丽画卷,真的近在眼前了。干涸了近30年的泉水即将复涌,邢台有望再现当年胜景。

有了自身水资源修复工程的实施,再加上长江之水的补给和滋养,实现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局面。2017年,邢台市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2018年10月,位于邢台经济开发区的百泉、狗头泉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上涨而复涌,邢台人民为之欢呼雀跃。随着水生态修复的持续进行,久久为功,昔日“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景象,一定会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邢台也必将成为一座泉源遍地、草木茂盛、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美丽新城,展示无穷魅力,吸引八方来客,翘首冀南大地。

历史的每一次交接,有不可復原的回忆,也有不断被翻新的记忆,经过时间的冲刷,园林始终鲜活。伴随着南水北调为牛城带来的水资源环境的变化,一个更加伟大的计划又在实施。河北省第三届园林博览会暨第二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在邢台市成功举办。本届园博会以“太行名郡·园林生活”为主题,园博园位于邢台市邢东新区中央生态公园采煤塌陷区。园博会从“生态修复、园中之园”的维度出发,将昔日的采煤塌陷区将变成生态秀美、业态丰富的美丽景区。白天可观赏园林美景,畅游在青草绿树百花之中;晚上可感受旖旎夜色,沉醉在缤纷霓虹光影世界。

园博园由苏州园林设计院领衔设计,立足于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邢台特色,定位为“城市绿心·人文山水园”,空间架构为“一核、两岸、五区、多园”,功能分区为燕风赵韵区、城市花园区、创意生活区、邢台怀古区、山水核心区。特别是燕风赵韵区以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观串联展园,形成了湿地浅滩、平川畿辅、坝上雄关、滨海商埠四大组团。另外四区有太行文明馆、园林艺术馆,以及县市展园、专类植物展园等。

园博园智慧元素高度汇集。本届园博会与中国电信、华为公司合作,立足游客视角,注重互动体验、衍生服务产品,依托大数据、云平台、智慧应用系统突出建设智慧园博,开展5G应用、沉浸式体验、游客服务以及智慧大脑等系统,实现园博园智能化管理……

被赞为“古、红、绿、博”的邢台灿烂历史文明在这里充分体现,生态园博、人文园博、创新园博、民生园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此正谓:

北调南水,浩浩荡荡。

水润泉殇,盛名复倡。

百泉齐鸣,柳苇摇荡。

草木丰茂,稻藕飘香。

江南再造,地蕴其祥。

龙腾盛世,凤舞华章。

穿过园博园歇山亭,我走在檀台烟雨桥面上,东望丽韵湖,西瞰丽翠湖,水波荡漾,心旷神怡。烟雨桥将玲珑屿和烟柳渚相互连通,景色迷人,俨然江南!

知春台、山水居两座园林,在规划和构建中煞费匠心,楼阁、亭榭、连廊连接一起,湖面荷花随风摇曳,绽放飘香。兰花别院别有一番风情,建筑既古典又时尚,曲折的连廊把各个楼阁相连,旁侧都有山石和流水相伴。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际上富有盛名的不同品种的兰花在这里隆重展出。为了适应这些名贵兰花的生长,室内温度、湿度都得到了科学的管控。来赏兰花吧!在园博园里享受一次春天的旅行,静静地吮吸这一名贵仙草沁人心脾的幽香。在这兰花别院里,无论男女,纷纷小心翼翼地凑进一个个兰花姑娘,端详她的芳容,细赏她的娇颜,在高贵的兰花面前,都为其倾醉,害羞起来。那是春心的萌动,那是初恋的感觉。一位位游客在这兰花别院里,流连忘返,依依不舍。他们不舍的是这亭台楼榭装点的江南美景,是这婀娜高雅的兰花仙草。

园内最高建筑是留香阁,位于全园中心西侧,建于高台之上,登楼可俯瞰整座园博园。其形式与中国园林雏形——沙丘苑台有异曲同工之妙。留香阁四门楹联皆为名家所书,妙笔生花,文采飞扬。匾额由著名书法家、诗人旭宇题写,高标雅韵,文儒端庄。留香阁顶,登高望远,聚天地之精华,凝山水之瑞气,留香阁“留”下的是书香、墨香,“留”下的是花香、草香,“留”下的是一段山水太行和生态文明的千古神话,“留”下的是一首水墨丹青与古典园林融合汇通的亘古神曲。

丽韵湖水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邢台段的总干渠,我逡巡在烟雨桥上,昂首观望着太行文明馆高耸云空的屋檐,脑海里呈现出了长江之水滚滚而来的欢悦场景。如果把这座城市比作一个生命机体,那这神来之水就是這座城市的命之根脉和流淌的血液。想到这里,我顿感脚下这块土地的生命脉搏在跳跃着,这座城市因为水而复活了,因为园林而回归了历史的本源。她重新拾回年轻,让青春与激情在这里交汇激荡,一路前行,用水一般的上善厚德和秀色无比的江南之美,来回报勤劳的子民,恩泽后世,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元大都博园邢台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邢台分行
游邢台动物园
参观园博园
藏传佛教在元大都的发展及其成因的探析
关于加快邢台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河南淅川竹博园竹种引种试验初报
走进文博园——听野曼兄说文博园感动而作……
射频感应电子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