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04-27 08:33谭凤英李力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脑卒中护理满意度

谭凤英 李力

【摘要】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7月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护理1个月后,对两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护理前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MMSE、BI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N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护理知识的告知、病房管理、工作能力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脑卒中护理中应用,能够降低认知障碍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MMSE、NDS、BI评分,促进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益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 早期系统化治疗 脑卒中 认知障碍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early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stroke and its influence on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 A total of 7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7 to July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early systemic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eamless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 month of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nerve function defect scores (NDS), the Barthel index (BI) scores,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incidence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MMSE, BI and FM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 of ND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s of service attitude, basic nursing work, nursing knowledge notification, ward management and working abi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eamless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early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stroke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help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MMSE, NDS, BI score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 and lower limb,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腦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1]。患者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2]。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可导致患者躯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临床上多重视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忽略了认知功能的恢复,严重阻碍了患者的整体恢复进程。以往研究表明,及早发现并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预防血管性痴呆[4-5]。脑卒中相关的护理方法较多,但关于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7月脑卒中患者70例。纳入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经CT或磁共振检查确诊为初次发病[6];(2)生命体征平稳,神经体征在48 h内不再进行性发展;(3)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1)合并心、肾功能衰竭或处于其他疾病的急性期;(2)有精神病史、伴有内分泌疾病;(3)智能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56~72岁,平均(62.00±5.20)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22例。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8~75岁,平均(63.60±4.60)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18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降颅内压、神经保护剂、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神经细胞药物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1)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建立治愈的信心。(2)运动功能锻炼。初始阶段以被动锻炼为主,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进行关节活动训练,活动幅度由小至大,10次/d。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训练逐渐增加强度及次数,循序渐进。指导并鼓励患者自行完成日常活动,如脱衣、进食、擦脸等。(3)认知功能训练。定向训练:让患者讲述人物、地点、时间等;推理训练:选择一件物品,让患者说出用途,或说出与之相关的事;数字训练:给患者一些数字卡片,让患者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语言训练:让患者大声朗读,经常与家属或其他病友相互交流。护理时间为1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缝隙护理。(1)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将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分成3个小组,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学历、资历职称、性格、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组,组内搭配方式为老年、中年、青年。根据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情况分配工作及与护理人员能力相当的患者,每位护理人员负责3~5例患者,量化职责范围。(2)制定无缝隙排班。每位护理人员应对自己负责的患者的过往病史、基本资料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解,根据床位比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实施责任班及固定的大小夜班制,严格执行8 h在岗,24 h负责制。护士长提前将一周的班次排好,若有护理人员需要调班需提前写好申请,并贴在排班本的首页。护士长随时关注排班本首页是否有调班请求,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调整班次。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做好交接事宜,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能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等。若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应及时进行安抚,协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及护理内容。(3)护理质量把控。定期对护理小组进行考核,提出护理过程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做好“三化一体”。(4)持续护理。患者出院后,应与其保持联系,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询问患者精神状态、食欲及睡眠情况,了解心理状态情况。护理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护理前后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包括定向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和语言能力5个方面,满分30分,总分21~27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总分>27分表示无认知功能障碍。(2)根据MMSE评分计算两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测定,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方面。总分100分,<20分为完全依赖,21~60分为严重依赖,61~90分为中度依赖,91~99分为轻度依赖,满分为完全独立。(4)神经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测定,分别从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证11项进行评判,每项0~3分,共33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越好[7]。(5)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对两组上肢与下肢运动能力进行测定,上肢33个项目,下肢17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为0~2分,上肢满分66分,下肢满分34分,分值越高表明肢體运动功能越好。(6)护理满意度分别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护理知识的告知、病房管理、工作能力5项指标进行调查,每项指标包括满意与不满意两个选项,让患者自行选择,记录每项指标满意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认知障碍5例,发生率为14.29%(5/35);对照组认知障碍13例,发生率为37.14%(13/35)。观察组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786,P=0.029)。

2.2 两组MMSE、NDS和BI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MMSE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FMA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护理知识的告知、病房管理、工作能力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是指有潜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造成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导致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高血压脑病及血管性痴呆四大类。脑卒中是造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因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临床诊断、抢救治疗及护理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逐渐降低。脑卒中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8]。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预后的护理模式較多,但是有效的护理模式较为缺乏。

近年来,无缝隙护理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脑卒中护理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认知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缝隙护理能够减少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使护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患者,目中有患者,耳边有患者,手中有患者,身边有患者,做到护理贴近患者,从患者身边的点滴做起[9]。临床研究表明,无缝隙护理模式具有常规化、专病化和个体化的特点[10]。无缝隙护理能够促进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认知障碍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MMSE评分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缝隙护理能够改善患者MMSE、BI、NDS评分,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研究表明,无缝隙护理本质上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及满意度为表象,通过不断消除护理中存在的服务缝隙,达到最佳服务状态[11-12]。无缝隙护理模式以科学管理为准则,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使每位护理人员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做到岗位、任务、责任落实到个人。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前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缝隙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无缝隙护理能够根据具体病情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训练,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痉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工作、护理知识的告知、病房管理、工作能力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缝隙护理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还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防止护理过失,增加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及专业性,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并且将一些简单的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纳入护理模式中,不仅给患者带来方便,还能节省医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3]。无缝隙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的治疗过程及康复过程更加完整,能够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人性化护理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使护理内涵进一步深化,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还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在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脑卒中护理中应用,能够降低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有助于改善MMSE、NDS、BI评分,促进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益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敬伟,杨巧华,杨海英,等.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2):306-308.

[2]杨金华,孙转妮,杨香丽,等.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疗效、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5):2294-2296.

[3]黄文洁,孙风芹,王建珍.无缝隙护理对无痛内镜麻醉恢复期护理质量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6):901-903.

[4]倪加凤,赵振娟.无缝隙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84-87.

[5]王芳,徐卿,蒋骏,等.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8,40(15):159-161.

[6]武超,吴颖,宋艳莉,等.典型无缝隙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6):2534-2536.

[7]郜慧青.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0):1537-1540.

[8]王世伟,李海燕.急性期、康复期无缝隙护理用于老年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的临床体会[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6):901-904.

[9]余珂.早期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1):139-141.

[10]刘萍,欧翠玲,敖友爱,等.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及误吸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2):934-936.

[11]赵丽华,叶海峰,杜卫杰.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21):3355-3357.

[12]李研芳.脑卒中患者40例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7):80-81.

[13]杨彬彬,乔菲,张博,等.关于早期康复护理对经强化肩胛带训练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16,40(12):1327-1329.

(收稿日期:2019-09-25) (本文编辑:李盈)

猜你喜欢
无缝隙护理脑卒中护理满意度
冠心病心绞痛的无缝隙护理及应用效果分析
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