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颖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6)
肺气肿相较于其他临床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其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的肺组织终末支气管远端发生膨胀现象,以及过度充气而使得增大了容积,并减退了弹力[1]。患者患病时会出现咳痰、咳嗽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病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病情严重者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对50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展开医治,护理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内容叙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0例,对其进行自由组合,分为研究和参照两组。研究组的50例患者中,所涉及到的男性患上例数为32例,余下18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55~79岁,患者年龄分布中间值为(64.68±1.28)岁。参照组的50例患者中,所涉及到男性患者例数为31例,余下19例患者为女性,患者年龄54~80岁,患者年龄分布中间值为(65.26±0.89)岁。研究和参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展开比较,差异不显著,可以展开对比P>0.05。
1.2 方法:常规护理模式是参照组患者所运用的主要护理模式,其护理内容主要包含有日常照料、对症医治、健康指导等。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展开医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2.1 进行气道护理。医护人员严格遵循主治医师的嘱咐,对患者实施雾化吸入措施,雾化吸入所需要的药物有地塞米松5 mg、8万U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5 mg以及生理盐水20 mL。患者在进行雾化的时候,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多进行深呼吸,对吸入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最佳时间范围在20 min左右[2]。且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呼吸状况予以密切关注,一旦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则立即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改变,患者在吸入时采取侧位或远位,使患者的缺氧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1.2.2 进行饮食和运动护理。医护人员积极主动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并按照患者的疾病情况,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科学的安排。特别注意盐的摄入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嘱咐患者禁止食用含钾的食物。患者选择食物时应当首选蛋白质含量较高、维生素含量高、清淡的食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多食用,以此来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与此同时,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在医治期间多进行运动锻炼,避免在治疗期间进行剧烈运动[3]。患者可选择散步、做体操和打太极等有氧运动。此外医护人员还可指导患者实施缩唇呼气与腹式呼吸训练,以此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
1.2.3 进行住院指导。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患者和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临床表现等知识,使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更多的了解,并帮助患者纠正其不良习惯和行为[4]。在患者准备出院时,医护人员嘱咐患者一定要按时服用药物,且保证充足的休息。并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5]: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肺功能、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临床指标的数值。
1.4 统计学方法:这次研究中各项与所选取患者相关的数据都导入到医学统计软件SPSS19.0中展开处理,计量资料的表示运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检测指标为t数值,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卡方作为检测指标,其中P<0.05时说明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采取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表示,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住院时间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临床指标均要比参照组好。两组结果数据展开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数据间差异明显,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数值()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数值()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较高的致死率、治疗时间长等特征。因此在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改善时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护理干预路径是近几年新兴的护理模式,其能够对疾病展开针对性的护理,使得患者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6]。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所运用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选取临床护理干预路径实施治疗。结果数据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住院时间和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临床指标均要好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由此可说明,临床护理干预路径与常规性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前者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医治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医治中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路径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使得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得到提高,满意于我院的护理工作,且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