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茹 刘媛媛 周 婷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等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类疾病多有前期症状隐匿、预后差等特征[1]。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其不良预风险逐渐升高[2],这一状况对肾脏疾病的诊断识别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属于一种生化检验方法,其主要反映肾脏功能状况[3]。为了验证该方法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52例早期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5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0例体检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2.6±12.6)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2±12.7)岁,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给予两组受检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留取受检者10 mL晨尿(中段尿),按照每分钟2000 r速度,针对两组受检者的尿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借助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检测设备选用GD8-DCA2000+型号尿微量白蛋白分析仪。为保障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的检测工作均由接受过专业培训,且具备丰富实验室检验经验的工作人员完成。此外,两组受检者的尿液样本均重复检验3次,取均值作为最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
1.3 评价方法。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标准:受检者晨尿标本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20 mg/L。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18.0软件统计,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差异显著。
2.1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10.29±2.65)mg/L,较观察组患者偏低(P<0.05)。见表1。
表1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mg/L,]
表1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m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
2.2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3.85%,较观察组阳性率水平偏低(P<0.05)。见表2。
表2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n(%)]
随着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其预后不良状况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结合既往肾脏疾病管理经验可知,当患上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等肾脏疾病后,如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其病变很容易进一步发展成严重的肾脏损伤,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2]。
基于肾脏疾病的危害,如何改善肾脏疾病患者的预后已经成为肾脏疾病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既往肾脏疾病管理经验的分析及总结可发现,早期诊断是改善肾脏疾病患者预后、抑制肾脏疾病进展的主要方法[3]。目前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由影像学诊断方法、生化检验方法等构成,其中,影像学诊断的依据为:通过影像学技术,重建受检者的肾脏形态,结合其肾脏解剖结构、回声等是否出现异常,以判断其肾脏健康状况。但由于多数肾脏疾病在病变早期无典型症状,CT、超声等影像学技术虽然可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工作,但其在早期阶段的诊断准确率水平偏低[2]。由此可知,这类方法难以早期确诊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这一生物化学检验方法为肾脏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了方向,其可用于识别、筛查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肾脏是机体的重要器官,其功能以生成尿液、排除体内毒物、废物及代谢产物等为主。通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极低,而当肾脏因炎性反应、血糖代谢紊乱等因素影响而形成损伤时,其生成尿液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时患者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即出现微量白蛋白[3]。
根据上述机制,分析这种诊断方法更加适用于肾脏疾病早期诊断,这是因为: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肾脏疾病早期虽然无典型症状,但肾脏功能却因炎性反应等病理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随着肾脏功能损害的持续,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可持续提升。此外,虽然不同肾脏疾病的临床症状、病例生理机制各异,但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功能受损,这一状况提示: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适用范围较广,其可为多种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筛查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对于其他诊断方法,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优势体现为:①便于早期发现肾脏病变。随着各类肾脏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这类病变的严重性及危害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早期诊断作为抑制肾脏疾病进展、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所在,其作用的发挥与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息息相关。选用影像学技术等传统诊断方法,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患者可能因肾脏并未出现明显改变而出现漏诊或误诊问题。而相比之下,于可疑肾脏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引入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后,这种检验方法可通过对受检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监测,精确判断其肾脏功能及健康状态。本研究证实:观察组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185.26±24.15)mg/L、高血压肾病(172.36±20.42)mg/L、肾炎(613.15±125.06)mg/L、肾病综合征患者(1089.51±275.92)mg/L以及尿毒症患者(985.69±279.44)mg/L,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敏感性较高。中晚期肾脏疾病对诊断方法的要求偏低,而相比之下,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工作则更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问题。与其他诊断方法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方法选择与受检者肾脏功能息息相关的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监测,如受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其肾脏功能伴有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一诊断原理决定着:该方法可于各类肾脏疾病的形成早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以便医师通过适宜的治疗方法进行控制。③诊断阳性率高。相对于CT检查、超声检查等方法,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更适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疾病的筛查诊断。由于这种生化检测方法与各类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高度相符,故此其诊断阳性率可得到保障。本研究证实: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水平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无创性。肾脏组织病理诊断无疑是肾脏疾病诊断中准确率水平较高的一种方法之一,它虽然可为医师的后续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但其创伤性特征及诊断耗时长等特征决定这种诊断方法不易被所有肾脏疾病患者所接受。相比之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通过对受检者中段晨尿标本中白蛋白含量的监测,判断其肾脏健康状况,整个检测过程充分符合肾脏疾病患者的无创性要求。其优势为肾脏疾病早期诊断的普及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无创性特征还提示:在肾脏疾病患者的病情管理中,可重复给予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通过对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动态变化的评估,判断其病情控制效果。
综上所述,宜于在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推行尿微量白蛋白检验方法,以帮助患者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并通过适宜的干预手段,抑制病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