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失眠患者临床分析

2020-04-27 07:11朱红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经颅帕金森帕金森病

陈 静 朱红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帕金森病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常伴发睡眠障碍,失眠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占睡眠障碍的40%~53%[1]。失眠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病情并增加其他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为现阶段治疗帕金森合并失眠的重要技术,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对神经电活动和脑代谢产生影响,进而使神经功能得以调节,控制病情[2-6]。本研究应用rTMS治疗帕金森病合并失眠,取得理想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罹患帕金森且合并失眠的患者80例,均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06—2019-06收治。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52~78(68.24±6.59)岁;病程1~7(2.71±1.42)a。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56~79(68.26±6.45)岁;病程1~9(2.74±1.38)a。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帕金森和失眠诊断标准;(2)可独立完成问卷;(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并发持续性静止性震颤者;(2)既往有脑部手术史;(3)既往有癫痫史者。

1.3方法对照组:盐酸金刚烷胺片口服,100 mg/次,1~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应用CCY-1型操作设备,8字形线圈。频率设置在1 Hz,每串90 s,10串/d,操作过程中的间歇期设置为30 s。具体实施时,线圈平面确保相切患者颅骨表面,所持线圈的两圆之间相交处,与枕骨大孔呈正对应关系,1个疗程为3周。

1.4观察指标(1)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2)对比2组帕金森症状改善情况,应用UPDRS量表评估,包括运动功能检查(含14个条目)、日常生活活动(含13个条目)、精神行为情绪(含4个条目)3个维度,单项为4级评分制,以0~4分为评估范围,分值越低,情况越理想。(3)对比2组睡眠质量,应用PSQI量表评定,包括安眠药物、睡眠时间、日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效率5个维度,单项为3分,分值越低,提示睡眠越理想。(4)对比2组神经递质DA、5-HT水平。(5)对比不良反应率。

1.5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睡眠时间>6 h;显效:治疗后睡眠时间3~6 h;有效:治疗后睡眠时间虽有增加,但不及3 h;无效:未及上述标准。

2 结果

2.1 2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对比2组开展治疗前UPDRS各维度即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精神行为情绪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测验分值均不同程度降低,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PSQI各维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维度评测分值均不同程度降低,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神经递质水平对比2组治疗前DA、5-H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测验值均有所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对照组无明显不适,观察组仅一次性头痛1例,不良反应率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5)。

表1 2组总有效率比较 [n(%)]

项目时间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运动功能治疗前23.14±4.5723.16±4.520.0200.984治疗后15.60±3.5921.20±3.586.9860.000t值8.2062.149--P值0.0000.035--日常生活活动治疗前14.24±2.5914.37±2.450.2310.818能力治疗后8.14±2.2811.85±2.466.9950.000t值11.1814.591--P值0.0000.000--精神行为情绪治疗前2.57±0.672.59±0.710.1290.897治疗后1.45±0.562.29±0.526.9520.000t值8.1122.156--P值0.0000.034--

项目时间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安眠药物治疗前2.89±0.112.86±0.140.1070.289治疗后0.52±0.141.72±0.6511.4140.000t值84.1887.843--P值0.0000.000--睡眠时间治疗前2.85±0.122.86±0.090.4220.674治疗后0.66±0.241.70±0.817.7860.000t值51.6199.002--P值0.0000.000--日间功能治疗前2.88±0.082.90±0.071.1900.238治疗后0.42±0.061.84±0.7312.2610.000t值155.5849.142--P值0.00.000--睡眠障碍治疗前2.76±0.122.79±0.081.3160.192治疗后0.71±0.271.56±0.736.9070.000t值43.88110.593--P值0.0000.000--睡眠效率治疗前2.78±0.142.80±0.150.6160.539治疗后0.56±0.331.58±0.698.4340.000t值39.16810.927--P值0.0000.000--

项目时间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DA治疗前5.93±0.415.90±0.470.4380.663治疗后6.86±0.216.22±0.1416.0380.000t值12.7694.127--P值0.0000.000--5HT治疗前20.69±0.7520.21±0.223.8840.000治疗后22.75±0.4220.45±0.393.3100.001t值15.15731.639--P值0.0000.000--

3 讨论

临床神经内科领域,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改变,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减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二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一组临床症候群,除姿势步态异常、肌张力增高等运动方面的症状外,还有失眠、焦虑抑郁、痴呆等非运动症状,重复经颅磁刺激为现阶段重要的对该病治疗的技术[7-13],分析其在帕金森合并失眠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磁场脉冲可诱将脑组织内的感应电流,对相关神经细胞形成抑制或兴奋性刺激,进而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明显影响脑内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生,并促进内源性多巴胺释放,显著增加同侧尾状核周围分布的多巴胺,对大脑内神经系统领域多巴胺的分解产生有效抑制,调节患侧纹状体苍白球对应直接和间接环路所表现出的兴奋性,有效改善肌张力增高体征,同时利于姿势步态障碍、静止性震颤等症状的消除[14-15]。此外,可促进5-HT释放。5-HT参与睡眠-觉醒周期控制,同时还可促进γ-氨基丁酸释放,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元活性降低,使脑干上分布的网状激动系统相关功能受抑,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增加,进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17-20]。另有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来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状态,并且可改变外周血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mRNA 表达水平,BDNF可能参与帕金森病伴抑郁的发生及发展[2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改善及神经递质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22-24]。

罹患帕金森合并失眠的患者,重视重复经颅磁刺激工作的开展,可提高总有效率,改善其临床症状,增强睡眠质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经颅帕金森帕金森病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太极拳运动对中轻度帕金森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种帕金森肌肉强直症腿部肌肉检测装置的设计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