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评论网
2010 年,雷军创立小米,开创了“互联网手机”新品类。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小米始终奉行“与用户做朋友、与用户一起玩”的理念,在研发、设计、市场、销售、服务、管理等价值链环节与用户深度互动,在智能手机这个红海市场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小米互联网创业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超常规发展?
在创业早期,雷军的创业认知受到4 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梦想驱动——大学期间,雷军为乔布斯和盖茨的故事所激励,决心将来要做成一家世界级企业。创业反思——通过不断思索与实践,雷军渐渐理解了互联网的本质,并总结出了互联网思维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快、口碑”。趋势判断——对于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趋势,雷军做出了4个方面的判断。标杆学习——创办小米之前,雷军重点学习了苹果、同仁堂、海底捞、Costco等标杆企业。
正是这些创业认知,让雷军在小米创业初期就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做爆款的产品战略;做粉丝的用户战略;做内容的传播战略。
为了让上述战略真正落地执行,雷军要求团队在产品创新与品牌营销环节向天使用户开放,通过交流、交心、交易等互动方式,让这些发烧友级的用户参与产品与营销的价值共创过程,实现信息共享、情感共鸣和利益共赢,以此提升用户的功能体验、情感体验与经济体验。
通过与用户持续的互动合作,小米不仅增强了用户体验,也提升了竞争力与收益力,最后实现了创业绩效的大幅提升。在创业绩效上,小米首先关注的是用户数量、用户口碑、用户黏性等竞争力指标,其次才是销售数量、销售收入、资本估值等收益力指标。
小米的互联网创业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管理启示?
多维视角的创业认知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创业决策。
单一创业认知容易形成思维的盲区,出现“见木不见林”或“盲人摸象”的现象,从而让创业者做出错误的创业决策。相反,从梦想驱动、创业反思、趋势判断、标杆学习等多维度形成系统的创业认知后,所做出的创业决策更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价值共创的重点在于打造员工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体验平台。
价值共创本质上是共同创造用户的体验价值,而用户体验价值的形成过程也是用户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的过程。企业应该把战略重点从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向为用户营造互动体验平台。
用户导向的竞争力指标适合于评价互联网创业绩效。
用户数量、用户口碑、用户黏性等指标反映了互联网创业的竞争力,短期内虽然难以转化为利润,却是为未来赢利增长所做的战略性投资。政府引导基金与国内风投基金只有改变评判标准,才能更好地发现互联网创业企业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