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燕
(怀集县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400)
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的发展,对早产儿的护理已经从传统的护理模式转变为鸟巢式护理模式,运用鸟巢式护理模式能够显著的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从而改善喂养困难现象[1-3]。本次研究中,探讨鸟巢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
抽取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共130例,纳入病例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65例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26例、39例,胎龄在35-37周之间,平均胎龄(36.48±0.31)周;研究组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29例、36例,胎龄在34-37周之间,平均胎龄(36.48±0.31)周;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本次研究。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小心呵护患儿,将其转移至保温箱中,调节好保温箱的温度以及光线,所有患儿需要使用的物品均需要清洁消毒;定期为患儿进行沐浴,皮肤上擦拭爽身粉,积极做好口腔护理、鼻腔护理,指导患儿母亲尽早行母乳喂养,监测患儿的进奶量以及大便排出状况。
研究组接受鸟巢式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制作鸟巢:选择90 cm×90 cm柔软棉毯,将其平铺于辐射台,近身侧棉毯一角向上卷至中线,然后进行卷叠,形成筒状,折叠完毕后,向内、中央呈现“U”形,将多余两侧的棉毯折叠后,平铺于保温箱。(2)体位护理:开启保温箱,加热棉毯,保温箱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让患儿保持四肢稍微弯曲,取侧卧位,将其置于“鸟巢”内,将背部以臀部紧贴底部,适当的调整“鸟巢”的松紧度。(3)沐浴护理:鸟巢使用塑料袋套牢,将鸟巢置于浴垫上,头部放置于略低于鸟巢1 cm左右的枕垫上,铺好一次性无菌治疗巾,将患儿的头部靠着软垫,水温为40-42℃,依次对面部、头部、颈部、躯干以及四肢进行沐浴。
据研究要求,将患儿睡眠时间、排便次数、进奶量增加幅度、拥抱反射次数、握持反射持续时间统计记录。
本次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构成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睡眠时间、排便次数、进奶量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睡眠时间、排便次数、进奶量增加幅度对比( ±s)
表1 两组患儿睡眠时间、排便次数、进奶量增加幅度对比( ±s)
组别 n 睡眠时间(h/d) 排便次数(次/d)进奶量增加幅度(ml/d)对照组 65 11.83±0.66 2.85±1.21 2.55±0.42研究组 65 16.48±0.42 3.84±0.94 4.58±0.31 t 值 47.921 5.209 31.352 P 值 <0.05 <0.05 <0.05
研究组的拥抱反射次数、握持反射持续时间、哭闹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拥抱反射次数、握持反射持续时间、哭闹持续时间( ±s)
表2 两组患儿拥抱反射次数、握持反射持续时间、哭闹持续时间( ±s)
哭闹持续时间(min)对照组 65 1.74±0.16 0.38±0.05 2.01±0.42研究组 65 0.68±0.12 0.40±0.01 0.74±0.12 t 值 42.729 3.162 23.440 P 值 <0.05 <0.05 <0.05组别 n 拥抱反射次数(次)握持反射持续时间(min)
随着临床上对于新生儿护理要求的提升,对于早产儿的护理模式也不断的改变,鸟巢式护理模式是基于保温箱上为患儿创造一个类似母体的环境,从而减少外界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帮助患儿适应外界环境,从而促进患儿的生理功能的稳定性,让患儿能够健康生长发育。
胎儿娩出母体后,直接进入外界环境,胎儿的胃肠道系统、体温调节中枢系统发育尚不完全,体温波动较大,对其生长发育以及生理功能变化影响较大,而给予患者鸟巢式护理,鸟巢具备人造子宫的特点,可以根据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营造一个人造子宫环境,从而让早产儿在短时间内可以适应母体外环境。鸟巢式结构呈现环状,在保温箱开关时,能够减少保温箱的散热,从而维持一个恒定、舒适的环境,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早产儿护理过程中运用鸟巢式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