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犀
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马克思病逝后恩格斯所著,此书在研究什么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推动作用上与马克思产生分歧。其以私有制生产的历史和分界,以及其演化的整个过程为主线,提出“人类的自身生产”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同时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还预测了共产主义社会势必会出现在私有制隕灭之后。通过对两种生产理论发展的全过程的分析整理,结合我国当前现状,为生产资料与生产者统一、现代化建设作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恩格斯 两种生产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235-02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的两种生产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阐述。借此恩格斯首次将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系统完整地确立和丰富,使后辈更好地理解和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阐述中,恩格斯《起源》一书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进程。他总结了从摩尔根的古代人类时代到私有制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整个人类社会变更过程,他的两种生产理论不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把握,更是将马克思两种生产思想推向了新的境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知识体系。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诞生
1.两种生产理论历史背景
19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纷纷打破封建制的枷锁,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政党,推行了国家社会主义,进而加深压迫。此时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组织的灵魂支撑并引领他们前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现成为了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制胜法宝。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阐述阻滞当下时代发展的根本矛盾冲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并且社会变迁的历史一定是人作为主体的历史,即人的历史。虽然《形态》交代了历史发展的矛盾所在,但是它并没有揭示其二者的关系。恩格斯在马克思逝去后总结并丰富了他的理论。恩格斯从类人猿开始阐述人类的发展史,进而证明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恩格斯的《起源》一书在对摩尔根和马克思相关理论的双重分析下,揭示了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生产资料及其工具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全人类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神秘面纱。这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两种生产理论的完善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是历史的主体。通过对人类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进行剖析,整个原始社会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过程就是生产关系的变更,是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变更的缩影。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人对社会对自然的依赖阶段,依赖物而加速发展的人的阶段和最后的人类为更好地完善自我的全面发展阶段。遗憾的是,马克思未能完善这一科学理论便被病痛折磨不幸逝世。《起源》便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研究成果的发展,目的在于解决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恩格斯科学地结合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马克思的相关理论,由此两种生产理论诞生。
《起源》中恩格斯明确指出:“在本书中介绍希腊整体发展历史以及罗马的发展过程的相关章节中,我添加了许多新的科学的确实的例证和材料来补充摩尔根原有的例证。特别是我独自开创了新的研究。虽然对摩尔根来说它原有的论证已经足够论证他本来的主旨。但是对于现阶段的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他的论证还远远不够充分。”同时恩格斯阐明:“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可见,恩格斯这一伟大论著不单单是结合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马克思的相关理论,更有其独自的思考和反复的研究。因此,两种生产理论的诞生是综合大家的例证,更是马克思主义新的探索和成果。
“那个将财富奉为最高宗旨的时代的结束意味着社会的最终土崩瓦解……这也意味着更高等级的自由与解放的复活,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重现人间。”这段话出自摩尔根《古代社会》之中。它被恩格斯点缀在《起源》一书的结章之处。这句话展现了恩格斯对未来大好前景的深深期盼和预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两种生产
1.两种生产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社会发展动力观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理论为基础。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便可理解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由其所在的时代和当时社会的生产劳动条件两点因素而确立,二者体现为相互依托的辩证关系,进而体现出其所在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人类社会的更迭和历史的前进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的生产过程。社会的不断升级必然是由生产关系的不断提升所带来的,人们不但繁衍子嗣,同时也将当时生产力所对应的自身的生产方式不断传递。而此二者的关系恩格斯论述为,劳动技能和工具的不断晋升和家庭氏族的各个发展阶段,这两种生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便会对当下阶段的人和该地域的生产资料产生相应的重大的影响。
恩格斯认为,人的生存势必先要满足自身的需求,有人生存的历史才是人类的历史,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想实现人类的解放、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其唯一前提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起初人们的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甚少,生产力极为低下。为使种族兴盛和延续,人们只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活动所应用的工具,即提升生产方式。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封建社会时期人类以种植作物、驯化和养殖动物为主要生产方式;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人们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因此,恩格斯将物质生产活动奉为人的首要活动。
两种生产理论的另外一个要点是人类种的繁衍。人类还具有社会属性。双重属性的控制下,人类不单单需要满足自身的需求而创造财富,还需要完成自身的繁衍使命,即种群的繁殖和后代的抚养。在这其中人类拥有了亲戚血缘的联系、男女婚姻的羁绊、社会职属的关联,等等。为了更好地维系种群关系,家庭和婚姻便应运而生。恩格斯也曾指出家庭关系及家庭结构的产生,同时也可通过生物学规律验证。家庭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关系属性的主要体现。
马克思在其唯物史观中明确指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历史的主体。在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虽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但是却为自己的生产成果和劳动工具所压迫。因此,马克思将解放全人类、消灭阶级甚至国家奉为最终理想。人的种的繁衍是马克思理想社会形态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五种形态学说中,马克思从人类社会的不断变更中纵向剖析了人类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这也需要人的自身繁衍作出贡献。但是,人的种群的繁殖并非数量的不断扩张,其主要目的是生产者的主体地位恢复后的自身生产。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的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生产势必包含人类自身的生产。
2.“两种生产”的相互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条件下,两种生产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恩格斯在《起源》中也举出诸多实例进行论证,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中,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矛盾始终存在并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因此,不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域,两种生产都是相伴而生的。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主体便是人类本身。人是物質资料生产的生产者,是人类种的繁衍的参与者。两种生产皆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着,同时人也是两种生产的关联点。两种生产推动着社会阶段的不断更迭,同时也佐证了人作为历史主体这一观点。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的理论,也为后人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作出极大贡献。
恩格斯于《起源》中认为,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生产资料而进行生产的活动正是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这同时也体现出人是社会的人的观点。人自身的生产不单单是自然属性上的种族繁衍,更是精神上的创造和传递。人自身要求自己需要全面发展和自由存在。在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之中,人自身的生产也有了两种不同的作用:第一,满足自身需求的生产和消费;第二,为其他人生存而进行的生产。两种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通过人类这一历史主体而承载的。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仅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与人自身的生产中的一者进行独立研究都是不科学的,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恩格斯的《起源》一书也明确指出两种生产在人类的每个历史阶段相伴而生不可分割。也不难得出,推动社会形态变更和人类历史进步的伟大动力便是人所参与的且对主体产生重要作用的两种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两种生产在文本阐述时各有不同的侧重,但是二者归根结底都统一于人这一主体。虽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二者势力发生倾斜,但是仍在生产力的根本推动中反作用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两种生产理论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造人的社会和历史,印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所在。
三、结语
《起源》明确了两种生产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纪元,也引起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起源》一书是有力的理论武器,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坚定的信念,对我们提升国力、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同时,两种生产理论的提出拂去了历史社会发展规律的神秘面纱,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