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减压策略成效分析

2020-04-26 10:05高德朋姚文山陈平海*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策略

高德朋 姚文山 陈平海*

摘要:在心理学中,挫折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义。大学生面对挫折时,往往无法正确减压,导致其心理压力无从释放、消极情绪累积,久而久之易出现心理失衡。因此,培养大学生抗压能力,必须先重视挫折教育理念的融入,其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据此,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大学生心理减压策略的成效,谨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减压 策略 成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124-02

在高校教学中需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提升学生抗压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帮助其适应社会环境。

一、大学生心理疏导和减压的重要性

大学生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生发展时期。大学生心理危机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包含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爆发,情绪的长期积累,对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等。其根本原因是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从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面对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重大关键的决策性问题时,如果相关环境不能适应、重要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更有甚者还会出现精神疾病。一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就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并处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的问题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教育部曾多次指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经济建设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主流心理学注重解决“心理问题”,导致传统主流心理学被误认为是“病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沉浸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的消极治疗取向中。这种定位侧重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侧重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形式化、课程化、医学化的特点倾向。同时,它也使大学生产生回避心理问题、失去自我检测和自我调节的意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利刃,大学生需要掌握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学校应利用大学良好的校园环境,采取愿意接受的减压方式,帮助大学生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1.生活压力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大学生的月人均生活费用约为1700元,人均学费约为6000元,年住宿费标准约为1500元,大学生年总费用约为3万元。由此可知,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花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大笔开销。特别是对于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来说,给家庭带来较大负担。还有大学生“随波逐流”,追求名牌,给家庭带来额外负担。一旦家庭不能承担这笔开销,大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2.人际交往压力

大学生渴望得到爱、友谊、关心和关注,希望在交往中受到尊重。但刚入大学时,一些人会胆怯、羞涩,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如果大学生的这种矛盾心理得不到纾解,在交往中受挫,就会被消极情绪左右,更加抑郁、自卑,继而影响日常人际关系。

3.办学条件差、设施不完善

我國高等教育被分为不同的层次,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软硬件设施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办学条件差、设施不完善,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预期要求,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沮丧的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减压策略成效分析

1.鼓励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应该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如舞蹈、音乐和打沙袋等都对减压有一定的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加强与教师、同学的沟通交流,从而提升自身与人交往的能力。

2.伙伴辅导

还可通过面对面聊天、匿名倾诉、陪读书、陪运动等伙伴陪同的形式帮助减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发现与人相处的乐趣,有助于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3.加强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消极的“三观”会严重影响学生对世界认知的态度及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学生应当形成科学的抗挫折教育理念,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问题。总之,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各项教育的基础,要重视教育抗挫折能力的提升。还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勇于面对问题、积极面对挫折压力的新青年。

4.心存希望

希望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指路明灯。如果失去了希望,就会失去生命的意义。大学生必须心存希望,确定人生目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大学生可以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有效结合,达到自我放松的目的。

5.增强韧性

韧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其代表了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品质。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专业学习的能力和动机方面,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学校安排的各种考试,同时建立相应奖励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鼓励,如发放奖学金等。二是关注长期目标的建立,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努力来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心理减压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不仅能使大学生摆脱消极心理引起的恶性循环,还能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高校教师应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对积极心理资源的开发,通过多种手段培育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萌萌.大学生心理特征及自我减压方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35):223.

[2]陈俊耀,陈启钊,黄飞扬,等.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其解决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2018(7):166-167.

[3]朱悦宏.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及减压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4):317.

[4]边秀芬.思想政治教育减压功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5]杜微微.高校学生工作中音乐对心理疏导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7(7):83+2.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大学生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