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一张纸的工匠精神

2020-04-26 10:05徐吉路
润·文摘 2020年4期
关键词:开化县世界舞台复活

徐吉路

在浙江衢州开化县马金溪旁有一方院落,名为“开化纸研究室”,这里就是“纸痴”黄宏健复活开化纸的地方。

开化纸堪称中国手工纸史上的“一处绝笔”,在明朝洪武年因产自开化县而得名,因其洁白堅韧、簾纹不显,一直作为高档御用纸使用。日本和纸博物馆曾在世界名纸介绍中将开化纸定义为“最高等级印刷用纸”。可惜它的制作工艺失传已久。

黄宏健本和他的妻子在开化县经营着一家餐馆,生活安逸。一天,黄宏健与朋友小聚时,聊到了开化纸。朋友说:“开化纸以前是咱们地区的国宝,现在却已无人能造。”听了这番话,黄宏健想起他祖上几代人都曾是造纸工匠,自己却丢失了祖辈手艺,甚感遗憾,于是,他突然动了造纸的心思。

说干就干,黄宏健把饭店交由妻子打理,自己则白天到山上去采楮皮、荛花皮做实验,晚上挑灯翻阅厚重的文献典籍。每个周末,他都会去拜访附近的造纸师傅,饭店里常常是“一口锅炖鸡,一口锅煮纸”。但制作出的“开化纸”却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后来,黄宏健夫妇索性搬进了离村子三公里的深山土屋中,过起了“半隐居”的造纸生活。在这里造出来的纸虽然变薄了,却很容易发皱。一位江西婺源的造纸老工匠告诉他:“当地有一种草叫北江荛花,我们称它们为‘弯弯皮,是开化纸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黄宏健听了继续改进技术,造出来的纸在韧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离真正的开化纸有很大距离。黄宏健反复琢磨发现,自己见到过的开化纸实在少之又少,认知性太不够了。

在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等中外人士的帮助下,黄宏健成立了开化纸研究实验室杨玉良院士工作站,并且得到了进入北京图书馆翻阅四库全书的机会,看到了真正的开化纸。

在杨玉良的号召下,复旦集合了化学、植物、文博等十余个跨学科团队,为古籍保护开展了各项基础研究,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基本确定了开化纸的原料以及理化数据。为了看懂这些数据,黄宏健开始自学《植物纤维化学》与造纸原理,他说:“和专家交流也要有点基础才行,他们和你说羟基、羧基、黏合度,你要不懂怎么行?”

2017年11月,一张由黄宏健制作,约A4纸四分之三大小的开化纸印制了齐白石铜版画像。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开化纸制作的西方传统印刷品。两年反复试验后,黄宏健和他的团队在开化纸的各项特性中取得了更多突破性的成就。2019年,世界级印钞邮票雕刻大师马丁·莫克使用黄宏健的开化纸,印制了作品《一带一路“帆船”》,并在英国伦敦皇家集邮协会150周年国际庆典上展出。这是开化纸时隔百年历史后,再次登上世界舞台。

如今,黄宏健造出的开化纸纸性已和古代开化纸高度接近。他说:“未来,我要带着开化纸去日本,和世界顶级手工纸和纸切磋,让中国手工纸重返世界舞台。”

(余娟摘自《思维与智慧》)

猜你喜欢
开化县世界舞台复活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巨人复活传
巨人复活转
小熊当当找复活蛋
论中国民族民间舞如何走上世界舞台
开化县土地整治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效应预测
全球化遭遇冲击
浙江省开化县教育局举办《作文新天地》“同题赛场”活动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