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茵子
【摘 要】合肥报业全媒体在2019年策划了“我当一天村支书——走基层 看变化 访民生 传民意”大型活动,组织记者编辑走进一个个乡村,当一天的村支书。这次策划活动,既是一次业务大练兵,也能不断增强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四力”的锤炼,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关键词】四力;新闻策划;业务练兵
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质量”的新闻,是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践行“走转改”、改进作风文风的体现。
为进一步提高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合肥晚报、江淮晨报联合策划“我当一天村支书——走基层看变化访民生传民意,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践行‘四力基层行”活动,组织记者编辑深入合肥各村、各社区,通过当一天“村官”或“小巷总理”的方式,借助亲身体验,记录基层在脱贫攻坚、社区治理方面的实践,同时借助媒体传播的力量,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坚持走基层锻炼记者跑新闻的脚力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正如范长江所言,在合肥晚报六十三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坚持向群众学习、在基层发掘新闻。新闻报道体现的是信息、承载的是思想、表达的是价值,同时也是与群众对话、引导群众思考的载体。为此,“我当一天村支书”这组报道,要求记者编辑深入农村,到乡村田间地头捕捉素材和新闻点,让报道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在践行“四力”中,脚力是对记者编辑的第一道考题。在上述的策划中,记者编辑走访了合肥周边31个村庄,用双脚丈量了城市的周边。记者来到了肥西县丰乐镇新丰村与在基层工作35年的新丰村党支部书记一起探旱情、想对策,直击旱情下的农村秋种情况,写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旱之战》;驱车行驶一小时到达陶楼镇陶西社区居民委员会,记录《一个全国文明乡村的脱贫“路径”》;来到距离合肥市区两个多小时车程的巢湖市庙岗乡童集村,记者悟出了扶贫书记要想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除了勤奋外,还得加上几分威信,最终将心得写进了《扶贫先扶志,幸福的路要自己走》……
每一次奔波都是值得的,走进农村才能懂得“为何说农村大有可为”。在这次采访活动中,笔者结识了68 岁的老党员殷之友,他是那种一辈子扎根农村的普通人。作为三十石村的村民组组长,他从整改开始便担任“调解员”。整改意味着拆和重建,虽然铺设马路是好事,但不理解的声音还是有的。为了拆掉村头的三间猪舍,殷之友连续被 “骂”了二十多天。这些不为己利的人守在农村也守住了希望,这些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也正是新闻工作者所渴求的好素材。
“一天的时间,我重新认识了笏山村,认识了这里的人和景。一次挂职村支书的经历,我重新审视了‘村支书这份工作——他是村里的‘领头雁,一己之力要举起聚人心、凝志向的旗帜。用一位记者的话来说,村支书做的工作很平凡,就是把国家给农村给农民的好政策,宣传好、用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做到问心无愧。”用一天的时间认识眼前的诗和远方,不少记者在手记中写下了他们对“村支书”这个角色的深刻认识,这一次采访不仅走在田埂上,也将别样的感受带入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二、坚持发现力创新记者挖新闻的视角
一千个读者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用不同的视角看同一事件得到的启发也不同。眼力,实际上是考验记者采写新闻的视角,只有用创新的視角看待平凡的事件,才能快速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内容。在上述策划中,深入农村的记者被要求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判断、善于辨别,写出不一样的农村之美。
记者来到巢湖元通村,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从小在农村长大,他把自己驻村扶贫当作是一次回归和感恩的机会,并给自己起了个接地气的昵称“山洼子的小队长”。在《村里走出的娃变成扶贫队长 走进巢湖市夏阁镇元通村驻村书记的扶贫“心路”》一文中,记者将视角放在了农村饮水上。2019年秋季,长时间没有降水,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饮水成为难题。为了让村民吃水不再难,元通村水竹洼村民修建了一口蓄水池。与其他村庄不同,这口蓄水池依赖村里常年涌动的一口山泉,300 米长的主管道从山上蜿蜒而下,通过分支管道,流进了 9 户村民的家中。采访中,记者在村民家里的水龙头接了一捧山泉水喝,并在当天的记者手记里写道:“山里的泉水口感甘甜,丝毫不逊色于城市的自来水。”
从同一幅画中看出不同的风景,这需要记者不断转换视角深入挖掘生活之美。同样是写抗旱,记者将视角放在了村支书这个人物上,通过村支书一天的奔波来表现一个村庄是如何进行抗旱的,不同于元通村,新丰村人口多,用水量大。当看到贫苦户承包的鱼塘水位下降了一米,记者在采写时将抗旱和扶贫结合起来,寻找到了切入主题的新角度。
“这一段时间以来,朋友圈里有关于节约用水的提醒,大旱的宣传,大家都从新闻里知道一些。然而当我真正到了农村,脚踏这片土地,才真正体会旱情的影响。站在干涸的水塘边,看到路边杂草枯黄,连蔬菜都长得没有往年大。我也更加体会了农人心之急、心所盼。”在记者手记中,记者懂得了“久旱逢甘霖”为何会被古人列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而这种感悟就是践行“四力”给予的馈赠。如果记者没有深入基层,坚持创新,就无法练就独特的眼力。
三、坚持独家性练就记者的笔力
每一个新闻人入行的第一堂课就是练习“新闻五要素”式写作,何时、何地、何故、何人、何事,这五要素排列组合不同,呈现出来的报道效果就不一样。此时,好笔力就是能把控五要素有序合理排序的“无形之手”。
“我当一天村支书”策划是典型的体验式采访,记者成为报道中的第一视角,报道的重点放在村庄。站在自己的角度说别人的故事,这要求记者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成稿既让读者看明白,更要让读者了解其背后的意义。所以在此次报道开始之前,采访例会对前往农村采访的记者提出了要求:写作时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鲜活案例,少一些工作报道;跳出常规的表达模式,文风干净清爽。
一位记者用十二时辰的方式记录了长丰县岗集镇青峰岭村的一天,记录了这个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上的小村庄的变化。相对常规写法来说,这是一种别致的表达方式。在记者的笔下,每一个时辰的青峰岭都是与众不同的——上午九点是青峰岭村党群服务中心的讨论时间,下午两点是一位贫困户的讲述时间,下午四五点是正在建设中的旅游集散中心描绘未来蓝图的时间……小村庄普通的一天因为记者写作模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展现出它从未有过的风情。
此外,还要强调稿件的独家性,它不是单纯地猎奇求新,而是要求记者的作品像一杯醇茶、一杯好酒,能够经得起时间沉淀,让人在饮后回味无穷。笔力,就是记者用手中的笔驾驭文字、提炼观点、表达思想的功力。练就好笔力,需要记者常年累月的摸索和积累,在日常写作中敢于应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和叙事方式,同时也需要向优秀的新闻报道学习和借鉴。
四、坚持融合性让好故事讲得更从容
媒体融合的号角吹响,传统媒体呈现好故事的方式不止是文字表达了。一个全媒体记者需要具备写、拍、剪辑、编辑等多种能力。“我当一天村支书”策划从10月中上旬开始启动前期工作,中下旬启动蹲点采写工作,通过报社编委、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组成采访小组,分头前往蹲点村进行采访工作。完成采访后,对文字稿件精心打磨,同时配发视频作品,在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的所有全媒体平台刊发。
11月8日,“我当一天村支书”——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践行‘四力基层行正式开启报道。读者在全媒体平台上看到的报道包括文字稿件、短视频以及海量图片。以这种操作方式连续发稿2个月,刊发报纸稿件共31期62篇,视频新闻31条,小视频31个,以及多组新媒体专题。连续阅读“我当一天村支书”策划报道,读者会对合肥周边的新农村有别样的体会。
作为合肥报业全媒体采访中心首度集体亮相的大型新聞策划,“我当一天村支书”锻炼了一线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该系列报道除了在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等集中刊发外,还在ZAKER合肥APP、看江淮APP以及相关微信平台发布,并制作了诸多小视频在朋友圈传播,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形式呈现、多平台发布的全媒体传播,且大部分稿件被学习强国APP转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有作品在两大媒体各平台的点击量总计超过100万次。该策划除了获得各界广泛好评外,还获得了主管部门的肯定,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也对这一策划给予了表扬。该策划在收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新闻传播的聚合效应。
参考文献:
[1]张瑞静.网络议程设置理论视域下新型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价指标分析[J].中国出版,2019(06).
[2]黄坤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守正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2).
[3]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新时代如何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四届(2017)年会综述[J].城市党报研究,2018(02).
(作者单位:合肥报业传媒集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