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顺莹,俞国红,祝亚男,江丽萍,叶富英,汪永坚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1]提出“大力开展护理人才培养,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新入职护士培训,注重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应用,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中医护理人才梯队的培养是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各大中医医院的护士大部分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护士相对偏少[2-3]。西医院校毕业护士由于在校学习总学时有限,中医护理课程学时往往受到压缩,导致中医知识掌握较浅,存在对经络走向不明确、选穴不准、手法不熟,记忆困难、学习积极性缺乏等问题,从而对中医技能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障碍[4]。目前已有学者研究护士中医护理分层培训课程[5],但未考虑中、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具备不同中医药知识背景,统一的培训使不同中医药知识背景的护士对中医药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影响其辨证施护能力的培养。新入职西医院校毕业护士的中医药知识培训体系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在培训模式方面亦鲜有研究。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构建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方案,以期为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护理培训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研究小组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中医护理专家6名,中医主任医师1名,中医药院校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研究小组负责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药知识和技能规范化培训方案初稿和专家函询问卷的拟定,专家遴选,函询表问卷的发放、收回及结果的整理、统计,根据专家函询意见对方案初稿进行完善。
1.2.1文献分析法
以“中医护理培训”“规范化培训”“培训方案”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了解国内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对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现状和研究进展[3,6-8],分析可借鉴的经验和研究结果,初步形成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药知识和技能规范化培训方案初稿。
1.2.2专家访谈法
经研究小组讨论,拟定访谈提纲为:“您如何看待目前西医院校毕业护士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您认为应当怎样对此类护士进行培训?”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5名护理管理人员(均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其中2名专家负责新入职护士中医护理培训,3名专家负责新入职护士中医护理临床带教及评价)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及时记录访谈内容,提取访谈中的关键信息,汇总专家意见,并对培训方案初稿进行修改,初步形成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92项。
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专家信息表,包括专家一般资料、判断依据以及对本研究的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包括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参考国内外文献、直觉选择4个方面,根据影响程度的大、中、小分别赋予不同的量化值,实践经验赋值为0.50、0.40、0.30,理论分析赋值为0.30、0.20、0.10,参考国内外文献和直觉选择赋值为0.10、0.10、0.10,总分为0.60~1.00。熟悉程度分为非常熟悉、比较熟悉、一般熟悉、不太熟悉、不熟悉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00、0.80、0.60、0.40、0.20。第二部分: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方案专家函询问卷,包括填表说明、培训指标、指标重要程度、修改意见栏、补充项目,专家可对指标进行修改或补充,并说明理由。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评价,1~5分分别表示“很不重要”至“很重要”。
1.4.1专家遴选标准及数量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专家数量应在15~50名[9],经小组讨论,确定1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专家遴选标准:在三级中医医院从事中医临床护理或护理管理工作20年以上,并熟悉中医护理培训工作;本科及以上学历;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愿意参加本研究。
1.4.2函询问卷发放
首先联系专家,向专家解释本研究的目的,取得专家知情同意后,采用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对问卷进行统一发放并于1周内收回。根据第1轮专家函询意见,经研究小组讨论决定删除、添加或修改,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并发放,根据第2轮专家函询意见对培训方案加以完善。本研究最终保留重要性评分均值≥4.00分且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0.30的条目,对于CV>0.30的条目予以删除或修改。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录入采用双人核对以保证其准确性。各指标重要性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等表示;专家积极性采用问卷回收率及专家提意见的百分比表示,专家权威程度采用权威系数(Cr)表示,为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Cs)的算术平均值,即Cr=(Ca+Cs)/2。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CV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W)表示[9]。
本研究两轮函询专家相同,15名专家来自浙江省杭州、绍兴、嘉兴、金华、台州、宁波等7所三级中医医院,均从事中医护理或护理管理工作;临床工作年限27~35年,平均(29.87±3.27)年;本科11名,硕士4名;主任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7名。
本研究两轮专家函询,每轮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100%。第1轮10名(66.67%)专家提出29条修改意见,第2轮4名(26.67%)专家提出5条修改意见。两轮函询专家Cr均为0.84,Ca均为0.85,Cs均为0.83。
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各指标CV≤0.20,Kendall’sW分别为0.193、0.354,P<0.001。
2.4.1第1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指标筛选与修改
在第1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重要性评分为2.40~5.00,CV为0.05~0.54。一级指标未做修改;二级指标增加1项;三级指标删除15项,增加7项,修改2项。新增二级指标“评价标准”,其下属三级指标为“理论评价标准”“技能评价标准”“辨证施护案例评价标准”。二级指标“中医护理技术”下增加三级指标“皮内针技术”“穴位注射技术”“中药熏蒸技术”。二级指标“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下增加三级指标 “感冒”。二级指标“中医护理临床工作技能”下修改三级指标“中医护理安全管理”为“患者中医护理安全性评估”,二级指标“评价内容”下修改三级指标“辨证施护案例汇报”为“辨证施护案例考核”。二级指标“培训时间安排”(重要性评分为4.27,CV为0.16)符合指标纳入条件,但其三级指标不符合纳入条件,且无专家提出其他要求,研究小组讨论决定保留较符合条件的三级指标“每年学时数按培训内容灵活设置、三年完成”(重要性评分为3.47,CV为0.34)进行第2轮专家函询。另外,1名专家建议增加培训资料《中医经典选读》,研究小组认为,该教材为中医药培训专业教材,不适合中医药学习基础较少的西医院校护士,不予采纳。2名专家建议增加二级指标“中医药文化”“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与中医护理学发展意义”,研究小组查阅相关资料,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无法进行培训,“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与中医护理学发展意义”不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为管理层面需要,均不予采纳。1名专家建议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基础知识”合并为“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小组讨论认为两项指标涵盖内容不同,不予采纳。1名专家建议增加培训教材《中医护理学》,研究小组讨论认为《中医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两本培训教材与《中医护理学》内容无异,不予采纳。
2.4.2第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指标筛选与修改
在第2轮专家函询中,各指标重要性评分为3.80~5.00,CV为0.00~0.20。一级、二级指标未做修改,三级指标删除1项(该指标重要性评分为3.80,CV为0.20)。二级指标“中医传统健身法”重要性评分<4分,但其三级指标“八段锦”符合指标纳入条件,研究小组讨论决定保留该二级指标。1名专家提出二级指标“中医护理临床工作技能”范围较大,培训方案在三级指标已列出具体条目,决定保留该指标。2名专家建议三级指标将“每年学时数按培训内容灵活设置、三年完成”建议调整为“两年完成”,经研究小组讨论并结合第1轮、第2轮函询表各指标重要性评分,决定不予采纳。1名专家建议增加三级指标“个案收集”,研究小组讨论认为该条目与“案例讨论”重复,无需增加。最终确定的培训方案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7项,三级指标83项,各指标及重要性评分见表1。
表1 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方案指标评分
表1(续)
本研究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专家意见提出率为66.67%,第2轮专家意见提出率为26.67%,说明本研究专家积极性较高。本研究15位专家均来自三级中医医院,从事中医护理相关工作,平均工作年限为(29.87±3.27)年,说明专家在本领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Cr≥0.70表明结果可靠[5],且数值越大表明结果越可靠。本研究Cr为0.84,说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靠性好。一般要求CV≤0.3[10],数值越小表明专家对该条目的分歧越小。Kendall’sW范围为0~1,数值越大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越好[10]。本研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CV为0.00~0.20,Kendall’sW从第1轮0.193上升至第2轮0.354,P<0.001,说明专家对各指标的意见集中,协调程度较好。因此,从培训方案构建的方法学分析,本研究构建的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研究经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的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方案,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模式、评价模式、培训管理4项一级指标,培训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常见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技术”“中医传统健身法”“中医护理临床工作技能”7项二级指标,指标内容完整地覆盖西医院校毕业护士进入中医临床护理工作应具备的基本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充分体现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护理能力培训的培养特色。除二级指标“中医传统健身法”外,各指标重要性赋值评分≥4.00分,其中“中医基础理论”重要性评分最高(4.93),说明指标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培训模式从“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安排”“培训内容安排”三个角度进一步作出指导,其中三级指标“案例讨论”“工作坊”“临床实践”等方式重要性评分达到或接近5分,表明具有较高的重要性,这些培训方式更注重护士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培训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及时反馈、适时调整的目的。评价模式对“评价人员”“评价节点”“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加以细化,其中三级指标“辨证施护案例考核”“辨证施护案例评价标准”重要性评分达到5分,表明该指标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辨证是中医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疾病护理的手段和方法。提升西医院校毕业护士辨证施护能力是培训方案构建的最终目的,对西医院校毕业护士辨证施护的考核与评价也是护理管理者检验培训方案有效性的重要指标,通过考核与评价可使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了解自身中医护理能力的掌握情况,进一步促进西医院校毕业护士提升中医护理能力。培训管理包含“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师资资质”“培训参考资料”3项二级指标。培训管理体系最终选择“护理部-护理单元二级管理”,说明专家认为应当注重护理部对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护理培训的直接管理,确保培训质量的优化、提升。“培训师资资质”重要性评分接近5分,表明该指标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明确培训教师资质,临床教师与中医院校师资的结合可为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培训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其中医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能力相结合。“培训参考资料”既包含《中医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能的教材,又增加《中医养生与食疗》教材,可提高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中医护理能力。
研究小组充分考虑到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对中医药知识了解的局限性,在培训内容的初稿拟定时从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着手,由浅入深,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辨证施护能力,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这与蔡婷婷等[11]认为在制定新护士培训方案过程中应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的观点相一致,有助于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提升中医护理综合能力。培训内容具体阐述了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应掌握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其形成规范化中医护理能力培训体系和提升中医临床工作技能提供指导方向。同时,充分考虑护理人员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在传统课堂授课基础上,增加网上视频授课,培训对象可自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可调动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学习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使其更好地掌握培训内容,提升中医护理能力。此外,培训方案中的评价模式能够对培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在中医护理能力学习中的不足,有助于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持续质量改进,以促进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护理能力的再提升。
本研究在了解国内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对西医院校毕业护士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研究现状基础上,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较完善的培训方案,能满足西医院校毕业护士对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求,为护理管理者加强新入职护士中医药知识与技能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但专家仅来自浙江省7所医院,构建的方案更适用于浙江省内各地区,故该方案在全国的适用性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培训方案形成后未在临床应用进行验证,后续研究应当重视对培训方案的临床实证,发现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