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翻旧闻成新篇
——襄阳晚报“细数襄阳第一次”主题策划浅析

2020-04-26 05:45◎宋
新闻前哨 2020年1期
关键词:旧闻细数亲历者

◎宋 毅

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主流媒体2019 年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在这一重大主题报道中出彩, 襄阳晚报利用数据库,把目光放在了巧用“旧闻”上。 从2019 年7 月9 日-12月27 日,推出“细数襄阳第一次”主题策划。 通过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第一次”变迁,展现70 年来襄阳各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奏响昂扬奋进、砥砺前行的时代赞歌。

襄阳境内首条铁路、 第一座跨江大桥、 首个住宅小区、首批廉租房摇号分配、首个世界遗产、第一个无偿献血的市民、首届襄马、缔结的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菜市场改造升级、脱贫攻坚、免征农业税、老旧小区改造、市场外迁……56 期报道,从小口切入,由点及面,把历史和现实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体现了奋发决心,累积成为辉煌的发展成就,令人震撼、令人自豪,凝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

一、小口切入,选准重大主题报道的角度

70 年风雨兼程,70 年披荆斩棘,70 年沧桑巨变。 作为一种回顾性、成就性报道,新中国成立70 周年报道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信息庞杂。

作为地方媒体, 采用宏大叙事的方式全景式报道是不合适的,既缺资料,更缺少宏大切入的能力。 用什么角度切入其中呢?历经多次讨论,我们确定了报道方案和思路——从“细数襄阳第一次”这个小切口进入。

新中国成立以来,襄阳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用远见卓识和胸襟胆魄,用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开创了许许多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书写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跨越腾飞的光辉篇章。这些“第一次”凝聚着汗水,珍藏着记忆;蕴含着巨变,昭示着未来,充满了惊喜, 也闪现着开拓者、 弄潮儿的坚毅身影和坚实脚印。襄阳如今的繁华,正是从一个个意义重大的“第一次”开始的。

这些“第一次”的旧闻资料在哪里找?答案是:媒体数据库+档案馆史料。 《襄阳日报》作为一份基层党报,与共和国同龄,从一个个“点”上记录和见证了襄阳70 年发展历程的点点滴滴。 作为《襄阳日报》的子报,《襄阳晚报》和《襄阳日报》一起,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两报用不同的风格和角度,报道了襄阳方方面面影响深远的“第一次”。

通过在新闻资料和史志档案中寻觅, 我们陆续确定了“第一座立交桥”“第一条公交线路”“第一条铁路”“第一次义务教育免费”“第一次房改”“第一家商场”“第一家标准化菜市场”“第一次缴养老金”等报道主题。这些主题都是读者熟悉的,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 切口虽小,但对城市发展来说,又是影响深远的。 选取这些进行挖掘和呈现,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也进一步提升了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新旧对比,开掘重大主题报道的深度

新闻的特点之一是时效性,这毋庸置疑。 但是,时过境迁不等于时间的榔头会击碎所有新闻产品, 时空的位移并不能耗散所有新闻元素。

这些“第一次”虽然已成“历史”,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把这些变化做深度解读,同样能成为新闻。而70 年的时间积淀,增加了报道的历史厚度,使报道更有分量。

在策划之初,我们对每篇报道统一了格式,点面结合,分三部分呈现。 第一部分是“回放”,主要报道“点”的情况,即对当时的“第一次”进行回访、展示;第二部分是“新访”,主要展现“面”的变化,记者深入现场,寻访、报道“第一次”的变迁,从不同侧面展现襄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鲜活画面;第三部分是“亲历者说”,采访当年的亲历者、见证者,通过他们讲述的故事,感受70 年巨变。

“从‘人口规模15 万’到‘一心四城’”“从‘双城记’到‘通全国’”“从‘一条绿道’到‘一张绿网’”“当年大厅看盘如今手机炒股”“襄阳‘房改第一炮’”“汉江禁渔 休养生息”……“回放”“新访”赋予了旧闻新的时代意义,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旧有的事实,把鲜活的史实呈现给今天的读者。广大读者并没因为有“历史”而产生“旧闻”的感觉,反而从中得到“新知”的满足。

三、现身说法,体现重大主题报道的温度

我们回顾往昔,更要展望未来。 而这一过程,都离不开人。选取富有本地特色的“亲历者”,回顾历史、口述感悟,所还原出的70 年变迁,势必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在“新历者说”这一版块,我们创新表达方式,把笔头对准人、对准事,将主题报道做新做细。一方面,通过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印证报道主题;另一方面,通过捕捉细节和变化,让报道入脑入心。

汉江禁渔16 年,渔民赵保国感受很深:“汉江、唐河、白河里的长春鳊多了起来”;第一代公交车售票员李云龙英感慨:公交班次越开越密,市民出行越来越方便;襄阳机场老员工张四喜自豪地说, 襄阳机场是全国第一家由地方集资兴建的民用机场,在全国没有先例;湖北台基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进谈企业“双退”改革后的变化——员工变股东, 越干越起劲……这些精心挑选的亲历者, 看似普通,却都承载着有深度、有厚度的主题,提高了报道的可读性、易读性和悦读性。

四、用活版式,彰显重大主题报道的力度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 ”买椟还珠的故事,也说明精美的“包装”可以成就产品。

成功的策划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搞好重大主题报道新闻策划,不仅要重视内容上的吸引力,还要兼顾形式上的亲和力、视觉上的冲击力,以彰显重大主题报道的力度。

“细数襄阳第一次”,大多用通版呈现,大标题统揽,版面结构严谨,气势宏大,富有表现力、冲击力。老照片与新图片有机组合,旧闻回放和新闻回访上下或左右编排,这些处理使报道更具有历史纵深感、厚重感。

可以说,这是《襄阳晚报》一个集匠心、创新于一体的高质量策划,为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这也是传统媒体利用自身数据库优势,创新报道形式的体现,旧中出新、新中有情、情中寓意。

这一主题策划也启示我们:新闻是“新”的,这既可以是“新近发生的”,也可以是“新近发现的”,还可以是“角度是新的”“表述是新的”“谋篇是新的”,等等。旧闻也能谋新篇,用得适当,其妙无穷。

猜你喜欢
旧闻细数亲历者
初心如磐
春日田家
触发与激活:影像艺术叙事理论的机制建构*
细数读书人的优势
5G不仅仅是快
汶川地震 十年十人
从汤饼到暮年,细数最美年华
细数日本留学打工应该注意的那些事儿
GB1589-2016正式发布实施,细数其中新变化
践以诺 行以诚——习近平全球妇女峰会讲话之际访1995年“世妇会”亲历者林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