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云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2650)
冠心病心绞痛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于40岁以上成年人,有研究显示,近年来发病率呈年轻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为自愿参与本实验,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有14例男性,11例女性,平均年龄(62.33±2.45)岁;平均病程(4.68±1.55)年。观察组有16例男性,9例女性,平均年龄(62.85±2.41)岁,平均病程(4.87±1.56)年。对比组间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可比较。
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治疗:每天1次,每次100 mg,连续口服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毗格雷片(国药准字J20180029,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次,每次75 mg,连续口服4周。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全血黏度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心绞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发作频率减少80%以上,心电图无异常);有效(心绞痛等临床症的发作频率减少50%至80%,心电图明显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高(P<0.05),见表1。
治疗前,对照组的全血黏度为(4 1.3 3±2.1 2)mpa/s,观察组为(41.52±2.33)mp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43);治疗后,对照组的全血黏度为(37.15±2.03)mpa/s,观察组为(34.27±2.35)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n=25,n(%)]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指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2]。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可于休息或使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疼痛的发作程度、频率、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至数月内无明显变化。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脉血供和降低降低心肌耗氧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治疗冠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肌梗死及死亡,以延长生存期。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及改善患者预后。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最佳剂量为75~105 mg/d。氯毗格雷可通过选择性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而阻断ADP依赖激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有效地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3]。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全血黏度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