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琼
(湖北省建始县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湖北 恩施 445300)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多伴随诸多慢性疾病及生理机能减退明显特征,如骨骼强度降低,很容易出现骨折情况[1]。目前针对骨折可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高龄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给手术带来一定的风险,而选择何种麻醉方式减少对机体的影响,并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成为研究重点。硬膜外麻醉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普遍,但存在局麻用药多,起效慢等不足[2]。为此,本次研究对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选择本院收治80岁以上高危老年行骨科手术80例随机分组,各40例,ASAⅠ-Ⅲ级,行择期手术。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80岁至92岁,平均年龄(85.42±1.46)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80岁至94岁,平均年龄(85.54±1.42)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硬膜外麻醉,术前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选择腰椎L1-2或L2-3部位穿刺,并在头侧做置管处理,注射2%利多卡因3ml,确定无脊麻后,将1ml10%葡萄糖注射液与2ml0.75%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的混合麻醉液注射,确保麻醉平面调节至T10以下。
1.2.2 观察组
腰硬联合麻醉,术前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选择腰椎L1-2或L2-3部位穿刺,选择25G腰穿针于蛛网膜下网麻醉穿刺,脑脊液回流通畅后,给予1ml10%葡萄糖注射液与2 ml0.75%罗哌卡因混合麻醉液注射,退出腰麻针,选择头侧进行3.5 cm硬膜外置管,确保麻醉平面调节至T10以下。
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麻醉用药量及痛觉恢复时间。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硬膜外麻醉用药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两组痛觉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分析(±s)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分析(±s)
组别 n 麻醉起效时间(min) 阻滞完善时间(min) 硬膜外麻醉用药量(ml) 痛觉恢复时间(min)观察组 40 1.05±0.42 6.28±1.58 3.77±0.85 145.25±25.42对照组 40 4.82±1.03 18.14±3.48 12.82±1.14 148.77±26.16 t-- 21.43 19.62 40.25 0.61 P-- <0.05 <0.05 <0.05 >0.05
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需考虑到其受到年龄限制,身体机能减退明显及合并疾病多等问题,即加强对安全可靠麻醉方法的研究,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3]。患者耐受力低、易出现血压波动,因此麻醉需确保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范围大,如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可在减少局麻用药情况下,获得完善的神经组织和确切的镇痛效果。其还可实现对药物容积和体位调整,确保控制麻醉平面,保证安全性[4]。但需要注意,若患者注药后10min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补液纠正,避免出现危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硬膜外麻醉用药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P<0.05;两组痛觉恢复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优势,且用药量少,不会影响痛觉恢复,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在80岁以上高危老年病人骨科手术的应用价值较高,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