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 合并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血压的影响效果分析

2020-04-25 04:25李孟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方中安神汤加减

李孟飞

(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0025)

高血压是老年人高发疾病,长期控制血压水平是该病治疗的关键。而合并抑郁症后,会明显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该病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极易复发,因此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归脾汤加减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血压的影响效果,具体情况见下文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70.5±3.2)岁;对照组患者有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1.0±3.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压药缬沙坦,每日一次,每次80 mg。同时给予口服抗抑郁药物舍曲林,每次50mg,每日一次,并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随时调整服用剂量,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归脾汤加减中药进行治疗,中药组方:当归、生黄芪、党参、白术、龙眼肉各15 g,生姜、黄连、香附、栀子及阿胶各10 g,石决明、灵磁石、煅牡蛎及茯苓各20g,煅龙骨及浮小麦各30 g,酸枣仁40g。辨证加减:脾胃湿热证者方中添加黄岑;肝肾阴虚者除去党参,方中添加钩藤、龟板及太子参;肝气郁滞者方中添加延胡索和郁金;以水煎制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标准

采用汉密顿量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对比,共计24项,得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的抑郁症状越严重;记录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计量数据对比

评分记录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抑郁症状综合评分分别为(8 6.4±2.5)分、(86.5±2.6)分,经计算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t=0.1753,P>0.0 5);治疗后同对照组患者抑郁症状评分的(69.6±1.6)分相比,观察组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评分结果为(48.2±1.3)分,组间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之上(t=65.6522,P<0.05)。

2.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

记录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相比差距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良好,同对照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详情(n=40、±s)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详情(n=40、±s)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55.8±12.2 130.3±8.2 80.7±3.2 75.5±5.8对照组 152.6±11.5 140.2±10.5 81.5±3.6 78.5±6.5 t 1.2071 4.6997 1.0504 2.1780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高发的一种慢性病,由于该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水平,因此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从而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长期的心境持续低落,增加了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2]。医院临床针对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主要采取西药进行治疗血压和改善抑郁症状,但治疗并无法达到最佳效果;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影响,导致脾失健运、肝郁气滞、寒邪侵体、情志不畅及多思忧虑,从而导致肝气郁结及血脉瘀阻,进而易发生抑郁症状。因此治疗应以补气解郁、活血化瘀及益气安神为主。本文中采用的归脾汤中药组方,方中添加的当归、黄芪及龙眼肉均具有补气活血和益气安神的功效;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茯苓、酸枣仁均具有宁心安神、祛湿健脾的作用;煅龙骨和煅牡蛎发挥镇惊安神,同时辨证加减并配合临床西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

综上所述,归脾汤加减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高,可使患者的血压水平及抑郁症状得到良好改善,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方中安神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基于心,准于行” 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共生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五味子酒助眠
咽干,喝甘桔冰梅饮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
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