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博
(公主岭名泽医院妇产科,吉林 公主岭 136100)
妇科常见因子宫肌瘤就诊的患者,以30~50岁育龄女性较为多见,属于临床多发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疾病[1]。对于有孕育计划的患者而言,子宫肌瘤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且会对其生殖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并有一定癌变风险,因此,对于符合外科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本次研究分析了子宫肌瘤剥除术两种术式的疗效,具体如下。
选 择2 0 1 8 年6 月~2 0 1 8 年1 2 月 择 期 行 子 宫 肌 瘤剥除术的1 6 6 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B 超检查确诊且符合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指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 3 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介于2 8 ~5 9 岁,平均(4 3.8 4±3.4 1)岁,肌瘤最大径线(5.4 7±1.2 4)c m;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介于2 7-6 1 岁,平均(4 4.3 2±3.1 2)岁,肌瘤最大径线(5.61±1.19)cm,组间年龄、肌瘤最大径线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予以子宫肌瘤剥除术,其中对照组为开腹术式,患者全麻起效后,取平卧位,消毒铺巾并于下腹正中位置入路做一切口,明确子宫肌瘤位置后,将子宫肌瘤剔除,充分止血后冲洗腹腔,检查无出血点后逐层关闭腹腔,术后常规予以补液、抗感染治疗。
研究组:腹腔镜下实施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全麻起效,取头低臀高截石体位,脐上做一切口,刺入气腹针以建立人工气腹,分别置入腹腔镜、举宫器,明确肌瘤位置,将6U脑垂体后叶素注入至肌瘤边缘,电刀将子宫表面肌层切开,瘤体暴露后,齿抓钳将瘤体牵拉上提剔除,创面电凝止血,瘤体取出后,1号可吸收线缝合瘤腔,二氧化碳排空后拔出穿刺针,关闭切口,术后常规处理。
比较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手术时间;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随访期间盆腔粘连及疾病复发等预后情况。
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盆腔粘连发生例数及比例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等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有1例复发,3例发生盆腔粘连,分别占1.20%、3.61%,对照组有4例复发,7例盆腔粘连,分别占4.82%、8.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结果分析(±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结果分析(±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ml) 术后排气(h)研究组(n=83) 68.4±7.4 72.6±15.4 37.8±3.6对照组(n=83) 55.4±13.5 124.5±21.6 42.74±5.2 t值 6.4521 11.5464 8.4521 P值 0.0000 0.0000 0.0000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一般根据患者年龄、婚育情况、生殖需求决定,部分无生殖需求的患者可采取子宫全切术治疗,但子宫肌瘤剥除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采用的术式包括开腹及腹腔镜方法[2]。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盆腔粘连发生率降低(P<0.05),进一步说明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损伤小,康复快的特点,且减少了术后复发及盆腔粘连几率。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患者预后良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