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辉,徐少华,于 瑞
(延长油田子长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0065)
剩余油分布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明确油田开发中具体的挖潜对象,为制定挖潜对策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以子长油田单井控制地质储量分布为基础,充分利用研究区现有开发动态资料,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从而为该区目的层段储层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子长油田中山川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低幅度鼻状隆起,鼻状构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1,2]。研究区开发层位主要为长2、长4+5、长6油层,截止目前,资源面积185.83km2,探明面积116.56 km2,探明储量5150.6×104t。该区在2007年之前采用自然能量开采,2007年至2019年实施注水开发,累积产油 102.1036×104t,累积产水306.4067×104m3。
水驱曲线由大量的实际开发数据统计归纳而来,属经验方法。在研究区应用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等4种水驱特征曲线[3],对长6油层组的水驱可采储量进行了核实和标定。
用甲型水驱曲线公式计算得到的采收率为11.76%,用乙型水驱曲线公式计算得到的采收率为10.93%,用丙型水驱曲线公式计算得到的采收率12.72%,用丁型水驱曲线公式计算得到的采收率为13.37%,结合该区具体的地质及注水开发状况,取甲型曲线计算结果,技术采收率为11.76%,可采储量 110.1×104t。
利用容积法计算单井的控制地质储量,单井各个层位作为一个计算单元,共5个计算单元。
1) 长611层段采油井点控制660个,剩余可采储量较大,大部分呈大团块富集分布研究区域,剩余油可采储量在2000t以上主要富集在中部、西北和西南研究区域,呈孤立状分布。目前长611储层内剩余油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500~1000t范围内。详见图1、表1。
2) 长612层段采油井点控制1016个,剩余可采储量大,大部分呈大团块富集分布在研究区域,剩余油可采储量在2500t以上在研究区域内均匀分布,研究区域西南部分剩余油可采储量2000t以上分布相对较少。目前长612储层内剩余油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1000以上范围内。
图1 子长油田长61和长62剩余可采储量分布图
表1 子长油田剩余可采储量计算表
(3)长613层段采油井点控制421个,计算地质储量259.6353×104t,技术可采储量与注水井劈分合计储量29.6784×104t,累积产油量6.0255×104t,剩余可采储量23.6529×104t,剩余可采储量较小,大部分呈孤立状富集分布,剩余油可采储量在2000t以上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北和东部。目前长613剩余油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500~1500t的范围内。
4)长621层段采油井点控制329个,剩余可采储量小,在研究区域零星分布,剩余油可采储量在1000~1500t以上主要富集分布在研究区域的北部和南部。目前长621储层内剩余油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500-1000t的范围内。
5) 长622层段采油井点控制136个,剩余可采储量小,在研究区域零星分布,剩余油可采储量在2500t以上零星富集分布在研究区域的西北部。目前长622储层内剩余油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500-1000t的范围内。
1) 对研究区和长6油层组运用水驱曲线法进行采收率标定,算得长6油层组技术采收率为11.76%,可采储量 361.56×104t。
2)基于单井剩余可采储量并绘制每个小层的单井剩余油可采储量富集图,其中富集量和规模大的有长612,较大的有长611、长613,较小的有、长621、长622,为中山川油区以后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