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辉 颜运英 周莲清
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临床检验科送检的标本大部分为血液标本,因此,提高检验科血液检验质量非常重要[1]。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涉及的环节和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这些都是检验人员不可控制的[2]。国内外相关研究均显示,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与标本质量不过关有较大的关系[3]。因此,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控制对于提高检验质量非常重要。本院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实行护理质量控制(质控),取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3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检验组和护理质控组,各156例。纳入标准:① 均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② 凝血功能正常;③ 精神无异常。排除标准:① 存在严重的感染性疾病;② 语言功能障碍;③ 患有恶性肿瘤疾病;④ 中途退出。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191022),所有对患者采取的检测均获得过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常规检验组 进行常规临床血液标本检验。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后,填写好送检单,由家属或医院后勤人员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科。检验报告出来后由患者自取或由后勤人员送到相应科室。
1.2.2 护理质控组 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进行护理质控。① 采血前:加强对采血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通过宣传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采血前要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进行核实,检查采血仪器和有效期限,核实检查单与真空采血管是否一致;重视消毒,告知患者采血前5 min静坐等候;避开皮肤感染和外伤区域,禁止在同侧采血或从正在输血的肢体采血。② 采血时:加强对采血护理人员的“三基”训练,提高其责任心,通过合理的采血方式和正确的止血带使用方法缩短采血时间,尽量每名患者均控制在1 min内,特别是血管暴露较明显者。③ 采血后:由专业人员送检标本,送检人员与护理人员一同清点和核查标本,做好交接工作;检验报告出来后,由专业人员送到科室。成立血液标本检验质控监督小组,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检验、登记、核查等过程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根据临床需要和患者、家属的需求不断改进。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两组标本检测的合格率,发生标本凝块、严重脂血、溶血、标本污染、标本量不足、标本保存不当、标本信息有误为不合格标本[4];② 比较两组标本错误率[5];③ 比较两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情况[6];④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程度[7],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70~90分)、不满意(7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常规检验组中男性88例,女性68例;年龄25~76岁,平均(71.4±2.2)岁。护理质控组中男性90例,女性66例;年龄25~74岁,平均(71.1±2.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2.2 两组标本合格率比较 护理质控组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组(P<0.05)。见表1。
表1 常规检验组与护理质控组标本合格率比较
2.3 两组标本错误率比较 护理质控组标本错误率明显低于常规检验组(P<0.05)。见表2。
表2 常规检验组与护理质控组标本错误率比较
2.4 两组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质控组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检验组(P<0.05)。见表 3。
表3 常规检验组与护理质控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比较
2.5 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护理质控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组(P<0.05)。见表4。
表4 常规检验组与护理质控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随着临床对血液检验的重视,为保证临床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需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质控。通过仪器的升级、检验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规程的完善、检验中和检验后的质控,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显著升高[8]。临床血液检验中涉及的环节和人员较多,检验流程所需时间较长,特别是在检验过程比较复杂、标本较多且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时,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才能得到合格的血液标本,降低误差发生率,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完整,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发生[9]。
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血液标本质量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容易出现没有及时采血、血液保存不当等问题,导致最终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对医生判断患者病情造成误导[10]。有研究显示,部分护理人员标本保存不当,错过了最佳标本保存时间,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11]。临床护理质控属于全程性、连续性的管理措施,主要是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12]。因此,血液标本的采集、管理、保存对保证临床检验结果有积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各项操作,及时报告不合格标本,做好相关登记,加强对护理人员、患者与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其充分了解与认识合格标本的意义和价值[13]。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检验质量,对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可以保证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患者满意程度[14]。本研究显示,护理质控组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组,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检验组,表明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使用护理质控,可以显著提高血液标本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为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结果,临床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检验相关培训,与检验科室建立良好沟通和信息反馈,做到全面质控,这样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具体实施措施为:① 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提高检验质控意识,指导护理人员充分认识临床检验结果,观念的转变是决定成败的关键[15]。因此,引导护理人员转变旧观念,有利于使其对护理工作在检验中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②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用药情况以及采血时的状态,以便获得更加真实的数据[16]。③ 护理科室要与检验科室建立联系,随时发现问题并通报。护理科室要定期邀请检验科室的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两个科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以避免血液标本在采集、送检、保存期间发生问题[17]。④ 加强相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检验报告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科室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让护理人员养成经常阅读检验报告的习惯,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帮助护理人员尽快理解[18]。⑤ 建立反馈机制,分析已经发生的出现明显错误的临床检验结果,解决存在的问题。⑥ 临床各科室要建立急查值、危急值报告登记记录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减少标本送检中出现的问题[19]。
综上所述,临床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护理质控的结果值得肯定,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