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
也許有人会问,只团聚一两天,亲情是不是变淡了?其实,亲情不是淡了,而是“密度大了”。得益于互联网以及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发展,现在中国人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已不再靠一年一次的春节团聚来维系。想念对方了可以随时视频聊天,实在不行还可以坐高铁见面。现代化的生活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团聚的困难性大大降低。
杨朝明:
在古代,祭祀被列为吉礼,吉礼属于五礼之冠,备受人们重视。周代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的说法,祭祀之礼重要,是因为它的精神价值追求,这就是“以祀礼教敬”。中国自古重“报”,讲究“礼尚往来”,年节礼仪如祭祖、敬老、尊长等,就彰表了爱与敬的“至德”“要道”,它把祖先与子孙、过去与未来,上下左右感通互摄、交融共生,充分激发人所固有的精神气质,滋润持重与温和的内在情感,世道人心于是得到无声的养护。
李 松:
如果说,认知时空是人类文化的起点,那么从传统节日的时空观念中认知传统文化,则为我们从文明的源头上了解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确立,提供了有效的路径。虽然在我国现存的传统节日中,还有一些与宗教相关及纪念日规定的节日时间(即便是此类节日时间传统,其中也部分含有与自然时间节律相关的文化元素),不过总体来看,中华文明体系的节日时间制度,是一种遵循自然时间、符合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传统文化体系。
雨 兰:
吃食以庆祝的名义,以纪念的名义,以祭祀的名义,总之是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让吃食有了来历,吃起来便吃得名正言顺,吃得理直气壮,吃得意义深远,还吃出了文化,吃出了民俗,吃出了美食佳话。
刘 阳:
我国地域辽阔,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不尽相同,但节日中蕴含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是相通的。传统节日就像一条纽带,连结着生活在广袤中华大地上的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期待出现更多适应当代社会的表达方式、传播形式,让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让全世界更好领略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