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作为发展“催化剂”正在逐渐显露头角,并将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关于“新基建”的定义仍然不统一,但是,普遍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来自于央视国际频道的论述:“新基建”是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新基建”将会构建支撑中国经济新动能的基础网络,给中国的新经济带来巨大的加速度,同时也会带动形成短期及长期的经济增长点。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目前“新基建”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在5G领域,国家正在启动全面的独立组网5G基础网络建设,三大运营商计划2020年内要建成60万个基站;在数据中心领域,因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算力需求大幅增长,互联网龙头企业争相建设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掀起新一轮算力城市竞争热潮;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许多大型工业企业,例如海尔、TCL、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都在加快建设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与机械装备相互连接的边缘计算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百度、旷视、依图等企业正在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自动驾驶、人脸识别、医疗读片等领域支撑生态化发展。
其次,“新基建”将会催生大量的新业态。正如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淘宝、京东主导的电商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微信、滴滴等主导的社交和共享经济时代;4G网络的普及,带来了无线宽带应用时代。随着“新基建”成为现实,“新基建”的“网络效应”会带来指数型的增长,带来大量目前无法预知的高成长的新业态。
最后,“新基建”会加速中国经济“全面在线”时代到来。随着“新基建”成为现实,不仅原生的数字化产业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也将成为在线的产业,中国的产业数字化水平和互联网技术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随之所带来的是整体经济运行更加透明的信息传递、更少的中间环节和更加高效的资源组织方式,“新基建”有可能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
针对“新基建”的发展,除了要认识其长期价值,我们还要深层次地了解“新基建”的一系列特点。
一是“新基建”具有更大的“乘数效应”。与传统的基建项目相比,除了可以发挥投资带动效应,“新基建”具有更大的“乘数效应”。较小的“新基建”投资,会激活大量的创新业态,创造更大的就业机会。例如,5G普遍被认为将会激活8K高清、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为到2030年,5G預计将带动我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
“新基建”是新经济、新业态的基础设施,泛在、高性能、低使用成本的新型基础设施将会极大降低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创业的门槛和技术难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的创新和就业机会。
二是“新基建”也包括十分重要的“软平台”。电商平台、移动支付、快递物流等“软平台”已经成为了新经济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疫情期间,更加凸显了这些“软平台”对于经济发展和城市运行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已成为支撑众多超市、零售保持正常经营的基本手段。支付宝在3月10日也宣布要打造服务业数字化的“新基建”,从金融支付平台正式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
电商、支付、直播、物流等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起来的新业态已经成为了与“硬设施”相伴相生的“软平台”,共同支撑新经济的发展,成为“新基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应该用更广阔的视野认识“新基建”的内涵,除了5G、数据中心等“硬设施”,新的“软平台”,包括高精度地图、智能云服务、城市数据平台等都应该被视为关键性的“新基建”。
三是“新基建”需要前沿科技企业深度参与。“新基建”发迹于科技端,建设“新基建”需要相当高的科技能力,同时伴随高强度的研发创新过程,前沿科技企业将会成为“新基建”的关键参与者。例如,在数据中心领域,随着对数据中心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标准化数据中心待建模式已经难以满足BAT等互联网龙头高端需求,近年来互联网龙头企业纷纷转向用自建模式建设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将自有的技术和场景经验融入其中。近年来,百度在山西阳泉自建超过25万台规模的数据中心,阿里云在广东河源自建超过30万台规模的数据中心,腾讯在扬州仪征自建超过30万台规模的数据中心。
前沿科技企业将成为“新基建”关键的建设者,一方面,前沿科技企业掌握了建设“新基建”设施的关键技术、产品和平台,另一方面,前沿科技企业同时也是“新基建”主要的用户,更加清楚新型基础设施的需求,可以将“新基建”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更紧密地结合,通过迭代方式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的能力。
四是“新基建”具有更大的商业模式创新空间。“新基建”与新经济企业相伴相生,新经济企业擅长商业模式创新,新型基础设施的运营也具备商业模式创新的“基因”。例如,在新能源充电桩领域,能链集团运用互联网模式运营充电桩,一方面,链接了超31万根充电桩,占国内充电桩总量的70%;另一方面,接入750余家平台APP,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一站式的云充电服务。
除了获得运营收益,“新基建”通过与新经济发展模式相结合,还可以大幅增加新型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例如,通过将基础设施服务作为培育初创企业的股权投入,委托具有平台孵化能力的企业开展运营,将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园的核心资产与专业机构共同建设产业园等,通过这些模式,新型基础设施可以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以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站上风口,正在成为新经济重要增长点。未来要更好地突出“新基建”优势,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发挥“新基建”对产业的吸引力,依托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结合产业发展痛点需求谋划“新基建”项目,围绕基础设施核心资源,例如高性能数据中心、5G核心节点、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人工智能行业训练数据集等,建设新经济产业园,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产业支撑价值和吸引力;与大型科技企业共建新型基础设施和产业园,采用政企联合共建、政府购买服务、互联网模式运营、基础设施服务参股等多种方式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
二是用场景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创新价值。场景是新经济的高效应用中心和创新中心,为企业爆发式成长提供重要引擎,为新兴产业生态的形成提供凝合剂。建议用场景思维谋划“新基建”项目,把基础设施转变成为支撑企业新产品研发、展示能力、获得启动市场的场景平台,通过高质量的场景供给吸引和培育新经济企业。应当依托基础设施提供测试场,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基础环境和验证环境;根据企业的创新需求,挖掘城市管理、产业升级的需求,结合基础设施设计创新的场景方案,与科技企业共同建设新场景;以5G、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为基础,系统包装本地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整合打包,推出有城市特色的“城市方案”,推动企业整体走出去。通过一系列的“场景组合拳”,吸引、培育新经济企业,充分发挥新基建的创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