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纷纷出国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兴起于20世纪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掀起的又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吴玉章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从1912年到1920年,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他在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同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推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回望这场运动的历史变迁,缅怀它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吴玉章同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吴玉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了革命的需要,他想方设法兴办教育,培养革命人才,为革命而教育。早在1912年5月,吴玉章就与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张静江等同盟会员一道,在北京发起组织了留法俭学会,这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早建立的一个组织。与吴稚晖等提倡留法俭学会的目的是盗取“教育家”的虚名,为中国封建买办阶级服务不同,蔡元培、吴玉章等提倡留法俭学会,是为了支持有志于救国的青年赴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振兴培养人才,是为了“输世界文明于国内”,“造成新社会、新国民”。留法俭学会的宗旨是“以节俭费用,为推广留学之方法;以劳动朴素,养成勤洁之性质”,即提倡“苦学之风,广阔留欧学界”。吴玉章也明确指出:“留法俭学会之设,即欲为国人作求学之津梁也。”
在留法俭学会成立后,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帮助自费青年赴法留学,吴玉章等人在北京大方家胡同还筹办建立了一所留法预备学校,并聘请法国人铎尔孟教授法文。第一批俭学生20人,其中女生2人。这是中国最早的男女学生合班上课的学校,开全国风气之先河。预备学校规定,学校学制为半年,以学习法文为主,并选学一些数学和语文,附以留学须知和西欧风俗习惯礼仪等方面的教育。为使学生适应勤工俭学,在国内就养成勤俭的好风气,“校中同学皆轮班值日,自操工作,除庖人(即厨司)外,别无佣工”。
1912年6月,紧接北京之后,吴玉章还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四川分会,并仿照北京的做法,在成都少城济川公学内开设留法俭学预备学校,以留法俭学会名义动员一批青年赴法留学。吴玉章还为留法俭学会积极筹措经费,曾因经费之事致电成都都督、民政长和汪精卫、蔡元培:“在京发起留法学会,谅邀细徂,此举裨对吾国青年教育无量,惟款项甚拙。查川东进库余款,前经洪祖学清算,除创设两校及援助各校共十三万两外,尚余万余两。可否将此款汇寄该会?恳速交朱。”
吴玉章为留法俭学会及俭学会四川分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12年11月,第一批留法俭学生40余人赴法留学,其中四川籍的有16人。到1913年6月,留法俭学会又派出第二批40余人。留法俭学会先后组织了两批共80余人赴法俭学,超过以往10年官费留法学生的总数。1913年7月,“二次革命”失敗后,蔡元培、吴玉章等被迫流亡法国。北京留法预备学校也因被称作为“革命”的象征而解散,留法俭学会也停止了活动,但为后来留法勤工俭学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玉章到法国后,思想上非常苦闷。感到中华民国只成立了一年多,中国政局就陷入混乱糟糕的局面,革命爱国志士或死或逃,革命失败得真是再惨痛不过了。吴玉章时刻惦念着国内革命能重新燃起火焰来,希望能回国继续参加革命。但袁世凯气焰嚣张,修改了“民元约法”,解散了国民党及国会,担任了终身大总统。国内的黑暗政局使吴玉章回国的希望暂时破灭,于是他便决心先埋头读书。1915年秋,吴玉章入法国巴黎法科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想通过学习西方的社会学说,找到一条拯救中国的道路。
吴玉章在巴黎一面学习,一面仍热心于勤工俭学运动。之前成立的俭学会虽然可以使学生用较少的钱得到学习的机会,但仍然不能使家庭困难的青年实现留学愿望。当时,李石曾在法国创办的“以工兼学”的豆腐工厂取得了成绩。吴玉章与蔡元培等参观了李石曾在巴黎开设的中国豆腐公司,还考察了地浃泊人造丝厂“以工兼学”模式。吴玉章认为这种以工兼学的办法很好,可以使有志求学的华工,“以勤工之积储,为求学之资斧”,值得推广。为了加强华工教育,在华工中开展以工兼学,1915年6月,吴玉章与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发起组织并成立了勤工俭学会。勤工俭学会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勤工俭学”一词自此而始。勤工俭学会由俭学会发展而来,但又与俭学会不同。俭学会者,以俭求学为目的,留学费用由家庭父母供给;而勤工俭学者则是把“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结合起来,靠自己的劳动所得,达到求学的目的。这样就为更多家庭并不富裕的有志青年留学法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的男子大都上前线打仗去了,国内生产工人特别是重工业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异常缺乏,所以,法国政府试图到中国招募工人。其后法国政府在巴黎同勤工俭学会负责人商议,由俭学会和勤工俭学会出面到中国招工。吴玉章等人趁此机会,经多方协商,终于修改了原来不平等的华工条约,重订新约。双方协议规定:一、工价与法人平等;二、新招收之工须选其有知识而无恶习者;三、招工之人不经手川费与工资;四、资方须设工人教育。这样,在中国顺利地招募了5000名知识青年。这些青年到法国后,有的直接进入学校学习,有的先入校学习法文后转入工厂,也有的直接进入工厂劳动。中国青年在工厂里每天工作八小时,工作之余读书三四小时。有些工厂为提高中国工人的生产技能,还开办业余学校,免费教授法文、机械制图等知识。这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开端。
随着赴法勤工俭学留学生的增加,吴玉章等人感到原有的勤工俭学会不能适应接待学生、安排住宿和介绍工作等方面的需要,迫切需要一个相应机构的产生。于是,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勤工俭学会的负责人,经与法国教育界人士商议,于1916年3月29日在巴黎召开“华法教育会发起会”,并推选干事,拟定会章。中国方面的会长是蔡元培,法国方面的会长是欧乐(法国索布纳大学教授),副会长中国方面是汪精卫、法国方面是穆岱,书记是李石曾和法国人裴纳,会计是吴玉章和法国人宜士。6月22日,华法教育会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宣告成立。
华法教育会的宗旨在发展中法两国之交通,尤重以法国科学与精神之教育,图中国道德、智识、经济之发展。通过“沟通中法两国文化,尤在便利国内许多无力出国求学青年,以半工半读方式到法国留学”。故华法教育会把组织国内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列为重要任务,同时加紧华工教育,使华工具备一定的知识并养成无恶习的习惯。基于华工勤工俭学收到的良好效果,蔡元培、吴玉章等认为如果动员国内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其成绩必将会更加显著。因为学生的文化程度较高一些,可以直接进入法国的专门学校或大学学习,很快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歸国固可致用于振兴实业之途”。因此,他们提出借用华工的“以工兼学”形式,代之以学生做工,工余时间学习,用其工资收入作为留学费用。这一倡导,受到国内广大贫困学生的热烈欢迎。
1916年6月,袁世凯暴毙,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流亡法国多年的吴玉章和蔡元培等人于年底联袂由巴黎返回北京,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也随即在国内活跃起来。
回国后,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吴玉章则继续从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北京,吴玉章首先向北洋政府交涉招募华工赴法条约的批准问题。在第一批华工赴法后,当时袁世凯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的招募条约对华工很不利。吴玉章等人在法国期间曾多次与法国政府交涉,费了很大周折,总算为工人们争回了一些权利,改订了招募华工条约,使在法华工与法国工人同工同酬,以尽可能实现“以工兼学”的目的。同时,吴玉章等人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作为经办全国赴法勤工俭学的总机关,地址仍设在北京东单大方家胡同。留法预备学校也恢复了招生。
继北京华法教育会成立后,上海、四川、广东、江西等省市也都先后建立起华法教育会分会。到1919年,全国先后建立起20多所留法预备学校,各地申请赴法勤工俭学的人数超过2000人。到1920年,中国青年学生留法勤工俭学形成了一个空前的热潮。这一时期,参加赴法勤工俭学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范围也很广,既有大、中、小学生,也有教师、医生、工人、职员、记者等,甚至还有从日本、南洋各地转来的留学生。吴玉章的儿子吴震寰、吴虞的女儿吴若膺,也先后赴法勤工俭学。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是在吴玉章亲自领导、组织、资助下进行的。地处偏僻闭塞的四川,成为全国留法勤工俭学最活跃、赴法人数最多的省区,绝非偶然,这与吴玉章的巨大努力是分不开的。
1917年,吴玉章回川后联合朱芾煌、黄复生等人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四川分会,并以他在四川人民心目中的声望、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卓越的活动能力,邀请四川官方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列名留法勤工俭学会四川分会、华法教育会四川分会的名誉赞助员、评议员和执行部的会长、副会长,尽可能动员一切力量推动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展。他还制定了《留法勤工俭学会四川分会简章》,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知识”为宗旨,在全川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的热潮。
为了给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前打下法语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1918年初,在成都设立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吴玉章担任名誉校长。学校先后招收两届学生共300余人,毕业后分批赴法的有200多人。陈毅即是这所学校毕业的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在吴玉章的积极争取下,时任四川督军熊克武、省长杨庶堪还出台政策,规定该校“毕业考试名列前30名者,由政府给每人旅费津贴400元,以资鼓励”,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时任四川省长张澜在北京期间也应吴玉章等人的请求,为川籍勤工俭学生多方筹措赴法路费和在北京停留期间的食宿费,藉以资助四川赴法学生陈毅等200余人的旅费。由此,在吴玉章的努力争取下,四川军绅名流的赞助、支持,客观上也促进了四川学子赴法勤工俭学。
1919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进入高潮。在吴玉章倡导下,重庆商会会长、大中银行总经理汪云松及朱芾煌、杨希仲、曾志芒等重庆官方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联合法国驻重庆领事,筹集经费数万元,共同发起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并开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1919年开始招收学生100余名,先后在这所学校学习、毕业的有邓希贤(小平)、周钦岳、江克民、冉钧,他们是1920年9月赴法的。
至1920年底,四川赴法勤工俭学学生达378人。到1921年11月,四川赴法勤工俭学学生达492人,占全国赴法学生总数的近1/3(据周恩来在法国的调查,当时旅法勤工俭学者共1579人),成为全国赴法人数最多的省。四川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中,产生了许多杰出人物,为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作出了突出贡献。如赵世炎、刘伯坚、陈毅、冉钧、程秉渊、邓小平、聂荣臻、傅钟、李大章等,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时期的高级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吴玉章对四川留法勤工俭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玉章积极参与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推动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在全国的开展,是满怀着在动乱的年代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用人才的目的而推动和开展的。早在1912年11月10日,吴玉章在致电成都都督、民政长和汪精卫、蔡元培等时就曾指出:成立留法俭学会“此举裨对吾国青年教育无量”。1916年9月20日,吴玉章致函唐继尧指出:“袁氏暴毙,破坏之事虽终,蒙建设之业方始。……惟吾人际此运会,益当振刷精神,融通中外,应世界之潮流,副国民之希望,以树亿万年有道之基。……吾人当及时为国家育人才,为国民筹生计。” 1917年5月27日,吴玉章在北京留法预备学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讲中指出:“现我国政象之杌陧,民生之凋敝,言之滋痛,是皆因无术以善其后也。欲求利国福民之术,非学莫由。國内学术未备,势非留学不可。”由此明确提出留法勤工俭学的目的有四:“一曰扩张国民教育;二曰输入世界文明;三曰阐扬先儒哲理;四曰发达国民经济。”这一时期,吴玉章推动留法勤工俭学所宣传和提倡的虽然还未完全超出“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范畴,但他开始“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非常关注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命运,向往着消灭贫穷、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
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吴玉章就已经开始宣传“社会主义”,并号召勤工俭学学生学习、研究社会主义学说。他指出:“‘社会主义一名词,早已通行于世界,而东亚人士尚有惴惴然惟恐其发生者,亦有援引而妄用者,殊不知今日为社会主义盛行时代。”十月革命以后,吴玉章的思想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他在读了约翰·里德写的《震动寰球的十日》,“了解到我们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个工农政府,伟大的俄国人民已经摆脱了剥削制度,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解放”,“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吴玉章思想的转变,给他倡导留法勤工俭学注入了新的内容。1919年,为欢送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吴玉章在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强调:“留学外国讲求新学,不是趋时附势学点皮毛,想窃得一头衔,以为终南捷径的;纯是我们想各尽所能,以谋个人的生存,即所以谋大多数人的幸福。”希望“诸君前往,不但能学得物质上文明,并可养成高尚的理想。将来归国以贡献于吾国社会,必能为社会开一新纪元,其功业自不可限量”。1920年1月,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吴玉章在四川留法预备学校讲演时,大力倡导思想解放之风。他说:“现在世界开明,交通便利,新思潮像春潮怒发,我辈不可不亲身观察,以定从违。”吴玉章还强调勤工俭学生到法国去,要研究社会主义。同时强调要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察新潮发动之源,“俄国革命进步最快,是因为俄国有新党主政。俄国党人无不曾历法国。吾人欲察其发动之源,亦不可不一往考查。诸君遇着这举世混浊之时,新潮汹涌之会,不可不勇往直前,造最新的时势”。对于渴望真理,希望变革与进步的有志青年来说,这种启迪无疑是勇往直前的巨大动力。
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进步青年没有辜负吴玉章的殷切希望,他们在法国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参加各种政治斗争,并努力学习各种新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接受马克思主义,逐步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一大批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的名字,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聂荣臻、李维汉、向警予、蔡和森、王若飞、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等,都曾经参加过留法勤工俭学。
20世纪初期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凝结着吴玉章的心血。他为推动勤工俭学,呕心沥血,呼吁演讲,奔走于海内外。不少曾经留法勤工俭学的人回忆这段历史时满怀深情地说:“若没有吴老的发起和组织,我们就没有留学的机会和条件,就没有后来的成就。”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造就了一大批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推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吴玉章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 王兵)
作者: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