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稳外贸一直是外贸行业的主旋律。2020年,这一关键词的分量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更显沉重。在国内生产制造逐渐恢复的当下,国外疫情却严重起来。除了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大多数商品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59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额为2924.5亿美元,同比下降17.2%;进口额为2995.4亿美元,同比下降4%。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贸易逆差达到71亿美元,而2019年同期贸易为顺差,高达438.7亿美元。这间接反映了出口额下降幅度之大。加上后续疫情的重叠效应和滞后效应,预计3月外贸数据也不容乐观。
等待,再等待,贸易正常化似乎成了奢望。外贸企业的焦虑不安呼之欲出,与外贸同在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同样体现在国际贸易伙伴对中国企业能否顺利出口的忧虑上。不久前,商务部出台了简化对外经贸管理程序、强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积极应对境外贸易限制措施等稳外贸举措,从政策上给予外贸企业及时的支持。
在2020年前两个月进出口额“双降”的同时,我国对外投资却表现亮眼,特别是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新增投资同比增长了18.3%,与沿线59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同比增长了25.6%。
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判断:虽然眼下的艰难是现实存在的,但外贸基本盘仍然稳健。谁能在2020年坚持下来,谁就能在以后活得更好。外貿企业长期在国际市场的风浪中航行,什么险境没有遇到过?不畏繁难是外贸人的品质,求新求变是外贸人的基因。在疫情之下,外贸人不只沉稳等待,他们早已行动起来寻找新的生存之道。
本期封面报道《全球化的英国》解析英国与欧盟的纠葛及贸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