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相合

2020-04-24 00:22任思闽
牡丹 2020年6期
关键词:辅线言传身教桃源

桃源木雕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动静相合的传承状态下延续千年,又在传承中不断融入时代产物,赋予了桃源木雕无穷的生命力。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收集,深入桃源县探究桃源木雕技艺传承,分析对其工艺的认知,以期促进桃源木雕的活态传承与多样发展。

桃源木雕是发源于武陵山尾脉沅澧流域的一种民间木雕形式,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进入初兴阶段,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木雕作为摆件和家具,也作为礼品和艺术品,其属性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联性。传统社会中的木雕已超出本体的实用形式,成为桃源人民表达美好愿望和追求信仰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社会活动,因此得以不断传承。

传承方式基本以师徒传承与家庭传承为主。手艺人未受过正式教育,甚至识字不多,在传承方式及文化水平受限的影响下,所积累的雕刻知识与经验,由师傅或父辈通过以言传身教为主线的动态传承形式及以图谱工具为辅线的静态传承形式传授给小辈。木雕工艺操作过程复杂巧妙,单一的行为示范和口头描述的动态传承无法使学徒完全掌握雕刻精髓,需借助图谱工具等实物,传承人亲力亲为地向学徒演示与指导,动静二者相辅相成,以实现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一、以言传身教为主线的动态传承

传授工艺时传承人作为信息的传送者,语言与行为信息传输是一个教学传播的过程,即言传身教。学徒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仅需记住各个步骤的知识点,还要通过实践操作与思考揣摩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言传身教为主线的动态传承所传达的知识以人为载体,主要在于师徒间的教学互动。

桃源木雕的材料选择、形式分类、口诀等属理论知识,多以师傅结合各式成品进行口头讲述,学徒便可略知一二,而部分工艺过程则需要学徒多次感悟与实践,譬如传统漆料配制的方法。因国漆(又称“生漆”)为一种纯天然树脂涂料,做漆过程复杂,受温度、湿度影响难以控制干漆程度。若天气干燥需在地面上洒水,天气过于湿润要把木雕罩住,水分掌握全靠艺人经验积累和灵活变通,单凭师傅口传身授,学徒未必能领会其道。

桃源木雕的动态传承在多方受限下使得传授存有失误和偏差,经验口诀成为手艺人们十分讲究的“家传绝技”。他们注重隐私性的同时过于保守,无系统文字记载,存在不确定性及部分细节缺失,极易使顶尖工艺失传。其中桃源木雕人物里“六头九环十八甲”的武将形象现已失传。如今掌握其要的手艺人已逝,并未留存相關实物资料,有其人回忆师傅的语言描述:“六头”是六个兽头,有的雕在一边肩膀,像关羽是一边肩膀有个兽头,胸口一个兽头,有的是鞋子有一个,或者膝盖有一个;“九环”是肩部衔接的地方用细细的铁环连起来的;“十八甲”是十八种铠甲,铠甲十八种其人只记起几种,梭子甲、鱼鳞甲、豆腐甲、柳叶甲……在传统传承方式下,对于工艺的失传,后代人若要将其“复活”多半无从下手,挖寻蛛丝马迹必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面对社会压力,真正愿意全力投身于桃源木雕工艺保护和传承的人少之又少,失传是为遗憾,却不失为警钟。由此可见,单纯的言传身教并不能保障桃源木雕传承的完整性,教学互动中隐性知识的存在是桃源木雕技艺保持生命力、突显创造性的源泉,同时它又阻碍了优秀技艺的传承,延缓了技艺水准的提升。所以,做好相应的文字记载,保存实物资料是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值得多方思考与重视。

二、以图谱工具为辅线的静态传承

桃源木雕技艺传承除以言传身教为主线的动态传承外,还有以图谱工具为辅线的静态传承,其有助于后人了解前人在工业不发达时如何进行雕刻及更为直观地获取工艺信息。

图谱为桃源木雕艺人根据说书情节、寓意、其他纹饰参考进行想象刻画的手绘册子。田野调查时笔者找到一本桃源木雕图谱,虽部分损毁,但有十几页保存完好,清晰绘制了花鸟及桃源木雕独有的瑞兽形象。遗憾的是桃源木雕图谱未大量妥善保存流传,仅有几本破损残册,甚至传承人未留有祖传图谱。庆幸的是已有传承人以身作则,收集、拍摄藏家所藏桃源木雕的图片,整理对照藏品精美的局部图案重新手绘至速写本,弥补桃源木雕没有完好图谱的空白,在非遗文化传承之路上尽其之力。

“三分手艺七分家什”,木雕艺人除了拥有扎实基本功和精湛技艺外,雕刻工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起,桃源木雕艺人使用电动工具拉花机代替虎尾凿和锼弓完成锼空,除此之外,各类凿刀依然保持手工传统操作。俗话说“一个雕匠半个铁匠”,木雕师傅做刀比铁匠师傅做得慢些,量身定做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根据不同花型样式做出不同的弧度,不同大小的凿子。还有材料的更替,如前文所提及的传统国漆因其难以掌控,现在多用化学颜料和化学漆较多,化学性质稳定,不受天气及人工操作影响,相比传统方法操作简单易学。

现在虎尾凿、锼弓和天然漆料已弃用,木雕艺人不再烧铁打刀,但祖传的雕刻工具与操作方法依旧能侧面说明过去手艺人的精湛技艺。总的来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原料及工具的转变,使得熟练掌握传统漆料工艺、传统工具铸造与操作的木雕手艺人逐渐减少,部分技能面临失传;而学习难易度降低、人工成本缩减、工作效率提高等优势逐步体现,使桃源木雕艺人群体数量增多,效益提高,更能留住优秀的手艺人。虽然物品不会说话,但以作品为依托、以图谱工具为辅线的静态传承更深层次地向世人叙述桃源木雕的故事,表达桃源人的精神信念。

三、动静相合下的传承现状

桃源木雕技艺在历史中产生、变迁,其传承和价值与特定的社会生活相适应。随着当代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在师徒传承与家庭传承的基础上,融入了组织传承与大众传承。四种传承途径围绕言传身教这条主线,以图谱工具为辅线展开动静相合的技艺传承。组织传承中,肖修鸿成立桃源木雕有限公司,招收学徒组织木雕工艺培训;翦永胜打造郑家驿木雕刺绣传承基地,邀请传承人进行产品研发,将收藏的部分珍贵木雕长期面向公众展示。大众传承作为民间手工艺的横向传播途径,利用纸媒、电子通讯设备、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工具拓宽受众人群,以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各类图书、网络、博物馆资源丰富,学习者收集资料的路径增加、范围拓宽。许多繁琐费力的工序由现代化机器代替,如木料切割机、拉花机、多功能复印机等,这些使得桃源木雕工艺的学习便捷、轻松不少。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以言传身教为主线的动态传承中,越来越多的物呈现于以图谱工具为辅线的静态传承里,此层面上桃源木雕的传承变得更为开放,但仍需更开放。在当代,人们相比以往愈加注重个人隐私、知识版权与商业价值。传承人及其家人对研究学者有防备、抵触心理,涉及到独门绝活不轻易外传展示。“遗产”不仅仅是被动的保护对象,还已成为商人有利可图的资源,最精品的古木雕多被藏家收于囊中,而部分收藏家拒绝传承人及研究人员拍摄,藏家间的买卖交易使大量桃源古木雕流散至各地,尤为不利传承人和专家在静态传承方面的深入研究,包括对作品、图片、文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如今经济昌盛、科技发达、文化交流频繁,关于桃源木雕技艺传承的未来发展,地方政府官员的重视程度起着首要作用。没有地方领导的政策支持,桃源木雕传承难以形成气候,保护、传承与宣传受到多项局限,桃源木雕走进课堂、走出桃源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在快节奏的社会状态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社会应给予具有“工匠精神”的桃源艺人更多地尊重与理解。要推动桃源木雕技艺动态传承与静态传承的融合发展,把握、兼顾二者的优势与不足,保持桃源木雕技艺的生命力,探索桃源艺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路径,只有更多的不可言说的技艺、秘诀被揭示和表达,才更有利于桃源木雕技艺的活态传承和文化的积累。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任思闽(1995—),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辅线言传身教桃源
关于论文中的图
言传身教,润物无声
言传身教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不忘“辅线”,方得“全等”
不忘“辅线”,方得“全等”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人教版新课标英语高三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