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叶泗洪*,李国庆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肥230001;2.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162)
长期田间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 在通常情况下,氮肥施入土壤以后,仅有30%~50%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其余部分流失[1]。氮肥的损失是由于氨的挥发、淋失、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所致。 近年来,氮肥的大量施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由此引发的土壤酸化、板结问题日益严峻,成为阻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 如何满足作物对氮肥需求,并降低氮肥施用量,成为肥料行业关注的焦点。机械喷施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能够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在同等条件下,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同时能够降低传统尿素的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不仅顺应了现阶段国家化肥零增长的政策要求,而且对保护和恢复土壤生态环境也起到促进作用[3]。
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具有速效、中效和长效等多种氮形态组方。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安全高效。 叶面喷施不会灼伤叶片,短链有机小分子有机氮能够迅速透过细胞壁,高效被作物叶面吸收。 速效氮在喷施后即可发挥作用,中效、缓效氮持效期40~60 d,是为作物补充氮营养的有效肥料,替代尿素追肥,方便、省工、安全、高效、环保[4-5]。 开展本试验的目的是为鉴定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对棉花丰产性、抗逆性、生长势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综合评价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替代尿素在棉花追肥方面的生产应用价值, 为棉花氮肥高效利用、绿色轻简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6]。
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UF)由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总含氮量(N)350 g·L-1,聚亚甲基脲化合物含量59%,尿素氮含量41%。 试验品种皖棉27 号(皖杂5 号)为现阶段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对照品种。
试验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庆试验基地(安庆市迎江区)进行。
设计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2 种不同喷施量,并分为1 次喷施和2 次喷施。 对照为当地正常尿素追肥用量,具体见表1。 第一次7 月20 日(花铃肥)喷施,第二次 8 月 10 日(盖顶肥)喷施。 小区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每小区4 行,小区面积20 m2,重复间设走道,四周设保护行。 2019年5 月1 日播种, 按当地中上等栽培水平进行种植管理[7]。
试验采用《国家棉花品种试验实施方案》标准记载项目及取样方法进行;纤维品质由安徽省纤维检验局以 HVI1000 检测。 计产截至 11 月 20 日[8]。
表1 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试验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Excel、DPS 软件等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2 来看,株高在129.8~135.6 cm 之间,缓释叶面肥处理的株高整体高于对照, 但差异不显著,分次喷施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处理对株高影响不大。 单株果枝介于19.8~21.0 个之间,对照最多,F3 最少,F5 和 F1 显著高于 F2、F4 和 F3。 单株成铃数介于33.5~39.9 个,喷施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F4 最多; 总量15 kg·hm-2的 F3、F4 处理高于总量 7.5 kg·hm-2的F1、F2 处理,分次喷施对单株接铃影响不大。 铃重介于 5.6~6.0 g 之间,F1 最小,F2 最大, 喷施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处理和对照差异不显著。籽指介于11.2~11.7g 之间,喷施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处理均显著大于对照。
表2 不同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3 来看,F3 籽棉产量最高, 比对照增产6.85%,F1 籽棉产量最低, 比对照减产0.70%;喷施总量 7.5 kg·hm-2的两个处理 F1 和 F2,平均比对照增产 0.69%, 喷施总量 15 kg·hm-2的两个处理F3 和F4,平均比对照增产5.64%。 皮棉产量F4最高,比对照增产3.84%,F1 皮棉产量最低,比对照减产1.92%,喷施总量7.5 kg·hm-2的两个处理F1 和F2, 平均比对照减产 0.86%, 喷施总量 15 kg·hm-2的两个处理 F3 和 F4, 平均比对照增产3.51%。小区籽棉、皮棉产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施用量、施用次数产量表
由于2019 年天气干旱,枯萎病发病较少,现蕾期田间调查枯萎病无发病现象。 黄萎病前期6 月初调查也无发病现象。 根据黄萎病发病1 年2 次高峰的情况,调查立秋后发病高峰期8 月26 日的数据见表4,F1 和对照出现发病现象,病株率和病指不高。
表4 不同施用量、施用次数病害情况表(8 月26 日调查)
不同处理纤维品质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表5)。
表5 不同施用量、施用次数棉花纤维品质表
喷施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UF)对提高植株株高、单株结铃数、籽指等经济指标效果明显,喷施次数之间影响不大, 棉花一次喷施即可达到效果。 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用量7.5 kg·hm-2一次喷施即可达到略超过正常施用尿素300 kg·hm-2的产量。
喷施液体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UF)对棉花抗病性有提高的趋势,纤维品质变化不大,不会降低棉花抗病性和品质[9]。
除基肥外,棉花生产中一般需要在初花期和打顶期(立秋前后)追肥,俗称花铃肥和盖顶肥。 追肥往往受到天气影响较大,下雨和干旱都不利于农事操作及肥效。特别长江流域棉区一般花铃期雨水较多,施肥后遇雨,尿素迅速释放,导致烧苗现象,也容易造成流失。立秋前后往往干旱少雨,植株高大,穴施尿素,劳动强度大,撒施尿素需要有一定的降雨,再者撒施造成尿素暴露地表,容易损失,利用率低[10]。 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受天气影响较小,可以根据棉花生长时期及时使用,施用方便,肥效较长,能满足棉花生长期氮素养分需求。 不烧苗,较常规施肥可以减少用量,节肥,节约劳动力,提高氮素利用率[11]。
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使用需注意事项,一是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不能提供作物所有营养元素,其成分为氮素,其他化学肥料仍然需要正常施用。 二是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施用时机要把握准确,一般施用标准为棉花见花喷施叶片。三是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价格较高,按推荐施用量使用,不能盲目减少用量,以免造成产量损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