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蓉 于志宏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是我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一大批人工智能(AI)企业面对疫情防控需求“各显神通”,充分诠释了向善的理念、科技的温度、创新的力量,有力证明了AI造福人类的无限可能性,也激发了人们对AI应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再次思考。
2010年起,百度开始基础技术积累和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既是AI基础设施建设者,也是AI技术及应用创新的引领者和推动者。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百度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挥AI技术优势和平台化能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成为全国以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典型代表。如今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逐步进入经验总结和规划未来的时期。为此,记者近日专访了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吴甜,详细了解百度AI在提交这份“抗疫答卷”中的行动机制与行业观察。
对话:
Q|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A | 吴甜
百度AI抗疫全面发力,从创新应用到开放平台
Q:百度AI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A:自疫情发生以来,百度第一时间响应,各部门处于全力抗疫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AI是百度的优势所在,其大数据、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视觉、云计算、自动驾驶等技术和相关应用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大数据在疫情分析管理、决策参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百度地图大数据持续更新升级,通过迁徙大数据平台、实时路况平台、城市热力图、疫情小区地图、复工地图等平台和产品,为公众、媒体、政府、科研提供全面、立体的地图大数据服务。截至3月15日,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和全国实时路况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提供超22.4亿次服务。
第二,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大规模、重复性、有接触风险的筛查工作。这方面有两个典型的案例。一是百度AI测温系统以非接触、无感知的方式,可靠高效地解决了在公共场所人员高度聚集、高流动性情况下的体温实时初筛检测问题。截至2月底,百度AI测温系统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超过700万人次的快速体温检测。二是百度针对社区疫情防控推出智能外呼平台,用AI机器人代替人工打电话,快速开展居民排查/回访、特定人群通知等外呼工作。截至3月1日,百度智能外呼平台外呼总量超过300万。
第三,AI算法是提升病毒检测、药物研发效率的有力工具。1月30日,百度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学研究中心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以及世界上现有最快的RNA结构预测网站,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RNA空间结构预测速度。相关预测分析的速度,可以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节省了两个数量级的等待时间。目前,LinearFold 算法已为全世界100多家新冠病毒研发机构提供了技术助力。
Q:据悉,百度还开放AI技术支持其他企业和相关方的抗疫需求,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A:面对全国严峻的疫情防控需求,仅仅依靠百度AI的技术应用发挥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AI技术应用的场景广泛且技术具有复用性,赋能各行各业利用AI技术对接实际场景需求才能更高效精准地助力抗疫。因此,疫情期间,百度发挥作为AI平台型公司的核心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支持更多AI开发的应用产品和服务,这对于疫情防控更加重要。
2月6日,百度大脑推出“AI开发者战疫守护计划”,正在进行疫情防控相关应用开发或疫情期间有需要的企业、机构和开发者,都可以通过该计划获得免费的技术服务和线上AI培训课程。截至3月末,百度大脑对外开放的240多项AI技术已为超过5000家企事业单位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帮助。2月10日,百度Apollo宣布对服务疫情防控的企业免费开放低速微型車套件及自动驾驶云服务,已联合新石器、智行者、阿波龙等合作伙伴100多台车辆,覆盖消毒作业、物流运输、物资发放三大场景,落地武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17个城市投入一线战疫。
AI已展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Q:您如何评价这次AI在疫情防控中的总体表现?还有哪些不足和改进空间?
A:这次疫情防控涌现了一系列依托大数据、AI技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我看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AI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I的技术潜力被全方位激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被空前释放出来了。作为AI从业者,这次我的感受尤为强烈真切,甚至有些激动,特别是看到过去这一段时间很多AI公司从不同角度利用新技术为抗疫提供助力,出现了很多AI技术应用的新尝试。
当然AI在这次抗疫中也有不足和改进空间,技术落地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升,还未实现新技术大规模应用落地,这些都影响和限制了AI价值的充分发挥。我认为AI技术与产业结合是目前人类科技革命正在经历的重要阶段,未来AI技术与产业要进行更深度的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新基建”是推动AI产业化的重要机遇
Q:您认为未来如何进一步发挥AI的潜力和价值更好地造福人类?
A:总体来说,我觉得AI应用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我们持续努力。
第一,加快AI基础数据平台建设。AI技术本身要发挥作用需要依赖数据和算法,而算法又高度依赖底层数据的质量,包括完整性、及时性、实时性、规范性。但是,我们看到目前与公共安全相关的机构、企业等数字化、智能化的程度还没有达到最完美的状态,而且数据呈现出分散性、地域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I基础数据平台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在做AI技术算法训练以及开发应用部署的时候,需要打破不同地域、机构、企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才能够充分实现数据的价值,其中数据的规范性、安全性尤为重要,需要尽快解决。
第二,大型工程系统是实现技术与场景需求对接落地的关键。百度飞桨是目前国内首个开源开放且功能完备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相当于人工智能的“基础操作系统”。当AI技术和应用场景结合时,就需要这样的基础软件平台来支撑,让AI应用者在平台上高效地进行设计、开发、训练等,实现技术应用的落地,同时也需要与业务的系统侧集成。这些都属于系统性建设,需要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
第三,跨技术融合解决多场景问题的能力需持续提升。人工智能应用不是依靠单一技术,而是以多种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式对接不同场景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百度AI测温系统实际上是综合了图像识别、红外检测技术,而且还要考虑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技术难题、硬件的稳定性以及硬件的成本;智能外呼平台融合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
Q:您提到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大型工程系统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由谁来推动和实现呢?
A:通过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大型工程系统平台建设,能促使AI渗透到各行各业,加速人工智能的应用,实现产业智能化,而这需要政府、行业、产业、研究者等不同角色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涉及的七大板块之一就是人工智能。“新基建”是推动AI产业化的重要机遇,刚才所说的AI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大型工程系统平台建设都在范畴之内。当然,AI数据基础平台建设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其数据的规范性更加重要,需要政府、行业组织等相关机构为数据制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同时也需要各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重视和加速AI应用。
百度作为我国AI领军企业也是责无旁贷,正在加快推进基础平台建设。一方面,百度着力建设AI开源开放平台,让AI应用者更高效便捷地使用AI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百度智能云+ AI的模式,加深技术与应用的结合,成为引领AI工业化大生产的关键力量。
人类生产生活全面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Q:如今社会对AI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但也担忧其伦理风险。您对AI未来发展有没有一些担心?百度如何确保AI安全可控?
A:2017年5月4日,百度确定了“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的新使命。此后,百度大力布局人工智能就是为了践行这一新使命,而且百度也用实践证明了AI可以为人类做很多有益的事情。
百度在AI整体布局中一直高度重视AI相关的伦理道德、安全以及社会责任问题,确定了AI安全是保驾护航的重要部分,并明确了指导原则。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2018年提出過“AI伦理四原则”:1.AI的最高原则是安全可控;2.AI的创新愿景是促进人类更平等地获取技术和能力;3.AI的存在价值是教人学习,让人成长,而非超越人,替代人;4.AI的终极理想是为人类带来更多自由与可能。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AI发展原则和方向,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向全行业、全社会发出同样的号召,希望社会各界在推动AI发展过程中对AI的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等问题给予关注。
另外,用户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是百度业务开展的立身之本,百度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财力和人力,如今已经形成严格的工作流程和扎实的技术以保护数据安全。可以说,百度一直把安全贯穿在AI技术研发、应用、落地的始终,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用户信息安全保护工作,确保数据流入、流出、使用整个过程安全合规。比如,百度针对隐私保护开发的安全史宾格隐私合规助手,不仅自己用,还对外开放,助力中小App开发企业高效且低成本地完成App隐私合规检测,提前预警隐私违规风险。
作为AI从业者,我对AI的未来是乐观而向往的,这也是我本人及百度AI整个团队努力的动力——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用科技让人类生活更美好。这次疫情更让我看到了AI造福人类的蓝图正在徐徐打开,相信人类生产生活全面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而百度希望担任起时代职责,推动AI在正确轨道上为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