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已经持续两个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影响了数以万计国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正逐渐侵蚀微弱经济体的金融健康。微弱经济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就业的容纳器,还是供应链的齿轮。新冠肺炎疫情在冲击微弱经济体的同时,也对供应链、就业以及整个经济的稳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形成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的一大挑战。
近期,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基于其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工薪阶层、微小企业等普惠金融重点对象展开的调查,形成并发布了《诊断疫情对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与政策建议报告》。报告引入了“金融健康”的概念,并指出微弱经济体能否恢复或保持金融健康是国民经济能否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的关键。
那么,如何判断新冠肺炎疫情对微弱经济体和供应链的影响,政府、核心企业如何帮助微弱经济体度过“生死劫”?本刊邀请到该报告项目牵头人、CAFI研究員赖丹妮进一步分析解读。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微弱经济体而言,“生存”是头等大事;对于政府而言,帮助微弱经济体活下来又是国民经济“脱困”的关键;对于供应链核心企业而言,稳住供应链、保障关键节点顺畅运行亦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微弱经济体支撑着国民经济的运转
“微弱经济体”是指规模较小且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经济主体,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家庭经济、个体经济、小型合作经济、微型企业、小型企业等。微弱经济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也是就业的容纳器,还是供应链的齿轮。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有小型企业239.2万家,占比13.2%;微型企业1543.9万家,占比85.3%;工信部数据显示,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此外,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以家庭微型经济模式存在的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企业、流动商贩等,涉及3亿个家庭,约占家庭总户数的63%。与之相应的是大量的就业人口:截至2018年底,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33亿人,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79.4%。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微弱经济体与供应链流程的供应端、生产端、销售端等关键节点紧密相关:首先,提供原材料、运输、仓储等服务的微弱经济体是核心企业供应端上的重要参与方;其次,核心企业生产端以及供应端上微弱经济体的劳动力来源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工薪阶层,尤其是数量庞大的灵活就业人员;最后,面向消费者且提供各类服务的微弱经济体以及工薪阶层家庭的购买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核心企业销售端的状况。
供应链流程中,供应端、生产端、销售端等各个节点一环扣一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风险便会传递到整个链条。基于上述分析,有必要分析评判新冠肺炎疫情下,微弱经济体的风险水平。为此,我们在《诊断疫情对微弱经济体金融健康的影响与政策建议报告》中引入了“金融健康”的视角。
“金融健康”是一个与家庭福利状况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概念,衡量家庭或企业使用金融服务的结果,需同时考量家庭或企业如何满足日常和长期需求,以及应对金融冲击的能力。
本文利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调研结果,以及“金融健康指数”来具体分析微弱经济体的金融健康状况,及其对供应链的影响。样本方面,有工薪阶层样本396份(其中灵活就业人员95份),以及企业样本863份(其中微型电商192份、个体工商户133份、小农经营者111份、微型企业主82份、小微企业主62份)。
供应链上微弱经济体受到的冲击及造成的影响
供应端风险:原材料供应不上、物流运输受阻
在企业样本中,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三类企业与供应端联系比较密切。从金融健康指标的得分来看(参见图1),三类企业得分最差的指标是“筹集应急资金的能力”“应急存款是否充足”“应对财务冲击的能力”和“财务规划实现的可能性”。值得强调的是,总体金融健康评分最差的是交通运输业的企业,企业主对“债务是否逾期”的判断得分也差于其他两类企业。
疫情期间与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假如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微弱经济体的金融健康风险传导到供应链的供应端,预计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原材料供应。对于处于供应链中心地位的核心企业来说,如果原材料缺失,即使人力资源、机械厂房设备等一应俱全,也不可能顺利复工复产,而不得不另做原材料供应的替代方案。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下,36%的微弱经济体与41%的中型和大型企业都遇到原材料涨价或供应不上的困难。
二是物流运输。交通运输企业就如同整个经济体的大动脉,其效率是核心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交通运输部在2020年1月底就要求疫情防控不得采取封路等措施,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54%的微弱经济体与64%的中型和大型企业遇到物流运输不通畅的困难。
生产端风险:复工到岗率不足
疫情期间与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用工条件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核心企业,以及处于供应链供应端的微弱经济体来说,无疑是最关键的。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下,38%的微弱经济体与64%的中型和大型企业都遇到人手不足或员工无法到岗的困难,而且中型和大型企业的困难远胜于微弱经济体。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处于供应链供应端的微弱经济体无法克服生产端的困难,则又会进一步影响核心企业的原材料供应。
销售端风险:销售渠道与订单的变化
在企业样本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旅游美容生活服务业等两类企业与销售端相关度较高。从金融健康指标的得分来看(参见图2),两类企业得分最差的指标依旧是“筹集应急资金的能力”“应急存款是否充足”“应对财务冲击的能力”和“财务规划实现的可能性”。其中,住宿餐饮旅游美容生活服务业企业的表现又更差一些。
疫情期间与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假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旅游美容生活服务业等微弱经济体的金融健康风险传导到供应链的销售端,首先影响的就是核心企业的销售渠道,而销售渠道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一旦受损,势必伤及核心企业的“元气”。
此外,工薪阶层的家庭购买力也会影响企业的订单。从工薪阶层的家庭金融健康评分来看(参见图3),得分最差的指标是“流动资产与月支出的比例”“应急存款是否充足”“筹集应急资金的能力”和“收支是否平衡”,评分均低于3分。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下,71%的工薪阶层预计收入将减少,近三成表示要改变现有生活方式或降低消费水平来减少开销。假如消费总需求的减少传导到供应链的销售端,则企业订单不可避免要面对波动的情况。对企业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点,疫情下,50%的微弱经济体与41%的中型和大型企业遇到了订单减少或消费需求不足的困难。
三项措施稳住经济基石
截至目前,為了应对疫情,政府与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揽子”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上述分析表明,除了继续落实相关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之外,在疫情持续和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建议政府针对供应链薄弱环节,对供应链上的微弱经济体和核心企业专门施策。
第一,从微弱经济体需求出发,精准施策。针对供应链的弱点,重点响应在供应端、生产端、销售端扮演重要角色的微弱经济体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微弱经济体更愿意得到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租金减免、缓缴社保,以及贷款展期等财税金融支持。此外,建议政府出台政策,保障普通工薪阶层,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收入,稳住了收入便稳住了消费。
第二,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以供应链为主线,帮助微弱经济体共同脱困。一方面,核心企业与微弱经济体唇齿相依,是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上述分析表明,微弱经济体的弱点是应急管理,建议核心企业主动在库存、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方面帮助微弱经济体提升流动性和应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关于利益相关者、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的相关条款指出,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经营业绩、保障股东利益的同时,应当在社区福利、救灾助困、公益事业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因此,身为上市公司的核心企业有更多的责任帮助在供应链条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微弱经济体。这也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的要求相吻合。
第三,引导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联合为微弱经济体提供合适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一方面,政府要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确保对微弱经济体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不缓贷”,解其流动性和应急管理之困;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加快转变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方式,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优势,加大力度推动金融科技在服务微弱经济体上的应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