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媛
摘要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病虫害类型,并从物理防治技术、构建全程监控体系、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应用绿色化学药物、强化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马铃薯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6-0112-01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等,原产于南美洲智利与秘鲁一带。马铃薯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钾、锰、VB、VC等营养物质,长期食用马铃薯可以在促进人体骨骼发育的同时增强体质,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当前,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常遭受病虫害威胁,严重影响其生长。本文对马铃薯病虫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技术,以期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参考。
1 常见病虫害类型
1.1 早疫病
早疫病多发于马铃薯幼苗期、成株期,属于真菌病害。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感染早疫病,表现为颈部褐色病斑、叶片水渍状暗绿色病斑。
1.2 晚疫病
晚疫病在阴雨期、潮湿的环境下极易发生,与早疫病相同均属于真菌病害。马铃薯感染晚疫病后表现为叶尖位置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转变为黑褐色焦斑[1]。
1.3 虫害
主要包括地上、地下害虫,其中地下害虫主要对马铃薯根茎进行蚕食,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马铃薯缺苗和枯死;地上害虫主要包括蝼蛄、金针虫、蛴螬等,主要对马铃薯的顶部、叶背进行蚕食,不仅影响马铃薯光合作用,也会造成马铃薯大量减产。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病虫害防控效果,而且不会影响到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现阶段应用于马铃薯栽种过程中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诱杀防治技术、人工捕杀等。诱杀防治技术具体包括黄板诱杀、灯光诱杀[2]。黄板诱杀技术主要是利用蚜虫、粉虱趋黄的特性,借助黄板进行害虫诱杀。防控期间,黄板按照300块/km2的密度设置,在植株顶端20 cm处放置黄板。通过大量实践研究表明,黄板诱杀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害虫的有效消除。灯光诱杀技术则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开展捕杀。在防控过程中,科学布置杀虫灯来吸引害虫。研究表明,1盏杀虫灯可以有效覆盖3 km2田地,取得理想的虫害防治效果。
2.2 构建病虫害全程监控测报系统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种植地区,可以借助互联网、监控等技术的应用来构建完善的马铃薯全程监控系统,对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实时监控[3]。而针对监控期间产生的视频资料则需存档保存,以便于用户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追溯和探查,进而提升马铃薯病虫害防控效果。此外,可以借助病虫害测报技术构建病虫害测报系统,以此对马铃薯病虫害产生的动态变化进行观测,在病虫害产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观测,进而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控措施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与依据。
2.3 合理选择抗病害品种
马铃薯品种的合理选择,有助于降低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蚜虫、蝼蛄等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同时,选择抗病害品种有助于降低防控成本,可选择荷兰7、花园525、克新13、延薯4号等优质抗病虫害品种。
2.4 绿色化学药物的应用
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型微生物源农药,在降低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几率的同时避免其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抗病毒、抗菌、活性剂的作用,在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期间合理应用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避免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毒素的累积[4]。
2.5 强化田间管理
强化田间管理工作,可以在保障马铃薯优良长势的同时,提升马铃薯的抗病性,降低生长后期病虫害防控工作的任务量和压力。一是开展中耕培土管理,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开沟排水,以达到降低田间湿度的目的。同时,结合马铃薯长势合理施用钾肥,进而提升马铃薯的抗病性。二是开展生长中后期高培土,以降低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入侵的机会。
3 结语
马铃薯种植生产期间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基于此,为进一步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需依据当地马铃薯种植现状,采取物理防治、监控体系构建、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应用绿色化学药物、强化田间管理等方式来大幅提升马铃薯病虫害防控效果,达到绿化防治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刘洋,刘福齐.马铃薯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12):68.
[2] 李积莲.论湟源县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18,90(3):14-16.
[3] 马培林,赵书文.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338(2):73-75.
[4] 石玉侠.冀北坝上冷凉地区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