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针灸加康复对急性缺血中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23 06:42关学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中风肢体针灸

关学明

(吉林省白城市医院,吉林 白城)

0 引言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指由气血阻断、脑溢血等引发的急性脑卒症状,该疾病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行动障碍、认知障碍,病情严重的患者还易出现肾脏器官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以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疾病病发率与日俱增,已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4]。本文通过对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措施在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意在为提高中风临床治愈率提出可行性方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中风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患者100 例,对比组患者100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4~62 岁,平均(53.6±2.4)岁,平均体重(57.6±4.9)kg,男性60 例,女性40 例。对比组患者年龄35~65 岁,平均(54.2±3.2)岁,平均体重(57.8±5.3)kg,男性60 例,女性40 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两组患者均符合中风或脑血栓临床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均知道此次实验研究的目的以及详细过程,并由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心脏、肝肾等其他内器官疾病者。(2)耐受性低于正常水平者。(3)不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具体包括吸氧治疗、呼吸道护理、循环治疗、血糖监护以及预防性治疗,医务人员依据患者详细情况对症用药,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7 d 给予对比组患者康复治疗,具体使用Bobath 法、Brunstrom 法以及关节、肌肉运动训练联合进行治疗。前期适当进行少量平衡训练,后期可依据患者康复状态逐步提高训练难度。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针灸治疗,1 日2 次,每次15 min,由医务人员依据患者详细症状进行判断,每次针灸选取2 处穴位,针灸前先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随后进行穿刺,随后进行捻针治疗。以上治疗均持续30 d,30 d 后观察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疗效。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效率参考患者临床症状,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无不良反应发生为显效,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但有不良反应发生为有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完全改善为无效,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肾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用t和(±s)检验及表示计量数据,用χ2和(%)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用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无效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评分。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

表2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肾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急性缺血中风在中老年群体病发率极高,其不仅对患者身体机能有所损害,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行动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且该疾病病发后,患者脏器功能以及循环功能极易出现并发症,以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8]。该疾病致病因素颇为驳杂,中医中普遍认为该疾病由气血不畅、气虚凝滞等导致病发,此外据大量临床治疗实验统计得知,不良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以及长期保持不良的情绪均易导致该疾病病发,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僵麻、突然猝倒。目前针对该疾病主要以药物控制调理为主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依据患者病情程度,通常轻症患者治愈率远高于重症患者[9-13]。

在临床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时,通常采用常规的吸氧、呼吸道护理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患者后,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证患者存活率。但大量的临床实验发现,常规的一系列治疗措施对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的后期康复治疗帮助效果较低,不利于患者患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康复,进一步限制患者生活质量[14-18]。

为提高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患后生活质量以及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等相关功能的康复,多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早期的针灸配合康复措施疗法在其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早期针灸通过穴位针刺治疗,能刺激患者肌肉恢复活性,逐步提高患者四肢的运动能力。此外,针灸的治疗,还能帮助患者代谢功能平衡,进一步促进患者自我修复能力的提升,以此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康复效率。而康复治疗措施中使用Bobath 法、Brunstrom 法以及关节、肌肉运动训练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帮助患者锻炼大脑功能,在保持大脑活性的同时,提高肢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和反应能力,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9-2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措施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肢体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比组患者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表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措施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措施对患者治疗的疗效。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缺血中风患者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能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率,提高患者患后生活质量。此外还能避免大量医患矛盾的出现,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中风肢体针灸
肢体语言
针灸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肢体写作漫谈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