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其孝 文/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位于福清市龙高半岛西北部、距县城20 公里的江镜镇南宵村,是福清市490 多个建制村居(其中103 个老区村)之一,其资源环境与周边村大体相近,但难能可贵的是:南宵村的先贤们在民主革命时期,便揭竿而起,站在革命斗争的前沿,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可歌可泣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宵人民听党的话,紧跟党走,勇于打拼,发展经济;进入新时代,南宵人民的聪明、智慧更加焕发,倾力将家园打造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福州市美丽休闲乡村精品示范村”,成为新时代走前头、作表率的领头羊。名声很响,期盼前往参观游览已久,终于有了良机。
2019 年6 月5 日,福州市老促会召开的“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研讨会在江镜镇举行,期间安排与会代表参观南宵村。当日晴空万里,我们一行人刚到村口,村党委书记薛尔辉就热情地前来迎接。这是一个拥有1.17万多人以薛氏为主的大村,辖13 个自然村,村党委有5 个党支部,党员220 名。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洁漂亮的村民住宅楼。薛书记一边带大家参观,一边不停地介绍:为规范农村住宅建设,提升村民居住环境,2008 年起,南宵村开展农村宜居环境建设探索,实施新农村住宅小区建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操作。该项目总占地100 多亩,投入资金1.2 亿元,分四期近10 年完成。其中单体别墅66 栋,连体别墅65 栋,复式套房2栋,安置宅基地的楼房18 栋。住宅小区本着超前的功能理念,实现了所有缆线下地,达成了“六统一”: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外观、统一标高、统一核算。不仅节约土地,还避免了建房纠纷,解决了1700 名村民建房需求,成为福建省罕见的新农村住宅小区。
● 整洁漂亮的村民住宅楼
在路口,我们遇到了薛大伯,他拎着两个塑料袋的垃圾,在智能分类垃圾箱前,熟练地刷卡,再将干袋和湿袋垃圾分类投入。“我们村是福清第一个实行垃圾分类的村,垃圾分类已成为村里的‘新时尚’,每日集中清运,确保垃圾不落地。为提高村民积极性,村里还专门发放了积分卡,一定的积分可换取生活用品,还能在村内‘幸福院’就餐。”薛书记介绍说。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临近村部的“幸福院”,几十位老人将两层食堂坐得满满当当,志愿者们将精心搭配的饭菜端上餐桌,老人们边吃边聊天,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这是福清着力打造的乡村振兴八大工程之一,聚焦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本村是镇里的试点,60 岁以上老人每天花上7元钱,就能解决一日三餐,90 岁以上老人免费。首家‘幸福院’建在村部,平时每天40 人左右,多时有100 人左右。”薛尔辉说,考虑到南宵村有13 个自然村,今后,村里还将分片开设几个“幸福院”,实现整村全覆盖。
走出村本部不远,我们来到文化底蕴深厚的下和洋自然村。这个村人口少,村子面积也不大,环村游,从头走到尾不到10 分钟。但是,该村道路整洁宽敞,美化绿化规范。最重要的是,在鳞次栉比的民居中,散落着一批历史悠久、风格迥异的古民居,就像有灵气的精灵,拖着你的脚步,让你流连忘返呆上大半天。
先人漂洋过海到异国求生,事业有成后,纷纷回乡建成具有异域风情的连片古民居,目前保留完好的有12 栋。中科院院士高由禧旧居、下和洋古学堂、六扇厝、红色革命基地、200 年历史的基督教堂、清朝乾隆年间建造的高氏古墓……在保存最好的一所完全小学里,现在是“南宵村革命历史纪念馆”,一组组精美的画框整齐地布置在展厅里,牌匾上的铭文,诉说着1936 年至1938 年间,福清市教育界前辈施孝仁、张端机、张端哲等在学堂中秘密出版红色书刊,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的故事。一组群雕中,誊稿者、印刷者、放风者,个个神情专注,密切配合,栩栩如生。他们手中刚出版的革命书刊,仿佛还散发着油墨香。
● 南宵村革命历史纪念馆内的展览
● 高由禧院士故居
为了延续爱国之情,帮扶病残党员、困难党员,在这处革命者秘密印刷红色书刊的旧址,设立了“党员关爱基金”。通过“党员关爱基金”,提高了党员之间的凝聚力,并将其延伸至帮扶贫困学生,激励后辈努力成才。目前,由村里爱心人士捐助的基金已达50多万元。
参观高由禧院士故居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南宵村对倡导乡风文明的执著。高由禧院士是气象学家,长期从事气象科学研究,曾经两次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进行气象学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不仅填补了青藏高原气候科学研究领域的部分空白,而且将高原气象学研究推进到新的广度与深度。他非常珍惜人才,通过送出去和在本所学习等方式,培养了近30 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南宵村决定在高由禧院士故居创办“高由禧纪念馆”,前往兰州将院士生前写过的部分文章、用过的物品和获得的奖章带回在展厅中展出,以激励后昆。
我们来到西浦溪休闲步道,沿全长2.6 公里的慢道漫步,微风徐徐,溪水潺潺,一旁的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硕果累累。这里是南宵农业创业园,开心农场、垂钓园、足球场、风筝区等一应俱全。“村里环境好,政策好,村‘两委’善谋划、会经营,名气越来越响,回乡创业,我们有底气。”创业园四季果园项目负责人薛立华对大家说。
为让有限的自然资源最大化集约利用,南宵村将荒地整合,从村民手中集中流转了1000 亩土地,以每亩年租费950 元租赁给利农集团,建起高标准蔬菜基地,增加村财的同时,不少村民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们这个超万人口的大村,仅4000 多亩耕地,如果全村人都呆在家里是养不活的。中央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鼓励村民发扬敢拼敢闯的精神,大胆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经营餐馆、超市、煤炭、房地产、纺织等事业。村民走出去,迎接挑战,历经磨炼,生活富裕了,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下次再来,你们将会有新的惊喜,我们将西浦溪农业园区、下和洋古民居、海仔温泉串联起来,一个占地3000 多亩,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将为南宵发展带来新变化。”说着说着,薛书记又把目光投向新的发展蓝图。
游览参观回来,感触颇多。这个村2018年人均纯收入2.8 万元,村财50 多万元。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生产生活环境与周边相似的老区村,凭什么打造出如此出类拔萃的先进典型,细思量,其实原因也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西浦溪休闲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