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冀梅 张秀梅 刘迎红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加强了中国同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河北省“沿渤海”、“环京津”的地理位置,必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赢得发展机遇,也突显出对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文章分析了河北省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河北省“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语言服务保障。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2-0106-03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enhance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Along Bohai Sea and around Beijing and Tianjin, Hebei province will certainly wi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highlights the urgent need for translation tale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major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training translation talents in Hebei province to provide better language service for the local economic growth and foreig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ransl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当今世界经济及割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此前提下,习近平主席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的倡议(简称为“一带一路”)。这一倡议必将促进我国经济更加健康全面发展,对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河北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构建起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在此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没有哪个省份或地区愿意坐视旁观,河北省也不例外。2014年12月15日,《河北日报》第五版发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河北如何抓机遇西拓东进》指出,河北省需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良好机遇,寻求发展。具体而言,要把握内外需求,找准定位,在西拓东进中通过产业、城市和港口联动开发,促进我省发展。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推进更高层次开放,出台了《关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方案》,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
京津冀特殊的区域位置在国家改革开放全局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沿渤海”、“环京津”的独特优势显示了河北省优越的地理环境,在“一带一路”影响下,必然为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谋求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发挥着培养各类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而在“一带一路”影响下,更加突显了我省对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一带一路”建设走多远,我们的语言服务任务就有多重。翻译界提供的语言服务能力有多强,“一带一路”就能走多远(黄友义,2017)。因此,翻译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翻译是不同国家交流与合作的桥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河北省要加强“一带一路”的建设,就要构建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新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二、河北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语种开设情况
2013年9月3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习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要实现这“五通”,首先要实现“语言通”。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东接亚太,西进欧陆,沿途连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沿线涉及65个国家,共计53种官方语言。通过查阅《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我省各高校开设的语种主要集中在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朝鲜语等语种。个别院校开设了罗马尼亚语、印度尼西亚语、匈牙利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捷克语、阿拉伯语、越南语、泰语、蒙古语、孟加拉语、保加利亚语、韩语等专业。绝大多数院校仅开设英语和日语专业。由此可见,我省高校开设的语言专业相对较少,较为有限,仅涉及“一带一路”沿线53种官方语言中的14种,无法满足我省“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翻譯专业开设情况
2005年,教育部批准在国内三所高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我省的河北师范大学列为其中之一,2006年开始招生,走在了河北省翻译本科专业发展及翻译人才培养的前列。继河北师范大学开设翻译专业以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燕山大学、衡水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华北理工大学、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邯郸学院、燕山大学、张家口学院及邢台学院自2012年至201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开设了本科翻译专业。
通过查阅《教育部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名单》,河北省仅有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传媒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为MTI培养单位,且只涉及英语,远远不能满足河北省顺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要。
(三)翻译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指出: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笔者查阅了我省部分高校翻译专业培养目标,基本都是按照上述《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制定,翻译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定位不明确,缺乏地方特色,无法满足时代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此外,我省高校翻译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2. 课程设置
翻译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明确定位和地方特色,必然导致课程设置沿袭传统,缺乏特色优势课程,无法与本地翻译市场需求对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多数院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翻译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实战经验。传统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翻译材料缺乏多样性,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师职业素养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我省高校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培养单位逐年有所增加,招收的学生也随之增多,翻译专业教师人数相对欠缺,且相当一部分教师由英语专业教师转为翻译专业教师,缺乏翻译教学实践,无法实现对学生的职业性指导。同时,高校翻译专业教师在年龄、职称和学历上也有待进一步的优化。
三、“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翻译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地方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高校应合理定位、优化结构,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人才培养应该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据此,河北省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也应该突出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该结合我省“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结构布局,根据本地语言服务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过硬的职业素养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的翻译人才,服务于我省“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
在语种方面,应兼顾通用语与非通用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一带一路”绝大多数沿线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英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河北省高校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夯实英语语种在我省高校翻译本科专业及翻译硕士培养中的基础,向体系化、特色化发展。与此同时,与我省开展合作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涉及印地语、印尼语、泰语、波兰语、捷克语等,根据实际需要,开设非通用语言专业,为省内企业“走出去”扫清语言障礙。在现有基础上,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按照分层次、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翻译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在不同阶段侧重不同的教学和研究内容。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训练
1. 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准确的语言转换,即译文和原文在语言含义上的对应,注重单一语言现象,如字词、意群、句子的处理,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强调语言知识,不注重对相关学科和主题的认识。适应时代发展的翻译教学则应该更加注重翻译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译文效果以及职业要求,注重篇章的整体效果,强调相关知识和术语,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翻译意识、翻译策略和翻译解决方案(仲伟合,穆雷 2008)。
翻译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两种语言,同时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和百科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翻译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语言知识、翻译知识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需要将翻译理论及技巧与翻译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升翻译教学的效果。因此,翻译教学中既要讲解翻译理论与技巧,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翻译实践,将理论与技巧自然运用在实践中,内化为自觉行为。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各高校应充分考虑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工业、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结合本地特色,开设相应的应用类翻译课程。
2. 网络技术与平台
翻译已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的行业门类,翻译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摆脱以往简单的纸、笔、字典的模式,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一些重复性的、专业性强但规律性较为突出的翻译任务可由机器翻译完成,机器翻译工具的使用将大大提高基础性翻译的效率,在此基础上,人工进行审校。因此,培养学生掌握并熟练使用翻译辅助工具、网络技术与平台,并与实际的翻译工作相结合,是翻译人才培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6年4月,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及全国二十余所重点高校共同发起的“语言大数据联盟”,通过中译语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放的语料及平台资源,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语言服务教学、实践、科研、业务等提供支持并开展合作,实现全球资源汇聚、交换和共享。截止到2019年4月,联盟会员已增至240余家,其在线资源共享平台,已经在联盟内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我省高校如衡水学院、华北理工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保定学院等从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陆续加入“语言大数据联盟”。在语言服务类项目实习平台上,学生能够初步体验翻译职业,也能提前了解翻译职场的岗位需求。为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我省应有更多的高校加入“语言大数据联盟”,充分利用工具与技术、平台与资源,提升翻译教学,拓展师生的翻译实践机会。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各高校应积极引进高层次翻译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让翻译专业一线教师接触翻译领域前沿发展状况、教学理念和方法,邀请职业翻译开展业务培训,让一线教师了解翻译职场的需求和工作流程,并将之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缩短学生和翻译职场的距离。此外,除了把专家、学者、职业译员请进来,翻译专业一线教师还要勇敢地走出去,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企业观摩学习。同时,拓展知识领域,学习政务、经贸、法律、工程、管理等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将语言知识、翻译知识和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应用于翻译教学。
四、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河北省各高校应立足于我省“沿渤海”、“环京津”的地理位置,探索本地特色,明确翻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翻译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翻译工具、技术及平台,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贺莺,张旭,黄长奇.面向“一带一路”展望亚太翻译新图景[J].中国翻译,2016(6):65-69.
[2]候崇莹,赵晓红.“一带一路”背景下宁夏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思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4):130-132.
[3]黄友义.“一带一路”和中国翻译——变革指向应用的方向[J].上海翻译,2017(3):1-3.
[4]平洪.翻译本科教学要求解读[J].中国翻译,2014(1):53-58.
[5]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語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2):13-19.
[6]闻竞,张占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河北省经济发展新模式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93-99.
[7]吴广平,罗递敏,王晶.“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9):143-144.
[8]张健稳.“一带一路”背景下多语种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探讨[J].上海翻译,2018(4):63-67.
[9]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