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教学实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发声技巧,能够将歌曲的主旨准确地表达出来,将其中的内涵通过细腻的方式来表达,让听众与歌唱者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产生共鸣。但是通过对近几年声乐教学实践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声乐教学实践的效果并不好,很多高校的毕业生都不会唱歌,在平时的课堂的学习中能够将一些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不能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体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现状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技巧;声与情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185-01
【本文著录格式】段琼.声乐教学实践中技巧技法解读[J].北方音乐,2020,01(02):185,187.
一名合格的声音演唱者不仅仅具备了正确的发生能力和技巧,同时还能够通过一些文字的运用、动作的表达和声音的高低来表达出作品中的内容和意义。声与情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想要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实现声情并茂,第一是扎实的基本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模仿,在自己心中建立一种音乐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这样才能深入地了解声与情之间的配合,才能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将这两个方面都完美的表达出来,这也是歌唱作品魅力的体现。
很多毕业生只能够从旋律和节奏上去安排和设计,对于歌曲本身内容的研究较少,一味地追求舞台效果,没有真正地去寻找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方法。这样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其中有些学生通过自己主观的想象同时融合自己的感情来教学的方式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自己主观想象的感情不一定能够与歌曲的情感融合到一起。所以,必须进行客观的分析,将歌曲的主题情感了解清楚,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技巧去表现歌曲,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一、声乐教学实践中声情并茂的重要性
在进行声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声音技巧的运用,同时也是将作品中的感情因素表达出来,通过对声音技巧的灵活运用来配合一些肢体上的动作,表达出歌曲的风格与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声音与情感的融合,实现声情并茂,对于任何一个声乐教师来说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声乐作品中常常会蕴含一些思想内涵,这些思想内涵的体现是通过人的声音来实现的,而声乐教学实践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身体的神经系统和各种器官,来对声音和感情进行调整,从而体现出一种歌唱的能力和技巧,将这种技巧传授给学生。教师能否将歌曲作品中的感情表达出来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教师都不能将这种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那么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进行声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唱歌能力和技巧,同时还应该对歌曲的风格进行定位,让学生将其中蕴含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够使声乐教学实践的质量得到提高。
二、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声与情的技巧
(一)声乐教学实践中情的发掘
在声乐演唱中的情是表达歌曲内涵的精髓,只有将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才能够将真正的思想和感受带给听众,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而声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发掘声乐演唱中的感情,这样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
1.发掘词曲的内涵
每一首优秀的歌曲都是一种思想或者是社会层面的体现,想要将一首歌曲唱好,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够的,还应该去发掘歌曲的背景和内涵,将其中的真实精神内容发掘出来,在歌声中表现出来,将这种感情传达给听众,才能引起听众心中的共鸣。举例来说,《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就是表达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描绘,体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活状态,能够激发人们心中的热情。同时,我也认为这是我国生产力解放以后,农民铺天盖地的耕种热情的描绘,从词曲中就能够感受到歌曲中表达的热烈期盼。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应该了解这种生活背景和生活状态,通过对词曲内涵的发掘来领悟歌曲中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表达出这首歌曲中的感情。
2.情感上的统一
每一首歌曲的感情基调都是不同的,有些是明朗轻快的,有些事铿锵有力的,有些是哀怨惆怅的,演唱者在领悟歌曲的内涵的基础上应该将自己的感情与歌曲的感情协调起来,掌握好感情的基调,这样才能够将歌曲的主题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真正的情感表达是需要角色的投入的,在声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歌曲中的角色,可以先通过一些情景来带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逐漸地融入到角色之中,与歌曲的主旨产生一致的感情,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快进入角色,在演唱的过程中才能够将这种感情彻底地表达出来。
(二)声乐教学实践中声音技巧的训练
声乐演唱是一种艺术行为,而声音是将这种艺术表现出来的主要工具,因此,声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情感表达的深刻程度。其实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不同的,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声音技巧来将自己的声音美化,通过不同嗓音来发出优美的声音,这些都是需要经过科学的训练而得到的。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声音技巧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也是比较注重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没有捷径的,声音的技巧的训练也是如此,只有经过不断地砥砺,才能造就不凡的嗓音。
一个音乐素质较高的演唱家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的,但是在很多音乐高校中,学生都是简单经过几个月的音乐素质培训就匆匆毕业,能够接受系统的、长期的、科学的音乐素质训练的学生很少,从小就开始接受音乐素质的熏陶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一定的限制。更多的情况是学生在入学之初都是大白嗓,对于声音的技巧根本一窍不通,因此,一些基础性的训练就需要显得非常重要。在声乐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去选择一些训练的科目,进行差别化训练,一些音乐素质较高的应该接受一些高级的声音技巧,而一些音乐素质较差的学生则是打好基础,将一些基本的声音技巧熟练掌握,这样学生才能为以后处理好声乐演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声乐演唱是一种生理和情感相互作用的艺术形式,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是处理声与情关系的最好方式,通过运用声音的技巧将歌曲中生动的内容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在内心产生共鸣。演唱者通过自己感情的渲染和表达,能够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歌曲中,将自己的角色转换成歌曲中的角色,这样就能够在丰富的感情下带动自己的声音。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音乐都是比较难领悟的,因为每个地域的文化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唱是无法将其中的精髓领悟的。我认为,想要在声乐演唱中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还应该更多地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在声乐教育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个地域的文化和风情,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声与情的关系处理好,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四、结语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声情并茂是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学的本质是抒情,但是声音是抒情的工具,教师既要注重声音技巧的琢磨,同时还需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赋予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将声乐教学实践的效果推到最高峰。声是歌曲艺术的载体和先决条件,而情是歌唱表达的内核,声情并茂是声乐教学实践的最佳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董治平,李韩英.声乐合唱中演唱技巧的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8(23).
[2]高阳阳.声乐教学中美声演唱技巧和风格与中国本土声乐艺术的融合分析[J].戏剧之,2018(16).
作者简介:段琼(1991—),女,汉族,山西省武乡县,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