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群 李 明 刘影倩
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珠海 519055
疝气是外科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部位多为腹股沟区域,疝气也叫腹股沟疝[1]。疝气发病原因为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脱离原先所在位置,通过一些薄弱位置、缺口或间隙进入另一部位[2]。疝气在前期的发病症状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肿块会逐渐变大,部分患者病情可能诱发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症状,严重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3]。对于疝气疾病,临床上常选择手术修补术进行治疗[4]。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和传统疝气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疝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组,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股沟疝气的诊断标准;原发性腹股沟疝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无严重障碍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手术禁忌患者;有严重肿瘤患者;严重的脏器疾病患者。腹腔镜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5±4.1)岁,平均发病时间(11.4±2.6)月,直疝13例,股疝10,其他17例。
传统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0.8±4.2)岁,平均发病时间为(11.8±2.4)月,直疝10例,股疝12,其他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传统组给予传统疝气修补术,一般步骤有: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手段对病患进行麻醉,并置放导尿管,对疝囊采取高位结扎,对损伤位置进行修补,术前禁止患者进行饮食,依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手术。(2)腹腔镜组给予单孔腹腔镜(上海英诺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沪械注准20162660006)疝气修补术,主要步骤:患者麻醉后,采用喉罩进行全麻,脐下切一个0.5cm的弧形切口,建立CO2气腹;线通过硬膜外的套管针,刺破内环口的外上缘体表皮肤,在内半周出将腹膜外行进,通过输精管的表面,戳破腹膜进入腹腔,将针缓慢取出,在腹腔内形成线圈;套管针从原先刺破位置进入,将针穿进线圈并拉紧,使线完全环绕内环口一圈,收紧疝环并进行打结。
(1)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满意度及手术相关指标;(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d的疼痛感,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评价疼痛程度,满分10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烈;(3)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4)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腹胀、切口感染、尿潴留和血肿。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血量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切口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相关指标及切口满意度比较
术后1、3d腹腔镜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均轻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组别 n 术后1d 术后3d腹腔镜组 40 2.75±0.36 1.28±0.14传统组 40 3.82±.051 2.87±0.25 t 10.841 35.096 P<0.001 <0.001
术前两组患者IL-10及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IL-10及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IL-10及CRP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IL-10及CRP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IL-10及CRP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IL-10(pg/mL) CRP(mg/L)术前 术后3d 术前 术后3d腹腔镜组 40 47.51±5.73 53.67±6.18* 2.25±0.51 2.95±0.47*传统组 40 47.26±5.64 59.24±7.68* 2.30±0.53 3.62±0.69*t 0.197 3.574 0.430 5.076 P 0.844 0.001 0.668 <0.001
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传统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疝气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腹部肌肉强度下降,而腹内压强增大,腔内的多种器官向体表凸出[5]。疝气前期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逐渐增大,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6-7]。临床上普遍采用手术治疗疝气,有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8]。在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同时出血量也较多,导致患者疼痛感强烈和术后不良发应较多[9]。随着腹腔镜在医疗技术上的快速发展,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0]。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疝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美容效果显著等优点[11]。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和传统疝气修补术,探究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疝气患者治疗的应用价值。
研究发现,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手术,结扎位置更高,切口小且位于脐下,无明显瘢痕[12]。且该方法通过超声刀进行切割,可减少渗血情况的发生,即使发生出血也可迅速凝结止血,减轻组织创伤,也降低了出血量。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血量均低于传统组,切口满意度高于传统组,提示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效果更佳。术后腹腔镜组的疼痛程度低于传统组,提示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更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主要原因在于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是应用腹腔镜辅助的微创手术,对病灶的处理效果更理想,对机体创伤性更小,因此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
无论是传统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手术过程中都会损伤机体,而早期炎症反应的变化则能有效的反应手术创伤程度[13]。IL-10表达水平可作为机体受到破坏后产生应激反应的一种敏感标志物,能够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当创伤越大时,IL-10表达水平越高,可有效反应手术对机体损伤程度[14]。CRP是组织损伤时一种急性蛋白,通常在肝脏中合成与代谢,当机体受刺激时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其表达水平的提高则说明机体存在急性组织损伤,CRP水平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是临床上常用于评估炎性反应的标志物[15]。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腹腔镜组IL-10及CRP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提示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更显著抑制炎症反应,与上述说法一致。除此之外,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提示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更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原因在于该手术切口小,易于恢复,减小了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同时该手术在腹腔中行疝内环高位结扎,对精索等组织器官的创伤较小,对排尿反射影响也较小,也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
综上所述,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疝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能更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病例数偏少,观察时间偏短,因此还需扩大病例数及增加观察时间,对单孔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应用于疝气患者的临床价值做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