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涛,胡 玉
(1.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2.金安桥水电站有限公司,云南 丽江 674100)
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国家水电建设,因此在一些流域内,建设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设施。通过这些水利水电设施,实现了集中发电、水源调配,保证了城市平稳发展。但这些项目临近水域,当梅雨季节来临,或者气候不稳,产生大量降水时,对于水利水电施工的排水要求极为严格。传统的技术应用方法下,虽然可以有效排水泄洪,但当降水量极大时,施工场地的透水率偏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影响参数的分布特征,研究新式的技术应用方法[1]。
了解所建区域的基本资料,是水利水电站施工的前提。基本资料包括:流域概况、水电站基本概况。
图1 流域实况降水量
以某一流域为例,该流域横跨西南、华中、华东三大区域,途经多个省市,横穿三级阶梯。该流域支流数量多、横跨地形多样,每一阶梯的降水量各不相同,图1[2]是该流域某一天的实况降水量。水利水电的施工,需要考虑上述自然要素以及人为影响,了解当地的水文状况,保证施工顺利展开[3]。
气候是影响水文的主要因素,多雨水的气候会加大流域的洪水量,因此以上一年的流域气候为依据,预测当年的洪水量。
表1 气象要素表 单位:℃
表1中的数据为施工前一年的区域气温。根据月均降水量,统计该区域该年度的月均径流量,分析洪水的基本规律[4]。假设洪峰期间用T(t)表示,则有
(1)
式中,T(t)1—第t次与第t+1次洪水峰现时间之差;t1—第t次的洪水峰现时间;t2—第t+1次的洪水峰现时间[5];T(t)0—第t次洪水结束时间,与第t+1次洪水起涨时间之差;t3—洪水涨水时间;t4—洪水退水时间[6]。
量级划分洪水各特征指标值,根据影响因素,预测施工当年的洪水规律:
(2)
式中,p—洪水径流量;f(p)—洪水径流量的渐进行为函数;c—该区域的月平均温度;wi—在i区域的月平均河流径流量;vi—在i区域的月平均降水量。由此得出洪水变化规律[7]。
将分析出的洪水规律作为依据,通过施工导流技术设计引水渠,控制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的场地水流量。针对直线运动的洪流,设计明渠和管道渠导流洪水[8]。明渠的最大深度为:
(3)
式中,p—明渠内的水流均流量;m—土质的糙率;x—冻土深度;u—湿周;j—施工现场土层的底坡坡度;s—渠道过水面积。求解上述计算公式,根据二分法得出明渠设计高度[9]。水流受地形影响,其流淌方向会发生渐变,此时就需要利用管道渠来泄洪,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4)
式中,d—管道渠断面比能;h2—地形基本高度;θ—地形走势角度;k—管道横截面积;a—地形的最小接触面积[10]。根据比能计算管道水利坡度:
(5)
式中,i—上游区域;j—下游区域;qi—上游管道的安放角度;qj—下游管道的安放角度;vi,vj—上游、下游断面所对应的洪水流速;Ci,Cj—上、下游区域的谢才系数;ri,rj—上、下游区域的水力半径[11- 14]。综合式(3)—(5),得出非均匀渐变渠的计算公式:
(6)
根据设计的施工导流渠建立围堰,保证水利施工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作业。绘制一个二维围堰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围堰平面图
图2中的围堰大小,是根据施工导流控制的泄水量结果计算得出的。根据水渠深度及宽度,利用分析模型求出围堰的轴线长度:
l(x,y)=exp{-[(-lnx)α+(-lny)α]ε}
(7)
式中,x—围堰轴线的横坐标向量;y—围堰轴线的纵坐标向量;α—分析模型的定量参数;ε—描述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17]。结合定义域为[0,1]的随机联合函数,结合式(6)—(7),连接水域中多个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描述这些数据之间的联合分布状态:
(8)
式中,u1,u2,…,un—水流各项随机变量的数值;U1,U2,…,Un—随机变量;n—合计的参数总数量;f1,f2,…,fn—变量值u1,u2,…,un的联合分布函数;Us—边缘随机变量;us—边缘随机变量数值;fs—随机变量us的边缘分布函数;φ—随机联合函数的固定参数;G—平稳期水流强度[18- 19]。
上述结果得出洪水的两个冲击阶段,以此设计围堰的总体大小,并根据不同的水流流动位置,设置抗冲击力不同的围堰,形成一个抵抗洪水冲击的封闭式结构,实现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20]。
搭建仿真实验平台,利用MATLAB软件模拟水利水电施工环境,下载Dev Test工具记录实验数据,验证所提出的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将传统的施工导流围堰技术应用到该实验环境中,分析两种应用方式下,施工场地的透水率。
随机选取一片水域,模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置施工导流与围堰特征数据,见表2。
表2 施工参数特性表
依照表2中的数据,预先模拟围堰框架。仿真围堰的填筑过程,分为一期土石围堰、二期土石围堰模拟。将两个期间的土石围堰分为上、下游2段,上游段填筑共划分成I、II、III共3个区间;下游段分为I、II、III、IV、V共5个区间。按照材料装车—材料运输—材料填铺—材料压实的程序,分别采用两种技术,执行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处理。需要被模拟的施工地区区域概况,见表3。
根据表2—3中的基本数据,开始实验。打开仿真软件,将系统模拟调试20min,试运行一组数据,测试结果无误后实验正式开始。
将所提出的技术应用方法下的实验结果,作为实验组A,将传统技术应用方法下的实验结果,作为参照组B。为保证实验的真实性,随机抽取5个月的模拟实验,图3—4为随机抽取的实验结果。
表3 施工区域概况
图3 7月份测试结果
图4 8月份测试结果
从图3中可以看到,在所研究的施工导流围堰技术应用下,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场地透水率,大多数在安全标准范围曲线之下,只有两个日期的透水率贴近安全标准值,其平均透水率为0.21Lu;而在传统的技术应用下,虽然有些日期的透水率在标准范围内,但大多数透水率远高于安全标准值,平均透水率为0.68Lu。图4中实验组的测试结果,其透水率同样贴近标准值,但其平均值为0.27Lu,低于0.5Lu的标准值;对照组的透水率平均值为0.63Lu,超出标准值0.13Lu。所研究的技术应用下的月均透水率为0.24Lu,传统技术应用下的月均透水率为0.67Lu。
施工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提出的技术应用,着重分析了传统应用方法中透水率过高的问题。利用关联函数等数学理论,结合分析模型,量级划分洪水各特征指标值,细致化研究影响水流的因素,制定合理的围堰结构框架,实现明渠和管道渠的双向泄洪。此次研究解决了传统技术应用中围堰结构的稳定问题,提升了与土地接触面的契合完整度。但此次研究是在二维模式下展开的,在调整导流渠宽度、深度,调整围堰结构方面,可能会产生重复操作,今后要向三维虚拟模式下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