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晶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南岸干渠灌区管理处,新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835000)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库灌区在多年来的抗旱灌溉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在保障生产、促进和谐和粮食安全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由于诸多原因,灌区灌溉面积萎缩,灌溉功能下降,灌溉水利用率降低。虽然大中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已列入计划并逐步解决,但小型水库灌区却由于其灌溉面积较小,数量众多等原因无法及时进行节水改造[1]。
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着力改善民生,现已完成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公交,现在所有小水库又都完成了除险加固,防洪标准得到提高,为更好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小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也应立即提上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部分。
以某市为例,小型水库灌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某市189处小型水库灌区,涉及18个乡镇,260多个村,约占全市1/4。这些村的耕地大多靠水库水进行灌溉,现状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和群众生活保障。
小型水库灌区由于水库位置较高,而农田大都位于水库下游,因此属于自流灌溉,不需要其他动力,灌溉成本较低,长期以来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2]。
由于小型水库灌区规模较小,大的几千亩,小的几百亩,涉及村庄较少,种植作物相近,作物蓄水期也比较统一,方便灌溉管理。
小型水库灌区作为涉及村庄多、牵扯人数广、灌溉机动灵活的工程形式,在当前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农村的要求下,进行改造是非常必要的[3]。
大部分灌区修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工程年久失修,老化、损坏、淤积、渗漏严重,同时灌渠设施老化,输水能力下降、灌溉效益降低。某市180多处小型水库灌区原有效灌溉面积近10万亩,现在灌溉面积不足3万亩。
小型灌区大都由村集体管理,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各户之间种植作物不一,灌溉制度不协调,甚至有的用水户为了自己方便破坏了灌区。由于资金等问题,灌区得不到日常维护,设施遭受破坏无法修补。虽然近年来产权制度改革后,大部分水库有了承包人管理,但对于破坏严重的灌区,同样没有人进行整修维护,同时水费收取难也成为承包人拒绝放水的理由[4]。
经测算,目前灌区亩次灌水定额达到150~250m3,而小水库水源并不是十分充足,原先能灌溉3~4次,现在只能灌溉1~2次,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需求。
小型水库灌区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要求,致使群众产生怨气,甚至导致一系列矛盾,而且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输出较多,留守耕种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解放劳动力就显得尤其重要,群众和与基层水利站工作人员对小型水库灌区改造的愿望迫切[5]。
针对目前情况,对比渠道防渗改造和管道输水改造两个方案,最后提出“灌区管道化”“灌溉自来水化”的节水改造措施。即在现有水源条件下,将原来渠道灌溉灌区改造为管道灌溉灌区,原来渠道中的自流水改为了管道内承压水,在田间设给水栓直接进入灌溉区域。灌区工程建成后由承包人管理,用水户按计量设施或按亩缴纳费用,促进灌区的长效运行。对有条件的灌区可增设射频卡控制设备或者插卡水表设施等,体现灌区的现代化发展和科学化发展。此外,为更有效地发挥水库效益,水库上游也可根据条件设提水灌区,结合实际情况可大力提倡风力提水节水灌溉,设风力提水设施,配套水池和管道进行灌溉,将这些工程也可一并纳入水库灌区进行管理[6]。
4.2.1组织领导
要搞好小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与各级政府领导重视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政府把这件事情纳入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要将小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和有关部门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督查和考核。对在小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7]。
4.2.2资金筹措
小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资金按照“群众投资投劳和社会筹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进行筹集,积极鼓励个人、单位和外商投资农村灌溉事业。各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比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可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吸纳社会化融资,严格制定和执行资金管理规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8]。
4.2.3建设管理
由政府成立办公室,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并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在具体实施中参照其他工程建设项目经验,实行工程立项制度,明确立项条件,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进行。认真把好工程施工、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工程验收四个关口。
4.2.4建后管护
工程建成后,必须实行法人实体运作。采取独资经营,合资经营、聘任经营、拍卖、兼并、承包、租赁、股份制合作等多样的灵活方式,明确工程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管理体制,以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9]。
经测算,进行渠道节水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系数能达到0.6,如果进行管道输水节水改造,则避免了渠道输水过程损失和田间输水损失,直接进入田间作物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数能达到0.75以上,基本达到高效节水灌溉标准,亩次平均节水可达到100~200m3,可有效地提高小型水库的灌溉保证率,增加灌溉次数,保障作物生长需要,促进作物增产。
进行管道化节水改造后,除了给水栓和标志物等占用少量土地外,原有砌石或混凝土渠道可全部整平,恢复为耕地,增加种植面积。经初步测算,全市小型水利灌区改造后可增加耕地800多亩,按当前旧村改造增加土地政策,每亩10万元计算,则可争取土地资金8000多万元。
根据小型水库灌区的渠道节水改造投资进行测算,按照一处小型水库灌区控制灌溉面积1000亩地计,进行渠道防渗维修改造和管道节水改造投资比较。
渠道断面为0.4m×0.6m浆砌石断面,渠道改造主要建设内容:重新砌筑渠道100m,防渗维护500m,田间进行输水工程建设,渠道设分水口,渠道防渗改造费用见表1。
表1 渠道防渗改造费用
管道改造建设内容:主管道1500m,田间管道6000m,给水栓50个,管道灌溉投资造价比对分析见表2。
表2 管道灌溉投资造价比对分析表
由以上投资测算可以看出,管道节水改造比渠道节水改造可以节省投资20%左右。
相比砌石和混凝土渠道施工,管道施工更加简单,只有开挖管沟、管道安装回填等几项工艺,而且目前机械能力能保证管道施工的安全、高效,同样长度的灌区,管道施工比渠道施工要快2倍多,而且施工质量更有保障。
由于管道埋设于地下,省去了沿线的看护,只要做好给水栓和水源控制管理就可以了,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也方便了用水户使用,因为管道中任何时候都是充满水的,用水户只要到地头和管理人员说一声,打开给水栓就可以灌溉了,省略了诸多环节,消除了中间偷水、漏水而导致扯皮不交水费的现象,提高了管理效益。如果有条件安装射频卡控制器或者插卡水表等,更能促进小型水库灌区的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真正实现“灌溉自来水化”的发展。
由于管道内为承压水,一般水库的水面到放水洞水头为6~10m,这样就使管道内有6~10m水头,在水头作用下,对原高于渠道高程的地块也能安装给水栓进行自流灌溉,这增加了自流灌溉面积,节省了不必要的提水动力,降低了高处耕地的灌溉成本。经测算,全市小型水库灌区可扩大自流灌溉面积3万亩左右,年可降低灌溉费用100多万元。
砌石或者砼渠道的使用年限虽然设计较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部分为30年左右,可由目前正在运行中的灌区可以证明。管道灌溉工程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如果没有确实的人为因素,其寿命还可以更长。
管道化节水改造一经建成,就几乎没有其他运行费用,而渠道则因为冻融、老化等原因需要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一般运行费用占总投资的10%~20%。
小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管道化,其优点非常明显,实施迫在眉睫,在工程实施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田间节水措施,采取更加高效的工程节水方式和农业节水方式,以确保小型水库灌区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此外,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水平管理,做到工程安全、人员安全,对建成后的工程,要积极出台政策,促进灌区管理改革,保证灌区收益,使小型水库灌区得到长效运行,达到群众满意。如何解决资金配套和合理引进先进的节水设施也是今后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