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山塘养殖的技术水平,规范山塘养殖技术,突破陈旧落后的固定思维模式,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淡水养殖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技术,并在福建省内陆低丘陵山区试验、示范及推广,同时辐射到接壤的广东、江西等周边县市。现将该技术要点和示范推广情况总结如下。
低丘陵山坳地周边山林植被良好,无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染,底质保水性好。靠雨水或山泉水蓄积成水体的池塘,池塘堤坝需符合相关行业的要求,池底平坦,无杂物,水质良好,水深≥1.5米,单口面积≤100亩。
单独设置进排水管道系统,并设置排洪沟、溢洪口等防洪设施。配备0.5千瓦的三相输变电线路,并配备发电机组。水面开阔的上风处建造投饵台,伸出堤岸1~2 米,离水面1.0 米左右。主干道满足鱼、饲料等运输车辆正常进出。
(1)捕捞设备:由台网、滤鱼栅、出鱼通道和取鱼箱构成。台网网目为3~4厘米的尼龙网(18纱网线)制作成边长为15~30米的正方形。滤鱼栅由不锈钢等硬质材料做成直径约1米的圆形或边长约1米的方形栅栏,安装于台网外侧底端。出鱼通道为直径1.5 米、长10 米左右的圆柱状尼龙网兜,连接于滤鱼栅对角的台网内侧底端。取鱼箱为规格6 米×1 米×1 米左右的尼龙网箱,与出鱼通道的另一端相连。
(2)机电设备:每7~10 亩池塘配备3.0 千瓦的叶轮或射流式增氧机和0.12 千瓦的投饵机各1台。在投饵台底部安装≥1.1千瓦的微孔增氧系统1 套。有条件的,每口池塘配备1 套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干塘曝晒,通过清除过多淤泥及杂物,或翻耕、种植水草等方法改良底质。使用生石灰按75~100千克/亩进行清塘消毒,3天后蓄水。
以主养草鱼,混养鲢、鳙、青鱼、鲤、鲫,轮捕轮放养殖模式为例。
待清塘药物药性消失后、平均水深≥60 厘米时试水后放养。同批放养的鱼种规格一致,一般草鱼、青鱼、鲢、鳙为13~22厘米,鲤、鲫为5~6厘米。
草鱼放养比例为80%~90%,混养鱼比例为10%~20%。放养密度800~900尾/亩。
草鱼种放养前需使用商品化的疫苗进行背鳍或胸鳍基部注射免疫。使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对鱼种进行浸泡消毒,时间为15~20 分钟,并适时处理消毒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补充杂交狼尾草、青刈玉米、黑麦草等优质青饲料。遵循“四定”“少量多次”和“逐渐递增”原则,根据鱼情及时调整投喂量。每次投喂持续时间控制在20~40 分钟。不利天气时减少投喂量或不投饵。每搭配投喂50 千克青饲料,相应减少2.5~3 千克配合饲料投喂量。
(1)水位控制:鱼种放养后逐步蓄水直至最高水位;进入暴雨多发季节,提前适量排水;进入秋冬枯水期后一般应停止排水。
(2)理化指标:水质保持“肥、活、嫩、爽”;pH 6.8~8.5,溶氧≥5毫克/升,透明度30~50厘米。
(3)物理调控: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1~2 小时;暴雨来临时适时排放部分底层污水;水体浑浊或悬浮物多时使用沸石粉或膨润土等净化水体。
(4)化学调控:科学使用底质调节剂、生石灰、二氧化氯等改良水质。
(5)生物调控:在水面一角或中间用围栏或浮床种植浮萍、水浮莲、莲藕、水雍菜等水生植物,面积占养殖水面的5%~10%;夏、秋两季每隔7~10 天全池泼洒1 次微生态制剂;根据水质和底质情况,分别混养少量鳖、虾、蟹、泥鳅等优质特色品种。
每天早、中、晚结合投饵观察鱼情,养殖中后期每天22:00-0:00和凌晨巡塘,气候突变时随时巡塘。定期检查排洪、堤坝、电力线路及机电等设施和设备,及时排除故障。
采取捕捉、驱赶方法清除水蛇、水鸟等敌害生物;使用草木灰等灭除老绿藻、蓝藻,慎用硫酸铜。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定期或不定期以药物挂袋、消毒食场和全池泼洒方式进行消毒;夏秋季节不定期服用药饵。水深≥2 米的池塘全池泼洒药物时,按2米的深度计算水量和对应药量。治疗时对症下药。
根据商品鱼规格、池塘载鱼力和市场价格等确定起捕时间和数量,并补充鱼种。
用饲料引诱鱼群聚集后迅速吊起台网,开启增氧机经4小时以上吊水,待小规格鱼逃逸后,将符合商品规格的鱼赶入取鱼箱后装运。
据调查统计,2015-2019 年福建省直接使用本技术的单位有600余家,参照本技术使用的单位1 200 多家。据测算,丘陵山坳池塘节水养殖与传统养殖相比,每亩水面1 年可减少氮的排放量105.3 千克。
大幅提高丘陵山坳土地的利用价值。在建设丘陵山坳池塘前,这些土地都为小山岗、荒芜地、沼泽地和闲置的低产农田,据测算,亩年均产值在400 元以下,年均亩效益不足50 元。开发成水产养殖池后,以年产常规淡水鱼900 千克计,年均产值达9 000 元以上,年均亩效益1 800 元以上,亩效益增加1 750元,增长35倍。另据调查统计,丘陵山坳池塘养殖亩产量、产值、利润分别较开发前增加了396千克、4 176元和1 000元,分别增长94.9%、91.1%、66.7%。综合上述两项经济效益,经测算,龙岩市在2015-2019 年累计实施的12 万亩丘陵山坳池塘养殖中,新增了渔业产量4.75万吨、产值5亿元、利润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