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2020-04-21 13:41梅松
大众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院士实验室研究

梅松

2012年年底,在母校貴州大学110周年校庆暨外国语学院70周年院庆之际,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周卫健回到母校,与外国语学院的学弟学妹们座谈交流,畅谈理想和自己人生奋斗的历程。周院士亲切地告诉学弟学妹,从小就有人问她“你的梦想什么?”她总是毫不犹豫的回答说是“我想成为科学家。”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做贡献是有理想、有志向的老一辈人最普遍,也是最朴素的梦想。而周卫健院士走过的路,却和别人有些不一样,当过知青、做过老师、最后献身科研。别的科学家是先学了自然科学再学的英语,而她是先学的英语,再学的自然科学。

机会是有准备者的必然

1976年在贵州大学外语系英语毕业后,正逢贵州省从美国凯洛格公司引进一套天然气化肥生产设备,急需翻译人才。贵州省外办来到贵州大学选拔了8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翻译,周卫健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她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为各种谈判、技术安装、试车中的首席翻译。两年后,工厂建成,由于她的突出表现,组织决定留她继续从事外事工作。

就在周卫健满怀青春热情,即将投入到新工作岗位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一位领导找到她,希望她能到地化所做科技翻译,同时也可给科研人员教授英文。他对周卫健说,学外语而搞外语太单一,外语是一种工具,应该走边缘科学的路子,进行专业“杂交”才能有新的突破。一席话使周卫健如醍醐灌顶,她欣然表示同意,她的人生之路就在这里出现了转折。地球化学有许多学科,周卫健认识到要做好这门科学的翻译,就必须掌握好这门知识,要认真研究才行。她勤奋好学,自觉请教国内外专家,发现在地球化学研究上有很多深不可测的科学奥秘。神奇的自然界使周卫健产生了一种想去探究的强烈愿望,从而对地球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你的英语学得这么好,又这么年轻,现在转行还来得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明镇的一席话更坚定了她钻研地球科学的信念。

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刚对外开放,外语人才匮乏,周卫健更是放弃了美国学者资助留学的机会,毅然留在云贵高原。她一边工作,一边到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她深深地爱上了地理、地质事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地球科学的研究之路……

扎根理想硕果丰

1985年,中科院决定在西北建立一个新型开放式的研究所,从事黄土、第四纪地质和全球变化的研究。与此同时,周卫健所在的地化所将在广州成立分部,广州具有经济发达、条件优越的优势,但周卫健表示:“西北是我向往的地方,那里有创业、有机遇,也有真正的乐趣。”在中科院院士、地学学家安芷生的带领下,包括周卫健在内的7人小组来到西安筹建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实验室。

1987年,她被派往澳大利亚合作研究中国黄土高原的14C年代学。在国外期间,她刻苦钻研,除了掌握14C测年技术外,还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理系完成了硕士学位的必修课,成绩十分优秀。导师建议她硕博连读,并提供了学习经费。就在这时,单位函告她马上回国,参加实验室的建设及评审工作。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是回国参加14C实验室建设?周卫健首先想到的是祖国大西北的科研事业更需要她。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放射性碳测年实验室,为黄土高原的古环境、古气候提供可靠的年代标尺,为祖国大西北的科研事业做出贡献,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1988年8月,她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毅然返回了祖国。在经费不足、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在建立14C测年手段和提高测年可靠性方面做了系统研究。

1992年,她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及地层学博士研究生,1995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获“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3年,周卫健领导的14C实验室作为我国唯一代表参加了第四届14C国际比对,小样品与加速器测年结果分别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余年来,黄土实验室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本人也随着研究室的发展成长为国内外有名望的地学专家,在14C年代学、气候突变事件和10Be环境示踪等领域取得了系统创新成果。

环境综治风采新

“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草,沟道拦蓄整地,沙区治沙还灌草。”多年的研究,周卫健提出了黄土高原治理的26字方略,除此以外,在大气污染物研究方面,她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开展“我国北方雾霾的成因、发展趋势、环境影响与应对”的项目建议,并指出包括氮肥过量使用和氨排放等在内的农业面源污染是雾霾发生的重要因素。

周卫健认为,无论是对地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还是回望人类历史,都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环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不能指望在一两代人手中实现。

她也致力于传播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在全国各地举办了数十场专题报告,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在周卫健看来,传播低碳发展的理念,是她作为科学家应当承担的使命。

业精于勤荒于嬉,有志者,事竟成!而周卫健院士的科研成长之路,深深地激励着今天的年轻学子和青年科研者,卷帘见著,堪做榜样。

猜你喜欢
院士实验室研究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