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幼儿园科学教育

2020-04-21 07:46林晓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学策略幼儿园

林晓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幼儿园教育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进步,而科学教育已经悄然踏入幼儿园,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且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幼儿的科学教育更侧重于科学素质的培养,突出幼儿主体性与教育的启蒙性,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教育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004-02

幼儿科学教育,指的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并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来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经验,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提供了必要条件。那么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科学启蒙呢?接下来本文将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从实际出发,顺应幼儿的内心需求和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科学教育也是如此。幼儿科学教育要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幼儿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从本质上来说,幼儿科学教育应该是引导幼儿通过探究、假设,发现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实践恰恰是其探究的基础,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以实践为前提来实现,都要轻松的多。比如在认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特点时,光靠教师讲解的话,幼儿的认识显然不够深刻,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植物的叶子是绿色,在秋天会变黄凋落,冬天会枯萎”,幼儿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上。这时候如果能带幼儿设身处地地观察幼儿园附近种植的树木和花草,让他们实际观察、触摸甚至是拾取一片树叶来做研究,再联系四季变化,就能得到很好的生态认识,对植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有一个详细了解,包括它们什么时候抽出绿叶,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树可以结果实,等等。有了实际感受作为参考,幼儿的科学启蒙就变得容易得多。

因此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应该以幼儿的内心需求和兴趣为参考点,鼓励幼儿自主探究,从实际生活中去探索问题,改善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讲,幼儿听”模式,将幼儿的学习渠道从单一的教师拓展到生活、学习的各种方面,幼儿不再只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得经验,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形成自己对科学的独特看法,从而实现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二、敢想敢做,鼓励幼儿亲自探索

幼儿科学教育的中心思想在于实践,因此必然少不了幼儿亲自动手的过程。幼儿像做游戏一样研究科学,能够更好地感知到科学的乐趣,保持对科学的强烈好奇心。因此教师在科学活动中要注重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给幼儿提供探究的时间、环境和道具材料,鼓励他们大胆动手,敢想敢做,亲身经历探索的全过程。比如在研究水的浮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多准备几个浅口容器,若干种材料,如沙子、鹅卵石、塑料纽扣和牙签等等,让幼儿试着将不同的物体投入水中,观察它们的状况,是沉底还是漂浮在水面上。为了产生对比效果,还可以示意幼儿逐渐增加沙子的投入量,看一开始的一小把沙子浮在水面上,到后面一大捧沙子开始逐渐沉底,以此启发幼儿对水的浮力的认识,知道落水时质量轻的物体容易漂浮在水面上,质量较重的物体则容易沉底,幼儿从亲自实验、亲自观察中得到了自己的经验,印象自然深刻,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也会加深。

除了敢于实践外,教师也要鼓励孩子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疑问,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在科学教育中,幼儿每多提出一个问题,与科学接触的机会就更广阔一些。比如幼儿看到电灯通电会发亮,电视机打开电源后会播放声音,电水壶通电后可以加热水,就会发出“电是怎么工作的?”这样的疑问,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科普,幼儿明白了电流的基础知识,对电产生了初步理解,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了认知基础。试想如果幼儿只是观察,心中产生疑惑,但羞于提出或不敢提出问题,自然就失去了这样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平时可以提倡大家多看、多问,对于不懂的及时提问,教师也积极给予回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求知机会,探索科学的奥秘。

三、学以致用,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主要原则和最终目的。总的来说,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幼儿获取科学经验的主要途径也是生活,其掌握的科学知识,最后也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師要号召幼儿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健康成长。比如当幼儿学会气温与环境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温度计做示范,以当天的气温为参考,让幼儿观察什么温度下人比较容易感觉到热,什么温度下会感觉到冷,以此为延伸,学会根据气温搭配衣服,知道在夏天可以穿薄一些的短袖和T恤,冬天则要穿毛衣和厚衣服御寒。这样幼儿丰富了自身的生活体验,在出行前也能养成随时观察气温的习惯,知道从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科学的探究态度。

四、给予幼儿出错权利,建立宽松包容的学习气氛

事物都有双面性,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出错,幼儿也是如此。因此在科学教育中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从幼儿的错误中寻找其实践的真实意图,琢磨幼儿的现有认识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弥补他们在学习中的短板。比如幼儿在科学实验中不小心弄坏了某个道具,或是在观察花卉时揪下了花骨朵,等等。在这时不要急着谴责幼儿的错误,树立自己的权威,而是先思考一下幼儿的活动意图,摘下花朵是出于偶然?还是觉得它好看故意为之?或是纯粹的无心之失呢?可以先询问过幼儿的想法,再循循善诱,为幼儿普及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知识,幼儿有了前车之鉴,下次类似的错误就会有效减少了。

对于教师而言,给予幼儿出错权利不光是意味着保持耐心,对幼儿的错误不能动辄呵斥、表示不满,避免误解和伤害幼儿的心理,更是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的表现,容纳出错可以为幼儿创设安全的心理氛围,使他们在心态上得以放松,从而有信心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索。

与此对应的,教师也要对自己不熟知的领域敢于说“不知道”,承认自己的认识不足。对于孩子们提出的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或是自己也不太清晰的疑问,教师应该勇敢承认自己的“无知”,本着一起学习探讨的态度,引导幼儿去追寻事物答案,保持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草草敷衍一个答案,维持好自己教师的权威形象就了事。比如有幼儿会提出“月亮是怎么产生的”或是“恐龙是怎么来的”这类难度系数比较大的科普问题,教师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做出完整的回答,这时就可以大方承认自己也不太清楚,然后和幼儿一起查询资料,看科普书籍,共同追寻真正的答案。幼儿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其疑问也得到了回应,对于科学的探索自然越来越积极。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能大胆提出质疑,说明幼儿正在发挥其能动性,有了初步的问题意识,正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认识结构,只要教师进行良好的引导和耐心培养,假以时日就能帮助幼儿养成科学思考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操作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最后能解决问题,以此来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在幼儿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的观察和探索保驾护航,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在启蒙中获得更好的科学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志环.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2]赵璐.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12):33—34.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教学策略幼儿园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爱“上”幼儿园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