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关节外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代 文
前交叉韧带(ACL)位于膝关节内,是膝关节核心部位,可分为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2条纤维束,纤维束与周围组织结构相连,形成紧张状态,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控制膝关节旋转运动,维持膝关节稳定,对完成各种高难度下肢动作具有重要作用[1-2]。正常情况下,ACL承受负荷较小,当膝关节受到较强外力作用而发生过度伸直或旋转时,ACL容易损伤甚至断裂,影响患者正常活动[3-4]。准确诊断膝关节ACL损伤,有利于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预后评估。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和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是临床诊断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三维MRI层厚薄,所获数据可进行多层面重建(MPR),能够较好显示膝关节各组织结构,准确发现病变[5-6]。本次研究对我院93例拟诊为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探讨3D-MRI PDWI-SPAIR对膝关节ACL损伤的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3例拟诊为膝关节ACL损伤患者,其中男52例,女41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5.02±9.16)岁,均为单膝损伤,其中左膝43个,右膝50个。排除有肿瘤病史、关节畸形、膝关节手术史、各种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所有患者在常规MRI扫描基础上行3D-MRI PDWI-SPAIR扫描,并进行关节镜检检查。
1.2 方法 MRI为美国GE Signa Excute 3.0T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膝关节线圈,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MRI扫描扫描,FFE序列扫描参数:TR/TE 438 ms/18ms,FOV 230mm×184mm,层厚3mm,矩阵384×248,辐射角10°;矢状位T2WI-SPAIR扫描参数:TR/TE 2230ms/72ms,FOV 160mm×160mm,层厚3mm,层间距0.3mm,矩阵292×214;横断面T2WI扫描参数:TR/TE 2798ms/85ms,FOV 160 mm×160mm,层厚4mm,层间距0.4mm,矩阵356×279。再行3D-MRI PDWI-SPAIR扫描,扫描参数:TR/TE 1400ms/36ms,FOV 180mm×180mm×135mm,矩阵360×299。
1.3 图像分析 扫描结束后,将所获3D-MRI PDWI-SPAIR图像传至GE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由2名工龄超过5年、有丰富MRI诊断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多层面重建(MPR),重建层厚0.6mm,观察三维重建后膝关节ACL及其周围结构,同时观察常规MRI扫描图像。根据ACL形态、走行、连续性、信号等判断其是否损伤,并评估损伤严重程度,根据相关文献[7-8]将膝关节ACL损伤的MRI表现,将其损伤程度分为0~3级,韧带轮廓、走行、信号均未见异常为0级;韧带连续性尚可,形态不变或有轻度增粗,轮廓大致完整,可见条状或小片状信号增高,损伤区域<50%为1级;韧带连续性不佳,局部或弥漫性增粗,边缘模糊,可见片状信号明显增高,损伤区域≥50%为2级;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移位,韧带呈团块状或空髁间窝征或严重弥漫性增粗,信号异常增高,边缘模糊,无法显示正常韧带为3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n(%)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使用Kappa检验分析常规MRI、3D-MRI与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值≤0.4表示一致性差,0.4<Kappa值≤0.6表示一致性中等,0.6<Kappa值≤0.8表示一致性较高,Kappa值>0.8表示一致性极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关节镜检查结果 93例患者中,关节镜检查显示膝关节ACL完好21例,膝关节ACL损伤72例。ACL损伤分级:0级21例,1级18例,2级24例,3级30例。
2.2 常规MRI及3D-MRI诊断结果比较 常规MRI检查显示膝关节ACL完好22例,膝关节ACL损伤71例;3D-MRI检查显示膝关节ACL完好23例,膝关节ACL损伤70例。以关节镜检结果为准,常规MRI及3D-MRI诊断结果见表1。常规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71.43%,准确度为84.95%,与关节镜检结果诊断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值=0.583,一致性中等;3D-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的灵敏度为95.83%,特异度为95.24%,准确度为95.70%,与关节镜检结果诊断一致性检验显示Kappa值=0.870,一致性极好。
2.3 常规MRI及3D-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分级结果比较 常规MRI检查显示膝关节ACL完好22例,膝关节ACL损伤71例;3D-MRI检查显示膝关节ACL完好23例,膝关节ACL损伤70例。以关节镜检结果为准,常规MRI及3D-MRI诊断结果见表2。常规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分级的总准确度为81.72%,3D-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分级的总准确度为93.55%,3D-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分级总准确度高于常规MRI(χ2=6.003,P<0.05)。
ACL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其可引起关节疼痛和肿胀,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影响下肢运动,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9]。MRI是目前诊断膝关节损伤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其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较好显示关节损伤情况。一般情况下,ACL氢原子呈致密分布,进行MRI检查时各序列均呈低信号,韧带边缘光滑或呈带状影,且整体图像并不清晰。当发生ACL损伤时,韧带形态发生异常变化,连续性也被破坏,且在多肽网结构破坏情况下,氢原子原本的致密分布状态也发生改变,加之水肿积液影响,进行MRI检查时可观察到高信号。因此对于ACL损伤,MRI典型影像学表现为韧带增粗且连续性中断,边缘不清晰、信号增高[10]。
表1 常规MRI及3D-MRI诊断结果
表2 常规MRI及3D-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分级结果
以往多采用常规MRI序列检查ACL损伤,众多资料显示,常规MRI对ACL损伤诊断效能[11-12]较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89%、71.43%、84.95%,表示常规MRI诊断ACL损伤效果较好。但常规MRI对ACL损伤严重程度的鉴别存在较大误差,这是因为常规MRI不同截面图像有时难以在一个层面展示ACL全貌,且其属于层厚扫描,易受到容积效应影响而使诊断效能降低。张南等[13]研究显示,常规MRI检查对ACL损伤诊断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本次研究中也有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分析假阳性原因,可能是韧带周围结构损伤和滑膜水肿使MRI信号增高而造成ACL损伤假象发生,另外层面和ACL走行不平行造成呈现ACL中断现象。而假阴性可能是患者为慢性ACL损伤,常规MRI检测下无明显异常。
3D-MRI PDWI-SPAIR序列是薄层扫描,其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进行MPR,可以完全显示韧带,消除了部分容积效应造成的影响[14]。并且3D-MRI可完整显示ACL全貌,分辨较为细致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提高ACL损伤诊断准确率。本次结果显示,3D-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83%、95.24%、95.70%,均较常规MRI高,且与关节镜检结果诊断一致性也高于常规MRI,表明3D-MRI对膝关节ACL损伤诊断结果更趋近于关节镜。在膝关节ACL损伤分级诊断方面,赵晓梅等[15]研究表示,相较于2D-MRI检查,3D-MRI与关节镜结果更加吻合。本次结果中,3D-MRI诊断膝关节ACL损伤分级总准确度为93.55%,显著高于常规MRI的81.72%(P<0.05),提示3D-MRI可更为准确地评估ACL损伤程度,与赵晓梅等[15]研究结果相符。本次研究3D-MRI诊断1级和2级,分别有2例和1例漏诊,观察发现这3例患者均为慢性ACL损伤,检查时水肿已消退,MRI图像显示为低信号,且有2例断端粘附于股骨髁间窝,1例断端粘附于股骨外侧髁,其在MRI图像上均显示为走行正常。
综上所述,3D-MRI PDWISPAIR检查效果好,可有效诊断膝关节ACL损伤,且对ACL损伤损伤程度诊断准确度高,具有较佳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慢性ACL损伤患者容易漏诊,因此建议慢性ACL损伤患者及时行关节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