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菊峰,高燕君
(大同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山西 大同 037004)
大同市平城区水泊寺乡东坟村,现有人口1 039 人,现有土地10 hm2,人均耕地不足0.01 hm2。东坟村灌溉系统不完善,节水设备配套低,目前仍以大水漫灌为主,总体灌溉水平偏低。为了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村北地块为试验田,推广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系统,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节水灌溉试验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北部马铺山前倾斜平原,北依大同市廉政教育基地,东邻二广高速,南隔京包铁路与御东新区相望,交通十分便利。试验区离御河干渠较近,农业灌溉水源主要引用干渠地表水。现有大、小蓄水池各一个,可用输水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面,以满足作物用水需求。
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取水、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4 个环节,各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试验区内种植经济树种大部分为果树,以杏树、李子树、苹果树为主,其中滴灌3.33 hm2,管灌6.67 hm2共计10 hm2。结合当地灌溉实际调查,本次果树需水量见表1。
表1 果树需水量(幼树) 单位:m3/hm2
试验区果树灌溉保证率P 为85%的净定额,杏树1 425 m3/hm2,李子树1 425 m3/hm2,苹果树1 575 m3/hm2。果树生长期,有效雨利用率,见表2。
表2 降雨量有效利用率表
灌溉时间安排。本次设计采用的是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可以根据土壤墒情的数据,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灌溉时间及次数。
灌溉水质分析。水源来自于御河干渠河水,水质满足农业灌溉要求。
该试验地果树种类有李、杏、苹果、梨、枣五大类,为2019 年新移种植果树,干径为1.5~2.0 cm。其中李子树面积为4 hm2,长势比较一致,所以选秋红李为试验品种,管灌试验区面积0.27 hm2,滴灌试验区面积0.27 hm2。种植行距3 m,株距2.5 m,每亩大约90 株。
3.2.1 管灌试验
试验设3 个处理,每个处理3 个重复,共9 个小区。每个小区三行树木,每行5 株,即每小区15 株树木。试验选取无病虫害、长势一致的李子树幼苗为研究对象,每小区间设土埂隔离,在试验区四周设置保护区,至少两行树宽。每小区单独灌水,蓄水池出水口加装有水表,管灌的灌水定额为286.5 m3/hm2。实验对比设计见表3。
3.2.2 滴灌试验
试验设处理同管灌。采用滴灌灌溉,滴头均匀布置在树干周围约10 cm。滴灌毛管的间距S1为3 m,滴头间距Se为2.5 m,灌水器流量选用10 L/h 的滴头,每棵树干周围留一滴头,每小区单独灌水,用水表计量。灌水定额为81 m3/hm2。
表3 管灌灌溉制度试验处理设计
表4 滴灌灌溉制度试验处理设计
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测量。利用土壤传感器测量0~60 cm 深度内,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 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
土壤养分测量。利用土壤速测仪测量土壤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 深度内的N、P、K 含量。
人工灌溉量测定。对输水管道及出水口安装水表,对灌溉水量进行观测。
树体生长情况调查。每个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3 株果树观测记录数据,主要调查干径粗、当年枝条生长量以及施肥、病虫害防治情况等。枝条的测定,在试验地(管灌、滴灌)各处理小区选取长势均匀的3 株树进行观察记录,包括每株树的新生枝条数量、3 主枝的长度、基部直径。树干直径测定,采用游标卡尺定期监测果树生育期树干直径的生长量,每个处理取3 组重复平均值作为树干直径值。
利用观测数据,计算出果树根系不同深度耗水强度值,从目测坑内断面根系可以看出果树根系生长具有趋水性,因此试验区果树根系主要吸水层,也是根系集中分布区,在地下15~25 cm 范围内。
试验区北部有50 m3蓄水池一座,位于试验区最高处,滴灌作物种植区与蓄水池高差为20 m,利用高差采用自流灌溉的方式,基本满足滴灌需求。
设计滴灌灌水定额,根据《微灌工程技术规范》,设计滴灌灌水定额m=8.17 mm=81 m3/hm2。
设计管灌灌水定额,根据《管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17),设计管灌灌水定额m=28.7 mm=286.5 m3/hm2。
根据试验地是2 年生幼树,根据上述计算滴灌灌水定额为81 m3/hm2,管灌的灌水定额为286.5 m3/hm2。
确定果树灌水时间,应主要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而定,应抓好催芽水、催梢水、花芽分化水、休眠期灌水等4 个时期。
果树在生长期内的灌水次数,取决于各个时期的降水量和土壤的水分状况。一般情况,每个灌水时期灌水1 次即可,大同地区果园灌溉一般为4~5 次。
影响果树需水量的因素包括气象因素、土壤因素以及果树本身的生物学因素。
根据《灌溉试验规范》(SL 13-2015)规定,作物需水量的计算公式:
式中:ET——阶段需水量(耗水强度),mm;
ri——第i 层土壤干容重,g/cm3;
Hi——第i 层土壤厚度,cm;
Qi1、Qi2——第i 层土壤在计算时段始末的含水量(干土重之百分比);
M、P、K、C——分别为时段内灌水量、降雨量、地下水补给量和排泄水量,mm。
根据观测年6 月10 日和6 月19 日实测数据,通过计算得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土壤耗水强度见表5。
表5 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土壤耗水强度 单位:mm/d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表层土壤(0~10 cm)滴灌耗水仅为0.28 mm/d,而管灌表层耗水为0.48 mm/d,滴灌方式下日平均耗水为1.11 mm,管灌方式下日平均耗水1.93 mm,滴灌与管灌相比,每天减少耗水量42%。
滴灌的灌溉定额为81 m3/hm2,全生育期灌水4 次,灌溉定额为324 m3/hm2;全生育期灌水6 次,灌溉定额为486 m3/hm2;全生育期灌水8 次,灌溉定额为648 m3/hm2。
管灌地灌溉定额为286.5 m3/hm2,全生育期灌水2 次,灌溉定额为573 m3/hm2;全生育期灌水3 次,灌溉定额为859.5 m3/hm2;全生育期灌水4 次,灌溉定额为1 146 m3/hm2。
通过灌水后4 d 调查不同深度的水分含量,管灌在相同的时间内水分含量下降快,说明管灌后田间蒸发量大。5 月份的调查两者数据差别大,6 月份调查数据差别小,因为5 月份空气干燥,6 月份开始进入雨季,蒸发量变相对变小。原因是管灌方式破坏了土壤表层结构,使土壤上部水直接与下部毛管水连通,即使松土后切断了上部毛管水与下部毛管水的通道,受表层蒸发影响,管灌耗水量仍然比较大。而滴灌方式土壤表层结构未发生改变,下部土壤毛管与表层土壤基本不直接连通,减少了下部土壤的蒸发量。
2020 年的田间土壤观测结果表明,滴灌日平均耗水值明显小于管灌,滴灌平均为1.15 mm,管灌平均为1.34 mm,滴灌与管灌相比,每天减少耗水量14.2%。所以同等条件下滴灌比管灌方式节水。
2020 年试验结果表明,管灌条件下,树体外围新梢年平均长度为1.32 m;滴灌条件下,树体外围新梢年平均长度为1.44 m,滴灌比管灌的年平均长度增加0.12 m,增长8.3%。
滴灌区A、B、C 三个处理以B 处理枝条生长量最大,管灌区E、F、G 三个处理以F 处理枝条生长量最大。
管灌条件下树干径的增长率平均为95.5%,滴灌条件下树干径的增长率平均为90.2%。管灌区树干径比滴灌区树干径增长率平均增加5.9%。果树生育期4—10 月份树干直径累计增长量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树干直径平均月份增长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干直径累计增长量缓慢变大。5—6 月份各处理树干直径累计增长量大;7 月增长量较小;8—9 月份之后各处理增长加快,9 月中旬后树干直径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经过近6 个月的生长时间,李子树树干直径的累计增长量在12~16.5 mm 之间。
从观测年5 月21 日和6 月19 日的调查结果,滴灌处理的氮磷钾含量最高的土层为10~20 cm,而管灌处理的5 月21 日氮磷钾含量最高土层为20~40 cm,6 月19 日最高土层为40~60 cm,可能是由于试验区5 月干旱缺雨,6 月10 日—18 日降水量达到4.5 mm,所以一样的灌水量,在6 月中旬肥料可以下渗到40~60 cm 土层。
(1)李子树根系主要吸水层在地下15~25 cm 范围内,滴灌优于管灌。该试验地条件下,滴灌灌水定额为81 m3/hm2,最佳滴灌次数应为6 次,滴灌时间每次6.1 h。管灌灌水定额为286.5 m3/hm2,最佳次数应为3 次。这样的灌溉量保证水分和肥料能够到达根系密集分布层。
(2)李子树的需水量为1 350 m3/hm2。滴灌方式下日平均耗水为1.11 mm,管灌方式下日平均耗水1.93 mm,滴灌与管灌相比,每天减少耗水量42%。全年滴灌比管灌节水34%(不包括封冻水)。随着树体的生长,灌水定额也逐年增长,以满足树体生长需求,同时引导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
(3)滴灌比管灌新生枝条长度增长9.1%,树干直径提高5.9%。
(4)在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和管灌生长期施肥量最佳均为150 g/株(除秋施基肥),肥料种类为水溶性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7∶17∶17。
(5)水肥耦合:滴灌是在灌水定额为81 m3/hm2,每次灌溉6 h,一年灌水6 次,全年肥量为225 kg/hm2的时候果树生长最好。管灌是在灌水定额为1 350 m3/hm2,一年灌水4 次,施肥量为225kg/hm2时候果树生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