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剑
(晋中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山西 晋中 030600)
段纯河属于汾河的一级支流,有大麦郊河和下村川河东西两源,河道平均比降为9‰,河道较窄,河底平坦,河势稳定,河谷多为灰岩和河卵石,常年干涸、无清水基流,沟谷两岸有一级台地分布。控制流域面积1 116 km2,流域西北部基本属于土石山区,东南部属于黄土沟壑区。灵石县境内段纯河流域面积153 km2,河长20.33 km。
段纯河流域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时有冰雹,秋季雨水集中,冬季干燥多风寒冷,由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形成各种不同的小气候,如河谷地带,残垣地带,残垣区,山地区各有特色。段纯河年平均气温在10℃~11℃之间,最低气温-23.9℃,最高绝对气温为33.9℃,无霜期150~160 d。年平均降水量550 mm。年均蒸发量1 715.8 mm。
段纯河流域无水文测站,属无资料地区。本次设计洪水按无资料地区考虑。段纯河流域上游有西山水库,距本工程项目起点32 km,水库总库容764 万m3,控制流域面积190 km2,流域内全部为灰岩山区,其中灰岩森林山区占2/3,灰岩灌丛山区占1/3;在段纯河灵石县境右岸支流深井沟上游有前进水库,水库总库容199 万m3,控制流域面积25 km2,流域内全部为砂页岩山区。
根据《山西洪水研究》和《山西省历史洪水调查成果(第五分册汾河水系)》,段纯河流域灵石境内从上游至下游的官桑园断面(位于灵石县与交口县县界处)、段纯镇断面和堡子塘村断面,共有7 次历史调查洪水,官桑园断面发生4 次较大洪水,其中1990 年洪峰流量为2 230 m3/s,段纯镇断面在1971 年发生较大洪水,洪峰流量为2 150 m3/s,堡子塘村断面发生2 次较大洪水,其中1971 年洪峰流量为1 930 m3/s。
本次工程集中治理段,位于段纯河下游,治理段范围内无较大支沟汇入,治理段上游有西山水库,对设计洪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经计算西山水库20 年一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为146 m3/s,最大24 h 设计洪量为262 万m3,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分别占本次水文计算断面处天然洪水的14.2%和13.9%,加之水库距治理河段较远,其对下游洪水的调蓄作用已不明显;而规划建设的前进水库位于段纯河支流上,控制流域面积仅占工程断面流域面积的2.2%,其对工程断面的洪水调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本次计算不考虑两座水库的调蓄作用,按全流域天然洪水计算设计洪水[1]。
根据计算及1∶5 万的地形图上量测断面控制流域的特征值,可知设计断面控制流域面积1 116 km2,河长72 km,比降10.5‰。
根据2011 年山西省水利厅编著的《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下简称《手册》)。水文下垫面产、汇流地类图,并结合实地查勘,划分流域产、汇流地类,并进行产、汇流地类的面积量算,设计断面控制流域水文下垫面产流地类为灰岩森林山地298.2 km2,灰岩灌丛山地102.6 km2,灰岩土石山区197.2 km2,黄土丘陵阶地106.7 km2,砂页岩灌丛山地411.3 km2;汇流地类为森林山地298.2 km2,灌丛山地513.9 km2,草坡山地303.9 km2。
(1)设计点暴雨
各控制断面以上流域所属的暴雨分区为“中区”,查《手册》暴雨等值线图的等值分布梯度确定定点,可得该流域中心的点暴雨均值及变差系数Cv 值,如表1所示[2]。
表1 设计流域定点雨量Av 查图成果
根据下式计算流域设计点雨量HP:
式中:KP为模比系数,计算点暴雨KP值时,由《手册》附表Ⅰ-2 查用,按Cs/Cv=3.5 计算。
Hp,j(tb)——每个定点各标准历时tb的设计雨量,mm;
ci——每个定点(雨量站)各自控制部分的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权重。
(2)设计面暴雨
面雨量初值计算,根据设计点暴雨和点面折减系数用下式计算:
ηt——点面折减系数;
Ht——设计点暴雨。
式中:A——流域面积,km2;
C、N——经验参数从《手册》表6.3.1 中直接查用。
求解暴雨公式参数,根据《手册》采用三参数幂函数型对数非线性暴雨公式:
式中:ns——双对数坐标系中设计暴雨时—深关系曲线t=1 h 的斜率;
SP——频率为P 的设计雨力,mm/h;
t——为暴雨历时,h;
λ——经验参数。
暴雨公式的三个参数,设计雨力SP、时深曲线斜率ns、经验参数λ,根据各历时设计面雨量初值,采用多元回归求解;根据同频率各标准历时设计雨量HP(t),以残差相对值平方和最小为目标求解,其中SP的查图误差控制在±5%以内,P=1%频率的设计暴雨计算成果表及设计暴雨参数如表2 所示。
表2 P=1%设计暴雨计算成果表及设计暴雨参数
(3)设计暴雨的时程分配——设计时雨型
段纯河流域位于水文分区中区,采用《手册》表6.4.3 的“模板”由下式进行日雨型△Hj和时雨型△Hi,j分配:
主雨日日雨型△Hj和时雨型△Hi,j按下式计算:
非主雨日日雨量Hj和时段雨量△Hi,j分别按下式分配:
式中:HP,i——非主雨日设计日雨量,mm;
Bi——非主雨日日雨量占非主雨日雨量之和的百分比;
Bj——非主雨日的时段雨量占非主雨日雨量的百分比。
其中P=1%频率设计雨型分配见表3。
(4)主雨历时与主雨雨量
根据《手册》采用瞬时雨强度大于等于2.5 mm/h的降水作为主雨。经计算可知频率为1%主雨历时15.2 h,主雨雨量114.1 mm;频率为5%,主雨历时10.9 h,主雨雨量77.7 mm;频率为10%主雨历时9.1 h,主雨雨量62.4 mm。
表3 P=1%设计面雨型分配表
3.3.1 设计洪水净雨深计算
设计洪水净雨深计算采用双曲正切模型。由《手册》量算设计流域各种汇流地类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权重,及确定流域吸收率Sr和导水率Ks参数设计洪水净雨深计算结果见表4[3]。
表4 设计断面设计洪水净雨深计算结果表 单位:mm
3.3.2 净雨过程计算
(1)主雨日净雨深计算。用数值法采用公式
式中:RP——用双曲正切模型计算的场次洪水设计净雨深,mm。
(2)损失率μ 计算。由公式:
损失率结果为频率为1%时,损失率μ 为10.84 mm/h;频率为5%时,损失率μ 为13.39 mm/h;频率为10%时,损失率μ 为14.71 mm/h。
(3)净雨过程分配。时段净雨计算采用公式:
式中:△hp——设计时段净雨深,mm;
j——时雨型“模板”中序位编号;
tj-1——j 时段的开始时刻。
逐时净雨深计算结果,频率1%时,11 h 为0.01 mm,12 h 为29.41 mm,13 h 为2.86 mm;频率5%时,12 h为16.71 mm;频率10%时,12 h 为11.34 mm。
3.4.1 综合瞬时单位线法
按流域设计情况确定汇流参数。在同一种地质、地貌条件下,C2值反映着流域植被的好与差,植被好或较好者,应选用《手册》数值上限值或中上值;植被差或较差者,应选用下限值或中下值,同时河道规整、顺直者宜选用下限或中下值。本次根据流域暴雨集中洪水偏大的实际情况,汇流参数取下限值,即C1取值为1.225,C2取值为1.298。
采用交点法求得平均净雨强度,计算S 曲线及时段汇流曲线,并推算设计洪水过程线,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设计断面综合瞬时单位线计算结果表
3.4.2 推理公式法
参数取值原则同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汇流参数m取值为0.242。最大流量Qm可以采用数值法进行求解。
3.4.3 洪峰流量经验公式法
公式采用:
表6 设计断面推理公式法计算结果表
式中:Qp——设计频率洪峰流量,m3/s;
Cp——与频率P 和地类有关的经验参数查《手册》表7.3.4.2 得;
SP——计算流域定点雨力,mm/h;
A——计算断面控制流域面积,km2;
N——综合面积指数,N=N1·A-β;
N1、β——经验参数,N1=0.92、β=0.050。
经验公式地类的划分,是在汇流地类划分的基础上,加入产流影响的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地类参数CP是流域特征因子的综合反映,与流域植被、坡度、形状有关,植被差,坡度大,流域呈扇形的参数应选中上值,反之选中下值。地类参数取值原则同综合瞬时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取上限值。
表7 经验公式法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本次在汇流计算时依据《手册》,分别采用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和经验公式法进行分析,洪水计算结果分析对比见表8。
表8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结果汇总表 单位:m3/s
本次计算成果3 种方法同一频率洪峰流量成果波动较大,总体而言稀遇洪水以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成果最大,常遇洪水以经验公式法成果最大,而推理公式法因对河道长度因素较为敏感,其计算成果偏小,本次不予考虑采用推理公式法成果[4-5]。
结合历史调查洪水1990 年的洪水重现期接近100 年一遇,其调查洪峰2 230 m3/s,20 年一遇洪水采用已批复的1 029 m3/s 作为推荐成果,10 年一遇洪水则采用经验公式法成果,即645 m3/s。